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精神融入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摭探
2022-05-30金玉霜
金玉霜
摘要:大别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徽省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学素材。将大别山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可以弘扬大别山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要把大别山精神蕴含的价值追求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把大别山精神体现的爱国创新融入中国精神教育,把大别山精神凝聚的高尚品格融入道德品质教育,把大别山精神塑造的法治思维融入法治思想教育。
关键词:大别山精神;思想道德与法治;安徽省;高职院校;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1-0028-03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徽省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学素材。大别山精神与安徽高职院校“基础”课在教学地域上具有相关性,在教学目标上具有趋同性,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契合性。在“基础”课的具体教学中融入大别山精神,可实现教学实效性与地域特色文化教育双赢的目标。
一、大别山精神的相关概述
1.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及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觉悟、意志品质、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能够唤起人民内心的渴望,能够帮人从种种虚无主义中挣脱出来,赋予生命以积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所蕴含的精神要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相通性,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优秀素材,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鲜活生动的红色遗迹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实现健康成长。
2.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精神是历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是精神谱系中的“鄂豫皖符号”,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和革命群众在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边地区,为民族独立及人民解放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所形成的中国革命精神。坚守信念、对党忠诚,胸怀全局、甘于奉献,依靠群众、团结奋斗,不畏艰苦、勇当前锋是大别山精神的内涵。这是大别山区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信仰、革命本色、革命行动、革命品格的体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别山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首先,大别山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奠定了大别山在中国革命精神中的源流地位。其次,大别山精神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力量源泉。再次,大别山精神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动力。最后,大别山精神为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供了优秀素材。大别山精神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的内涵,大别山的革命遗址遗迹是进行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好场所。弘扬大别山精神可以发挥大别山革命人物的榜样力量,引导大学生在处理利与义、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时做出正确取舍,激发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大别山精神融入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可行性
1.大别山精神与课程教学地域的相关性
安徽省作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众多红色遗址遗迹、红色革命英烈及红色革命歌曲。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安徽省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大别山精神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及行为认同。因地制宜打造拥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创新,大别山精神与课程教学地域的相关性,为大别山精神与“基础”课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2.大别山精神与课程教学目标的趋同性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目的是帮助高职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大别山精神所包含的坚韧忠诚的理想信念、胸怀全局的政治品质、朴诚为民的革命本色及不胜不休的顽强作风体现出思想道德素质的最高境界,大别山军民身上体现出的法治素养是大学生学习法治思想、养成法治思维的良好范本,这些正是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的育人资源。
3.大别山精神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契合性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涉及人生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想等,旨在告诉大学生应当做什么样的人,怎样追求人生价值,怎樣处理理想与现实、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关系,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蕴含在大别山精神中。大别山军民坚韧忠诚的理想信念,为革命理想忍辱负重、前仆后继的精神,告诉大学生人生的价值在于坚持理想、不改初心。大别山军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能激励大学生培养攻坚克难的信心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内容,在大别山精神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三、大别山精神融入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路径
1.把大别山精神蕴含的价值追求融入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克服一切困难的法宝。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为人生的发展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在追求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会遭遇各种挑战、诱惑与困难,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思想观念,形成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难点,仅靠书本理论知识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大别山区革命者不论遭遇多大的困难,对党的忠诚始终不渝,对革命信念矢志不移,他们坚韧忠诚的理想信念能够激发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教師应以大别山革命英雄及其事迹为载体,用鲜活的素材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如“漫天撒下革命种,伫看将来爆发时”的詹谷堂和“假如我有来生,我还要革命”的田开寿等革命人物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中,坚持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价值追求就是对理想信念最好的诠释。大别山区的红色遗址遗迹,是大别山精神的物质载体,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优秀素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大别山红色文旅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担当志愿讲解员,使学生在崇德向善的实践中锤炼道德品格、提升道德境界。
2.把大别山精神体现的爱国创新融入中国精神教育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而中国精神就是让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纽带,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钥匙。
在大别山革命斗争历史中凝结的大别山精神,为鄂豫皖地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是安徽省高职院校上好“基础”课的重要资源。《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章第一节主要阐述中国精神的内涵、价值及意义,第二节和第三节要求大学生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教师在讲透第一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大学生做忠诚的爱国者和时代的奋进者,是该章节的核心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大别山地区发生的爱国事迹及大别山军民排难创新的思维为线索,向大学生阐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精神所展现的爱国主义,如“英雄秦绍勤,开膛剖肚在北门,宁愿自己死,不连累别人”的爱国事迹。此外,还可以向大学生讲述大别山革命者敢于探索、善于开创新局面的思维方式。例如学井冈山的办法,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鄂豫皖根据地设立工农监察委员会、革命法庭和政治保卫局等司法机关,颁布《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工农监察委员会条例》等法律文件,这些司法机关和法律文件具有开创性意义,是今天人民检察制度的雏形;苏维埃政权的代表和化身———便衣队,是鄂豫皖苏区党和军民的一大创举。
3.把大别山精神凝聚的高尚品格融入道德品质教育
道德是立身兴国之本,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中国革命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红色基因,其内容丰富、历久弥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精神支撑,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继承并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能够引导大学生强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价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增强革命道德认同感。
大别山革命者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和优良传统,是大学生在未来道路上克服各种困难及诱惑的精神力量。大别山革命者所展现出的高尚人格是鼓舞大学生锤炼优良道德品质的精神动力。大别山军民顾全大局、敢于担当的伟大精神,彰显的是大别山军民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例如徐海东一让团长、二让军长、三让大将,徐立清让级别、让军衔、让职位,均体现出共产党人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品质。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吸引敌人,为其他战略区进行大规模反攻和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刘邓大军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和全局意识,铸就了我党逐鹿中原的伟大壮举。
4.把大别山精神塑造的法治思维融入法治思想教育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法治素养,引导大学生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
大别山革命前辈身上的优良作风与他们的法治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坚持厉行严格自觉、令行禁止的革命纪律正是法治思维的体现。大别山地区党组织能够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基础是部队严明的军纪和战士们的法治思维。课堂上,教师可以讲述英雄先烈吴焕先《红薯地里埋银元》及《一捆粉条》等故事,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大别山革命军队纪律优良的传统及大别山革命者所拥有的法治思维。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刻地领悟法治思维的本质,在实践生活中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解决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推动大别山精神融入安徽省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让大别山精神入脑入心,外化于大学生之行,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陶冶自身道德情操,增强学习法治思想的自觉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1.
[2]崔卫兵,李国亮,杨家余[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
[3]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田青刚.大别山精神[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0.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Dabie Mountain Spirit into the Curriculum of "Ideology,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n Yushuang
(Anhui Grai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Hefei 230011, China)
Abstract: The spirit of Dabie mountai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national spirit. It is also the most vivid and persuasive teaching material for the course of ideology,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Anhui province.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Dabie mountain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moral and leg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Dabie mountain, stimulate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historical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and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moral and legal literacy. Teacher should integrate the value pursuit contained in the Dabie mountain spirit into the educ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the patriotic innovation embodied in the Dabie mountain spirit into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spirit, the noble character condensed by the Dabie mountain spirit into the education of moral quality, and the legal thinking shaped by the Dabie mountain spirit into the education of legal thinking.
Key words: Dabie mountain spirit; ideology,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Anhui provinc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