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课堂长什么样子

2022-05-30王秋珍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师生老师课堂

王秋珍

课堂为何不再使人幸福

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本是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课堂上,学生能收获知识,享受交往与表达的快乐。教师把知识像种子一样撒向学生,教师的思想在学生身上延续,这种成就感自然能给教师带来幸福。然而,当这些都得不到满足时,幸福的课堂就难以实现了。

课堂为何不再使人幸福?

从教师的角度看,一方面,有的地方教师的工资和待遇偏低,一些教师感觉当老师没劲头;另一方面,有的教师在学校线性思维管理的要求下,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考核、名目繁多的“标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钻研教材、了解学情以及进行创造性教学。这样一来,课堂就很难达到高效。很多时候,教师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不停地往山上推石头,石头滚下来又推上去,推上去又滚下来……在单调又艰辛的重复中,教师的幸福感被一点点消磨掉。

从学生的角度看,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成了分数的奴隶。课堂在很多时候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成了记录和练习的机器,幸福感又如何产生?

幸福课堂长什么样子

1.幸福课堂是师生共享的绿色课堂。

李镇西老师在《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教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一书中把课堂教学内容比作“食物”,从而把课堂教学归纳为三种模式。

第一種是“填鸭式”。教师觉得食物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营养,于是,便不择手段地“满堂灌”,唯恐学生吃不饱,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有食欲,也不管学生是否会消化不良。当然,也有“高明”的教师,他会将食物先咀嚼得很细碎,然后一点一点地喂给学生。

第二种是“诱导式”。教师不是直接将食物灌输给学生,而是把食物摆在学生面前,然后用各种美妙的言语让学生明白眼前的食物是多么富有营养同时又是多么可口,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食欲,使他们垂涎三尺,最后争先恐后地自己动手来取食物,再狼吞虎咽地吃下去。

第三种是“共享式”。面对美味食物,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而且一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大快朵颐的乐趣。在共享的过程中,教师当然会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带动学生,但更多的是和学生平等地享用,同时又平等地交流。教师不强迫学生和自己保持同样的口味,允许学生对各种佳肴做出自己的评价。在这愉快的共享中,师生都得到满足,都获得营养。

李镇西说,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我们今天提倡的课堂师生关系,正是第三种——共享。

师生共享,是人格的平等,是思想的平等,是情感的平等。这样的平等,是课堂幸福的前提。

2.幸福课堂是预设生成的智慧课堂。

有位名师讲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名老师,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参的标准答案不同时,就眉头紧锁,说:“这位同学,你坐下来再想想。”接下来,老师叫下一个学生回答,这个学生很聪明地变换了答题的角度,与标准答案一致,老师马上眉开眼笑:“你讲得太好了!”然后,老师重重点击鼠标,“啪”的一声放出幻灯片上提前制作好的答案。

这样的课堂预设过多,生成不足,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又怎么能带给学生幸福的体验呢?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是师生彼此对话、智慧分享和共同发展的地方,是师生共同用生命和激情去生成的,它应该是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产生一个个的问号或叹号,在消除问号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能收获惊喜。

3.幸福课堂是超越自我的快乐课堂。

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时的好奇、产生困惑时的迷惘、被老师点拨后的豁然开朗,体现了学生在老师智慧与才能的引导下的自我提升。课堂成了学生超越自我的快乐之地,教学成了让教师心旷神怡的幸福之旅。

幸福课堂见证了师生在积极状态下的自我感受、自我超越,见证了师生教学相长的智慧融合,见证了师生对追求幸福过程中痛苦跋涉的坦然面对。

“要想往前走,就得甩掉过去。”在幸福课堂,教师不断创新突破,不断地思考、否定、再思考,使课堂多姿多彩。在幸福课堂,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享受着成长的充实与快乐。

幸福课堂的钥匙在哪里

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看出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恩格斯认为,我的劳动是生活自由的表现,因而我享受了生活的愉快。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谋生的手段和学生学习的过程,它也应成为师生全面和自由发展的一种生活需要、一种精神享受。

幸福的课堂是一种追求、一种意识、一种渴望,更是一种信念。有了这种信念,我们就能有行动的勇气。

那么,幸福课堂的钥匙在哪里?

1.在适时的点拨里。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密不可分。本应轻松快乐的语文课堂,因为走进了应试的怪圈,丧失了语文的自我,成了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讲座。

怎样的语文课,才是幸福的?是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积极引导,使学生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享受成长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2.在人文的对话里。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必须与教育对象深入沟通,避免师生在精神上的分离。成功的语文课应该不断开发学生的心智,牢固奠定他们的人文精神基础。教师应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对话情境”,让自己和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这种能激活课堂、激活主体的对话不是言语上机械零碎的你来我往,更不是教师捆住学生手脚的操纵式问答,而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共享式对话。

这种对话,是师生之间人格的相遇、精神的交往、心灵的理解。教师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享受人文的关怀。

3.在民主的氛围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以人对人的方式对待孩子,要善于发现他心中能响应我们召唤的那一隅。“我可以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维护你发言的权利。”教师要学会耐心倾听,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面对有争议的话题,教师不是一锤定音下指令,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思路、更丰富的选择。

“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的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罗杰斯说。教师要用语言打动学生,创设民主生动的课堂氛围。老一辈人这样形容老师:“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教师表达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功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立体感;教师幽默诗意的语言,还能化解学生学习时内心的焦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唐风余韵、流水淙淙。

4.在享受的心态里。

课堂里的幸福感可能处处都有,善于寻找和发现的教师才能享受幸福。会创造幸福的人,比寻找幸福的人更快乐。以享受的态度对待课堂,心灵就会充盈明媚的阳光,奏响和谐的旋律,体验诗意的灵感;以享受的心情走进课堂,就会真心地爱每一个学生,就会把每一节课都精彩地演绎出来,就会感觉自己的生命在闪光……

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课堂。

5.在及时的肯定里。

威廉·詹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容易和教师产生智慧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一个好教师就像一个好猎手,时时刻刻捕捉学生的细微变化,及时地对学生的积极反应做出肯定的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最细致、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就是爱护并发展孩子的自尊感。不应当让儿童的劳动成为徒劳无益的事——这就是优秀教师的座右铭。”教师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用肯定的话语鼓励学生,能让学生品尝到生命成长的喜悦。

可见,创设幸福课堂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我们能蹲下身来看学生,埋下头来提升自己,那么,明天的课堂一定会充满鸟语花香。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吴宁一中)

猜你喜欢

师生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老师,节日快乐!
麻辣师生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