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传统文化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2-05-30李娜

关键词:古诗文高中语文传统

李娜

摘 要: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关系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高中新课改也明确表示语文的核心素养包含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古诗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包含了各种优秀的历史文化。当下,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模式有了明显改变。基于此,文章对当前古诗文教学现状、传统文化在其中的渗透展开深入讨论,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政策:充分发掘文本内涵,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创新模式,进一步解读和弘扬优良传统文化;通过多样的课堂实验活动,引领学生独立探索;拓宽语文课堂,进行多样化的传统文化积累活动。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典诗词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 7260.2022.10.021

当前,由于我国的现代教育体系不断丰富与健全,傳统教学方法的缺点也在不断显露出来,所以需要改革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法,保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寻找比较合理的模式。经典古诗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诗词作品,不管是情感、主题,还是语言、内容和韵律节奏,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不过,由于现阶段不少教师在古代诗词教学上还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致使不少语文教学课堂单调呆板,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致,自然也就无法很好地了解诗歌内涵。基于此,本文提出在古诗文授课中的一些措施建议,主张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要弥补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不足,立足学生学情,因才而施教,方可达到较好的授课实效。

一、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高中课程中的那些和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的文章,就可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同时有助于他们更为深入地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与历史。同时,孩子们经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较为系统的学习,也能够对华夏先民的高超智慧,以及他们所创造的卓越成就而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认同,并为之骄傲。同时通过古诗文教学,语文课堂也能够使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由此进一步提升了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孩子们更为热爱祖国,建立民族文化自信。

2.有助于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华都是值得传承和发展的,其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同时也蕴含着各种人生哲理值得人们思考感悟。比如,《论语》是非常优秀的一部经典,其中包含了孔子和学生总结出并践行的人生道德规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高中课本中所选录的《〈论语〉十则》,其对学生的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等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论语》选段能够得到珍贵的感悟,这也是学习《论语》的意义所在。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各种知识,还可以深入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对于其中包含的精神思想有更加深入的感悟,这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正确“三观”的养成十分有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3.有助于增强课文趣味性

古诗文和现代文两者在语法结构和词句表达方面都有不同,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常常无法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甚至在面对较难的古文时,表现出抗拒,进而排斥学习古诗文。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将古文的学习重点放在字词解释上,在课上反复强调各个字词的释义,内容无趣而死板,学生无法从中体会到学习古诗文的乐趣,无法体会文言之美,也就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典故或者对作者进行更加深入的介绍,丰富课堂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在了解到诗文背后的各种故事、历史背景以后,也会对诗文本身产生探究的欲望,更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二、当下高中语文古诗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过分依赖参考资料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通过网络检索能够获得海量的信息,因此学生可以轻松地找到各种古诗文的释义。这些网络资料采用白话文对古代经典诗词进行解释,同时对诗中的思想感情和主旨表达等也做了详细的说明。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因为文言文内容晦涩难懂,所以就想到了网络这一捷径,只要进行问题搜索就,可以得到准确答案,学生借助网络查询,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不用思考,就能得到出正确答案。这一现象对于学生学习古诗文来说非常不利,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对网络产生依赖,在看到古诗文的时候并不是想着要先自己思考,而只想依靠外在手段的帮助,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同时使得学生们对诗词内容的认识往往浮于表层,而无法真正掌握诗词的思想意境,更不能够从中领悟到传统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

2.学生缺少学习兴趣

古代诗文用词少而精,只需要很少的篇幅就能够将思想感情和写作主旨表达得十分全面。当前的中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布置练习人物,希望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具备分析古文的能力,同时还有一定的想象力,比如只需要给出典型的诗句,学生就可以推测全诗的主旨。但是,这对于很多中小学生来说难度非常大。而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多是以指导学生进行的朗读为主,这就给学习者掌握古诗文的具体内容造成了一些阻碍,学习者无法掌握古诗文具体内涵,自然而然就在背诵记忆上也就有了一些困难,同时这样也使得很多学习者没有了对古诗文的浓厚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无法进一步提高。

3.教学方式和内容比较单调

第一,由于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较为功利,而且许多教师授课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不少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都只是针对部分重点与得分点来进行。只关注诗词的部分知识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也就无法进一步体会诗文中所要传达的情感主旨。其次,传统教学方法下的学生也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学生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对于同一诗句的理解和想法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踊跃发言,相互了解,分析实际教学现状。但是,教师往往受到传统的思维影响,对于教材都是照本宣读,教授的内容单一,不断为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内容,而不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己表达的机会,这就成为学生自主能力和个性快速发展的绊脚石。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1.充分发掘文本内涵,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我国的文化教育传统,是中国劳动群众在多年的实践中产生的。要想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必须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和兴趣,让他们可以自觉地掌握传统文化,并使其内化。学者于漪曾在其《教学谈艺录》中提出:要想让学生能从思考人生情感、品德等方面得到陶冶,教师就必须将自己的联想代入课程,从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披文以入情”。

这也就表明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对语文教材进行全面的挖掘,并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育。例如,教材中选录了毛泽东的作品《沁园春·雪》,这首词描绘了中国北方银装素裹的一派冬日风光。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诗词内容加以深层次的发掘,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诗词蕴含的思想情感。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词的写作背景,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词的文本,最后再理解蕴藏在词里面的思想情感。学生们在了解写作背景时得知,这首词写作于一九二五年晚秋,而当时的毛泽东正远离家乡韶山,到广州去组织工农运动,在途径湖南、重游橘子洲时有感而发。在作品中,作家通过动荡不安的社会历史,感叹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努力生存;回看自己的革命生涯,作者在词中表达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立志要依靠人民的力量改变现实,开创新的社会。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加以深度剖析,使他们可以进一步理解里面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浓厚的民族自尊心性、责任心,合作者一样,也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成自己的远大理想。

2.创新模式,进一步解读和弘扬优良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育更加强调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能力的训练,如果学生不能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也就无法主动积极地传承、弘扬优良传统文化。所以,教师们要主动革新传统教学方法,以进一步理解和继承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

比如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陈情表》,在这篇奏章中,李密向晋武帝讲述了自己在少年时起和祖母相依为命的生活,虽然感激朝廷对自己的奖赏,可是当他觉得现在是要报答“日薄西山”的祖母的时候,因此拒绝做官。这一课课后的拓展材料,引述了古人的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从这里就不难看出《陈情表》对后人产生的深远影响了。李密孝顺祖母、知恩图报品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当课堂完结以后,教师就应该给每个学生布置各项任务:(最好)用文言文写一封信,记录亲人对自己的养育,抒发自己对亲人的感恩。在高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了必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和文言素养,这个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获得提高,使学生的思想情感获得抒发,同时能使学生的感恩之心获得增强。

3.通过多样的课堂实验活动,引领学生独立探索

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各种社会活动的进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对学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更加多样的课堂实验活动,指导学生独立探索,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如在学习《离骚》之后,学生知道了屈原崇高的政治志向与爱国精神,这时教师就要寻找实践活动的契机。以端午节为例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投入到经典诵读的课堂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事先对清明节的有关信息加以查阅,从而理解端午节的起源、演变、节日风俗等。而在教学中,教师还能够组织学生集中背诵《离骚》,学生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更进一步地理解端午节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了各个地方的节日习俗,从而理解在不同民俗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教师们也可于清明节组织者学生到英烈纪念陵园缅怀先烈,聆听英烈们舍生取义的事迹和可歌可泣的精神。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形式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可以借助语文课,从课堂教学之外的丰富活动中探究、感受,学到爱国、友善、孝敬等许多优良的品格,把优良文化传统和美德内化,从而逐步形成更优秀的品质。在活动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双方还能够建立良性的交流。

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的“中国经典诗歌朗诵会”“成语大会”“汉语听写大会”,以及与传统民族文化相关的知识竞赛等各类赛事活动。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理解程度,进而带动学生学习、继承传统民族文化,发挥语文课的积极作用。学校也可以定时组织举办一些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可统一观看视频等),或者组织学生集体参观博物馆等地,并对参观后的体会加以交流。总之,要让学生在热烈的探讨和多样的互动中,与文化产生碰撞,从而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继承。

4.拓宽语文课堂,进行多样化的传统文化积累活动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培育学生传承、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的品格是一件潜移默化,但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地推进的事情,不但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指导,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教师可以主动拓展语文课堂的外延,把语文课堂拓展至教室、学校之外,使学生在不断积淀中理解、把握优良的传统文化,进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举例来说,某高中语文教师,要求班里的学生轮流在上课前5分钟向同学推荐自己的喜爱的诗歌,然后在一周内同学所推荐的诗歌中,选择一篇加以诵读,再利用周末时段诵读一篇古典散文。在经历高中三年的积淀以后,他的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趣味和人文素质都获得了显著的提高,语文成绩的提升自然也不在话下。

其实,指导学生向其他同学们介绍古诗文,以及背诵古诗文的学习过程,正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教师也可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要求每个学生背诵指定的古典名篇,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读书、創作。经过不断翻阅、咀嚼古典文学作品,学生才能比较好地掌握文言阅读能力,更好地体会蕴藏其中的思想感情变化规律,丰富自己的审美趣味。

现在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古典名篇的同时,也在课堂中挖掘语文课本上的章节内容,关联销售所要读的古典名篇。学习生在对该作品内涵有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就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们在选择古典名篇的时候,必须重视其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这不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还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产生更积极的人生态度。

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整个社会与民族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以文化知识的传授为主,因此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语文教师应当结合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有效利用传统文化对教学进行不断探究与优化。

参考文献:

[1] 任磊《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探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年第24期。

[2] 吴锐《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之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索》,《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5年第10期。

[3] 任磊《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探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年第24期。

[4] 郭宜滨《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年第9期。

[5] 申国人《美自成诗情当以歌——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艺术研究》,《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古诗文高中语文传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