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六环驱动”的路径变革

2022-05-30谢浩军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观念双减家庭

谢浩军

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不少家长在“双减”政策实施后,不知如何给孩子营造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基于此,推动家校社合作,共促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东莞市南城第一初级中学认为,高质量家庭教育的决定因素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为此,学校依托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父母学堂等平台,构建“唤醒意识→建立观念→发现问题→拟定方案→有效实施→取得进步”的“六环驱动”循环指导路径,助力家长完成角色的转变之道。

一、共建与坚守高质量家庭教育的“三大阵地”

(一)学校的专业引领

学校可以说是家长最熟悉的专业教育机构,而教师就好比是家长最信赖的教育专家。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习更加科学的育人方法,是学校和教师所肩负的重任。由此可见,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离不开学校的专业引领,学校应从主动作为、搭建平台、聚焦共育等层面,加强家校联系,形成育人合力。

(二)家长的基础支撑

家长是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前进的监督者、支持者和促进者。家长可以教育子女,但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懂得教育子女的技巧。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支撑者,家长需要正面了解自己需要承担的教育责任,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如此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社会的协同作用

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正在形成新格局,即指向学科教育的学校教育,指向生活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向实践教育的社会教育,三者共同维系良好的教育生态。其中,社会的融入,将进一步拓展家庭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二、平台筑基夯实家庭教育指导的“六环驱动”

成立多个家校共育平台,为学校进一步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夯实根基,使学校实践“六环驱动”的家庭教育指导路径更加顺畅。

(一)搭建家校共育平台

1. 建设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展科学管理

家庭在青少年成长培育上应关注两个关键的节点:一是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二是初中阶段的家庭生活状况,将影响学生个人品行的形成。学校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挖掘和培养擅长家庭教育指导的师资人才,同时尝试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的紧密结合,共同发展。

2. 创立父母学堂,变“火车”为“动车”

学校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目标,正式创立“父母学堂”,重在解读国家教育方针、相关的教育政策和法规,推广家庭教育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经验,深化家校关系,从家庭层面侧向推动学生的成长。

(二)路径变革六环驱动

“六环驱动”是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上构建的路径变革,即:唤醒意识→建立观念→发现问题→拟定方案→有效实施→取得进步。

家庭教育的发展以“唤醒”为起点,以“进步”为终点:首先,学校从意识上唤醒家长对“双减”的认同,让家长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继而指导家长系统地学习专业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初步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然后细化,聚焦到每个家庭正在真实发生的实际问题,通过共同研究促使家长发现自身问题;接着,针对目标家庭所面临的问题,拟定解决方案和办法;之后,在导师的指引和帮助下,家长正视问题,采用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最后,家长和孩子取得阶段进步,巩固成果。

当家庭教育“六环驱动”的一个周期走完,将会进入下一轮的循环。其循环变革路径具体如下图所示:

1. 唤醒意识→建立观念:唤醒内驱意识,建立“双减”观念共识

“双减”政策要得到家长的支持,需要学校进行具体化、有针对性的价值引导。学校通过父母学堂等平台,帮助家长形成对“双减”意义与措施的共识,同时唤醒家长的内驱力以落实新环境下的教育行动。

家庭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离不开家长形成自我改变和自我成长的内驱力。以往,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在他们的观念里,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责任,而父母的责任仅仅是将孩子送至学校,其他的诸如孩子的品行培养、能力锻炼等,应当由老师负责;也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伴孩子,便让孩子上兴趣班、补习班,导致有的孩子在“高压”下出现厌学心理。

因此,家长只有增强自我成长意识,才会意识到要主动改变现状、自我完善、自我成长,从而提高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减少家庭教育的焦虑和盲从。

当父母意识到他们的自我成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时,他们便可能觉醒,并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养儿育女并非简单地给予物质条件上的支持,而是更多地要从精神层面给孩子提供成长的养分。家长在不断学习中,学会适应初中阶段孩子身心成长的变化,修复可能存在的亲子关系漏洞,主动陪伴、观察孩子,尝试在沟通中深入地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与“双减”形成价值共识的家长,就会开启主动陪伴,增加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的时间,引导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学会管理时间,积极参加家庭劳动、阅读、体育锻炼等,认清教育现状与孩子未来的发展规划,树立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观念,不过分追求功利性的教育结果。

2. 发现问题→拟定方案:发现问题所在,指导家长学会解决问题

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需要在引导家长形成观念共识的基礎上,敏锐发现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聚焦多个渠道转化家长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家长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过分关注考试成绩

初中是孩子求学生涯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不少家长将成绩看得异常重要,担心孩子因为成绩不佳而不能顺利升学,这种心态如果表现得过分明显,将给学生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为此,针对这类问题,学校从多个角度分析拟定指导方案,并在导师的指引下,逐层分解个中要害。

首先,从现实危害性的角度出发,为家长分析片面看重学业成绩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破除“唯分数论”和“学习至上”的观念,才能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从看重“成绩”转向看重“素养”。学习是学生的重要活动内容,但并非唯一的活动,学生既要有学习时间,也要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活动内容的空间,这样才能增强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再者,学校还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何种人才的角度来为家长分解焦虑,家长不仅要注重孩子的知识性学习,还要注重孩子的创新发明能力、综合探究思维、与人合作的社交能力等的培养,重视孩子人格心智上的健康成长。

最后,家长也要客观看待每个孩子的差异性,给予自己孩子适度的期待与合理的定位,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家庭育人生态。

(2)过于忽视孩子成长

正如前面所提及,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忙碌无暇陪伴及教育孩子,忽视了参与陪伴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性。学校针对这类问题,采取的更多是说理引导的方式。家长可以利用闲暇时光,与孩子进行一次短暂的亲子交谈、家务互动、体育锻炼……并将这些宝贵的互动用文字或图文的形式记录下来,既充实了孩子的课余生活,也进一步增进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3)用错误方式评价孩子

家長怎样看待和评价自己的孩子,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这实际上关系到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它犹如一个“指挥棒”,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大方向,甚至也决定了孩子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不少家庭往往将“听不听话”作为评价孩子的重要标准,这从表面上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孝敬父母”的传承,但深究之下,问题也逐渐显现。如果一味将听话与否作为标准,长此以往,孩子性格中个性化的一面将被消磨殆尽,变得不敢独立思考,这明显不符合当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父母和子女之间以何种方式相处,这本身就是一种家庭教育,而相处的方式并非是“家长讲—孩子听”“家长说—孩子做”。做出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家长尝试把一些家庭事务的话事权交到孩子手里,使孩子感受到尊重,更有利于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教育,甚至主动参与家庭大小事务的处理。

3. 有效实施→取得进步:可视化的进步,循环驱动显性成果初显

经过初步的指导,学校发现,部分家长在发现问题后,已慢慢学会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主动阅读优秀的家庭教育读本、听他们感兴趣的家庭教育讲座等,获得较为专业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努力了解孩子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关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敏感期以及天性等;在积极获取知识的同时,家长也会主动管理自己的情绪,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

当家庭教育少了“唠叨式”的说教,少了“控制式”的管教,多了“多样式”的陪伴,孩子就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出现青少年叛逆反抗情绪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有的家长还能主动策划更多适合家庭活动的内容,在学校和社区的协助下,与孩子一起参与社区的实践活动,真正活化学生因“双减”而多出来的时间和空间,也有利于家长参与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孩子的个性化成长创造更加多元的机会。

总之,家庭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将继续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从育人目标、学生需求等维度出发,构建更加科学化的指导体系。

猜你喜欢

观念双减家庭
维生素的新观念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家庭“煮”夫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健康观念治疗
恋练有词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