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伦理视域下的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设计研究
2022-05-30赵丹妮胡晓
赵丹妮 胡晓
摘要:当前的中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存在目标模糊、形式单一和主题局限等问题。以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为基础设计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可有效破解上述问题,唤醒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关怀能力并值得被爱的人。教师要以关怀伦理为基准,进行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主题设计、目标设计和活动设计,采用榜样典范法、对话沟通法、行为实践法、求实思维法来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以提高班会的实效性。
关键词:关怀伦理;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1-0037-03
叶澜教授指出,教育离不开生命,教育必须关联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升华为最高目标而开展的社会活动,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深具生命关怀的事业。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学生的生命发展逐渐受到关注,生命教育也逐渐在各校开展起来。主题班会是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载体。然而,当前部分学校所开展的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存在目标模糊、形式单一和主题局限等问题。为破解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引入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基于关怀伦理设计和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将关怀伦理作为突破口,开展富有关怀的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有利于唤起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学生自我生命的价值感,既符合教育规律,又切合教育的需求,容易被学生接受。
一、设计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原则
基于关怀伦理的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应将关怀作为班会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关注每个学生独有的天赋、兴趣和能力,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鼓励学生成为有能力关心他人、懂得爱人、值得别人爱的人,使学生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成就自我的生命价值。
1.关怀性原则
诺丁斯指出,应把关心看作一种综合性能力,能自由地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任意切换关心对象。在生命主题教育班会中,师生需要建立一种关怀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作为关怀者,应观察学生的需求,及时给予相应的反馈,主动向学生发起关怀,关心爱护学生,同时学生也乐意接受教师的关怀并对其给予积极反馈。
2.主体间原则
在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中,教师与学生的本质是关怀者与被关怀者的关系。师生关怀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关怀。师生关怀关系,是一种具有平等性、民主性的关系。主体间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性,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要使具有独特性的每个个体在同一环境里共同成长,学会交往,向他人开放,交互式走进彼此的世界。
3.连续性原则
杜威将连续性视作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必须与学生入学前的生活经历、未来生活相连接。关心和教育学生需要时间,需要与学生建立一种连续性的互动关系。因此,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要遵循连续性原则。要维护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怀关系,保持与学生间互动关系的连续性。
4.信任性原则
弗吉尼亚·赫尔德认为关怀不等同于信任,但关怀关系应以信任为其特点,关怀和信任应相互联系,信任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个人与社会的资产。学生需要信任关怀他们的老师,而发出关怀的老师也需要信任他所关怀的学生。罗森塔尔效应做了很好的诠释,即被关怀者的行为结果总是趋向于关怀者的心理预期,当关怀者给予被关怀者更高期望时,被关怀者更有可能最终获得成功。因此,关怀者要充分信任被关怀者。
5.情境性原则
生命教育是一种生命意义观的教育,能够增强生命力量的全人教育。生命教育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这些实践性活动主要源于生活,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创设教育教学情境,寓情于景,以景动情,让学生全程、全方位参与到相应情境中进行亲身体验,用心感受,认真体味,从而觉知自我的需要、他人的需要,并給予他人关怀。
6.多向度性原则
诺丁斯的关怀伦理提出关怀关系的多向度性,即生命教育以关怀为核心,面向多向度的对象给予关怀,包括对知识、自己、亲朋好友、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物或事物给予关怀,对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个体给予关怀,对动物、植物给予关怀,对世间万事万物给予关怀。在生命教育主题班会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室内的桌椅板凳及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来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
二、关怀伦理视域下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
关怀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可借助关怀伦理重新焕发生机,践行生命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理念。
1.主题设计
(1)贴近学生的时代生活。在生活中,灾害距离人们并不遥远,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疾病灾害等都有可能危及人们的生命。为此,教师可以把灾害当作教育素材,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如今,生命教育已经被开发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多途径展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充满“关怀”的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2)符合师生的伦理关系。关怀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应贯穿整个教育活动始终。在此过程中,师生间建立起来的信任与关怀关系,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设计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时,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关怀关系的发出者,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关怀关系的被关怀者。
(3)具备良好的关怀关系。设计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时,教师要让活动体现出良好的关怀关系。要根据师生的伦理关系,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发起关怀,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学习交流,构建良好的关怀关系,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感知和认识,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精彩和魅力。
2.目标设计
目标能使人在自己的生命长河中把握自己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使命,使人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我”,使人从不断向理想迈进的道路中获得生命意义的慰藉。所以,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目标设计很重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为学生所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学生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努力所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教师要将关怀伦理渗透到生命教育的长、宽、高三个维度中,结合学生所在年龄段所涉及的生命教育的认知领域,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唤醒”,使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具有实效性。
(2)符合学校的教学条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生命教育也在逐渐普及,但就目前情形来看,很多学校还未实施生命教育。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缺乏生命教育的专业教师,生命教育设施不够健全,还未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等。因此,教师设计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目标时,要考虑到学校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各年级班级的学生情况及特点,设计切合实际的、针对性强的目标。
(3)符合生命的价值需求。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要实现人类的理想和追求,必须依靠教育。教育能促进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提升人的生命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目标的设计,要符合生命的价值需求。
3.活动设计
(1)唤醒学生关怀生命的意识。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教育的中心和原点,基于关怀伦理的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应以关怀为切入口,让学生从活动体现出来的关怀对生命有所体验,有所感悟,进而唤起学生关怀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引导学生勇敢面对挫折,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珍惜爱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2)回归关怀伦理的生命聚焦。生命教育活动需要借助生命律动来感受其意义。生命律动是个人身体与思想的和弦之声,是源于无意识思想状态的生命感觉和信念,这种生命的感觉和信念指引着个体生命的成长方向。活动设计要以主题班会为平台,以生命教育为载体,聚焦生命关怀,引导学生倾听自己的生命律动,感受和调适自我生存状态,呈现最佳生命存在样态,实现自己与周围世界的相互关怀。
三、关怀伦理视域下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诺丁斯的关怀伦理,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1.榜样典范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学生学会关怀的无言导向和动力之源是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实现的。学生是否喜爱教师,是否喜爱教师的课程,主要由师生关系决定。教师是否关怀学生,学生完全可以感知到。教师的关怀将成为学生刻骨铭心的记忆,坠入学生的生命之河。
2.对话沟通法
对话沟通法是双方不带引导性与目的性的交谈,区别于结果导向的“灌输”,这种开放式对话能给予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对话沟通法不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简单对话,更是一种心灵交流和思想碰撞。关怀者与被关怀者真诚的交流,敞开心扉的互动,能使被关怀者有所感触,使两者之间毫无隔阂。
3.行为实践法
行为实践法即通过行为实践传递关怀,借助各种实践活动传递关怀的力量,教授学生关怀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学会更好地关怀他人,进而感受生命的意义,领悟生命的真谛。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行为实践法不局限于教室,可以在校园、社会、家庭等各个场所展开。
4.求实思维法
关怀伦理倡导对他人优秀的表现给予积极肯定的鼓励,善于发现他人有价值、值得赞扬的地方,要求具有严谨的求实思维。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应遵循求实原则,依据不同的关怀对象确定不同的标准与期望,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学生学会善于发现生命中的美,感悟生命中的美,从而能够创造生命中的美。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以关怀伦理为核心,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以主题班会为平台,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丰富学生的情感,磨炼学生的意志,改良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培养学生关怀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富有仁爱之心的关怀者和被关怀者。
参考文献:
[1]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弗吉尼亚·赫尔德.关怀伦理学[M].苑莉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肖金星.关怀理论视域下生命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3).
[4]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刘慧.生命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7]赵丹妮.生命教育视域下“知行卓越教师”培育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8(04).
[8]曹专.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4).
[9]郑田慧.如何利用班会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J].甘肃教育,2019(23).
[10]宋衛庆.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异质和共情[J].中小学班主任,2017(02).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Life Education Theme Class Mee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ing Ethics
Zhao Danni, Hu Xiao*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471934,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life education theme class meet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vague goal, single form and limited theme. The design of life education theme class meeting based on Nordinss caring ethics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awaken students awareness of fearing and caring for lif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and cultivate people with caring ability and worthy of love. Teachers should take care ethics as the benchmark, carry out the theme design, goal design and activity design of the life education theme class meeting, and carry out the life education theme class meeting by using the model method, dialogu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behavior practice method and realistic thinking method,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lass meeting.
Key words: caringethics;lifeeducation; thematicclassmeeting;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