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2022-05-30郑丽莹
郑丽莹
摘 要:语文教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无疑是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灵魂。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女儿的历史使命。但当前,在西方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下,高中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较为薄弱,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非常不利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和研究。鉴于此,本文主要基于高中语文教师的视角,对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 7260.2022.10.024
在全新的教学形势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当前学校基础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引入先进教学思想和方法,实现对语文课堂的优化创新,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将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有效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并且也可以促使学生在优秀文化和思想的熏陶感染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这一层面而言,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语文课堂中渗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具体操作中,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渗透的关注度不高,未能真正将语文课程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影响传统文化教育优势的体现。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并加强相关研究。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
1.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都进入了黄金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会出呈现出显著的社会性和动荡性特征,个性心理特征表现突出,因此,加强对这一时期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文化观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当代高中生生活在一个网络发达的社会环境中,外来文化的涌入和网络文化的崛起,给高中生提供了多元价值观的选择。但由于高中生的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被一些负面信息引导,出现一些思想或行为上的偏差。比如,有的高中生会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批判人或事,或事在网络上表达一些偏激的观点。这些言行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让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2.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缺乏知识是不行的,缺乏文化底蕴也是不行的,尤其是对于当代高中生而言,只有当他们接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逐渐积淀出文化底蕴,产生民族自豪感,获得文化自信。当他们进入到社会后,在面对多元文化冲击时,也可以坚定不起的坚持正确的文化观。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将传统文化教育和语文课程相结合,可以让学生运用学科知识更好地对传统文化内容和内涵进行理解和感悟,提升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水平,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为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3.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必须要承担的历史使命。但是目前多数高中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淡薄,甚至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抱持着一种抵触心理。高中生作为我国新生力量,今后需要承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任,如果他们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缺失,则会给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带来重大的打击。而高中语文课程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通过语文课程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并促使他们自觉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面临的困境
1.学生古文学习能力差
我国的传统文化多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而与现代文相比,古文不论是在语言结构还是在表达方式上都有着较大差异,因而在古文学习中,对于学生为语言知识基础和文化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使得很多的学生在古文学习中感到比较吃力,对于古文中的文化意义和内涵能力形成深刻理解,进而加大了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力。另外,很多学生在文言文、古诗词等古文学习中所设置的目标过于片面,只求能够顺利翻译出全文,并掌握其中的语言知识,这也使得他们在古文学习中会习惯性地使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很少会主动对这些古文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导致他们不能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甚至还会将古文学习视作一种负担。
2.忽视情感熏陶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让学生了解文章作者背景和背诵经典名句,如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是采取这些落实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化,则会使得传统文化失去活力,难以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传统文化也会逐渐被学生丢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让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内容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并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进行吸收和弘扬。但纵观高中语文教学,多数教师还是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讲解实词、虚词等语言知识点,忽视文化元素的注入和情感教育的实施,导致学生在古文学习中所了解到文化内涵十分有限,给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造成了较大阻碍。
3.学生缺乏民族文化意识
外来文化的涌入和网络文化的崛起,对我国高中生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学生对外来文化趋之若鹜,对传统文化则嗤之以鼻,民族文化意识严重缺失。具体表现为高中生在西方节日到来之际,热情高涨,会为了庆祝各种西方节日购买装备、礼物等,但在我国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却很少有学生会为之庆祝,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传统节日中的一些文化风俗是落后的、封建的,真正对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学生少之又少。这一现象的存在给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1.挖掘教材资源,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较高的文化借鉴意义,尤其是教材中的文言文、古诗文等经典篇章。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中的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并将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这样即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也可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中都承载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师说》《劝学》承载了古人尊师重道和刻苦求学的品质;《陈情表》承载了古人“孝”和“忠”的美德……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挖掘这些文化元素,渗透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和传统文化学习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以《陈情表》这一篇文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中体现的“孝道和忠诚”的传统价值观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将文章中可以体现“孝道和忠诚”的句子挑选出来,然后提问:“自古忠孝两难全,李密在遇到这一世纪难题时,他是如何权衡的呢?他身上有哪些思想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呢?”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对这些问题深入思考,并写成文字。当然,古人的忠孝思想,放到今天已经不完全符合时代了,针对这一点,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哪些道德要求,对今天对我们仍然适用,又有哪些价值观和道德要求,我们应当批判和扬弃。这样也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厚度,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的提升。因此,这一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对古人的道德观念产生深刻理解,并将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营造文化氛围,加强人文精神熏陶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环境会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良好文化氛围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动机,并让学生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深化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播放名家朗读文言文、古诗词名篇的音频,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听觉感官的刺激下,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以《诗经·氓》的教学为例,教师则可以在课前下载名家朗诵的音频资料,并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在优美的朗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对文章进行诵读,感受情感变化。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和组织“赋比兴创作大赛”,引导学生模仿和运用《诗经》的艺术手法,创作一些简单的诗歌,有能力的可以作律诗、绝句等,并进行展示,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
3.阅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古代经典名著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教材容量限制,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文言文或古诗词都是古代经典名著中的一小部分。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靠这些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时,应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学生阅读古代经典名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的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略读”和“精读”两种阅读策略,还需要组织学生对名著、名篇的内容进行交流和探讨,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论语》的阅读,感受儒家“仁爱诚信、厚德载物”的思想主张;通过对《逍遥游》的阅读,感受道家的“逍遥自在、无为而治”等。
4.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传统的文化教育手段已无法满足当代高中生的文化学习需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对文化渗透和教育手段进行创新,不可直接使用灌输式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知识直接传输给学生,否则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还会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随着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广泛运用,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在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法,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促进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比如,在文化意境的营造上,教师则可以运用影视、音乐、美术等多媒体形式来实现,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内涵。以《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为例,教师则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依据《孔雀东南飞》创作的歌曲,或者有汉代风韵的乐曲,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除了多媒体教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在《窦娥冤》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课本剧表演的文化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背景,自行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借助各种舞台道具,还原戏曲的舞台效果;并结合课文内容,对剧中人物的动作、台词、表情等进行设计,最终在舞台上完成戏剧表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当顾问的角色,对学生在戏剧设计和表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幫助,让学生通过舞台表演的方式将我国的传统文化魅力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含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蕴藏很多深厚的人生哲学,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吸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学习水平,并且对于学生正确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也大有裨益。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意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就当前传统文化渗透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找准传统文化渗透的切入点,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为此,要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的成长养分,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靳礼智《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分析》,《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25期。
[2] 唐小平《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措施分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5期。
[3] 尹华颖《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年第6期。
[4] 张秀春《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年第10期。
[5] 邓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研究》,《新课程》2021年第18期。
[6] 张卫卫《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11期。
[7] 楼胡飞《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策略探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年第8期。
[8] 胡逸《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周刊》2020年第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