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科学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
2022-05-30潘虹姚妍
潘虹 姚妍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幼小衔接的科学推进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幼小衔接是个永恒的课题,它既是义务教育的起点,更指向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科学的幼小衔接,是促进幼儿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确保核心素养培养延续性与发展性的关键抓手。
依托核心素养教育发展要求,强调整体性、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小教育科学衔接的必由之路。本文立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趋势,结合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及问题,从聚焦根本、聚焦需求、聚焦原则三个方面探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以期为幼小衔接工作的规划与实施提供有益启示。
一、聚焦根本,做好全程准备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要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因此,幼儿园应依托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要求,围绕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侧重点,制定三年幼小衔接课程规划。
1. 小班初体验:从适应能力和生活能力入手,培养生活成长力
小班阶段最主要的衔接是加强幼儿对环境、人物及生活规律的适应能力的有效衔接。因此,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帮助幼儿在与新环境、新关系的互动中缓解焦虑,逐步提高适应能力;同时,结合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常规建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顺利应对各种新挑战。
2. 中班重经验:从学習兴趣和学习品质入手,积蓄思维发展力
中班幼儿对于环境的探索和学习欲望不断增强。因此,这一阶段应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持续探究、解决问题、创造运用的深度学习支持。追随幼儿的兴趣和学习探索欲望,教师与幼儿一起生成深度学习的游戏课程,帮助幼儿在游戏和学习中积累大量的直观感性经验,并在体验探索与创造的乐趣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 大班促养成:从关键素质和心理建设入手,提升社会适应力
大班是幼儿进入小学前十分重要和关键的阶段。《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大班幼小衔接的重点是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从幼儿的角度,这一转换过渡的过程,最内在而核心的是幼儿自我身份的重构,需要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建设,建立新的自我定位,体验到战胜种种困难后的喜悦和自豪,形成面对未来生活的自信心。因此,关键素质的准备和心理建设是大班进行幼小衔接课程的重点。
二、聚焦需求,突破四大难题
根据大多数小学教师反映,入学儿童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专注力不足、书写习惯不良、生活自理能力欠缺。而面向毕业班家长开展的调查问卷中,关于最担心的幼儿入学问题中,30%的家长担心幼儿不会照顾好自己,36%的家长担心幼儿学习适应困难,34%的家长担心幼儿被人欺负或交不到朋友。上述现象和问题,实质指向的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方面的现实需求。同时,家长对幼儿上小学的焦虑情绪,也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难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实施以下策略。
1. 培养核心能力,实现慧生活巧自理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下均简称《指导要点》)中关于“生活自理”的发展目标包括三个核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物品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首先,幼儿园应实施游戏化生活课程,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的生活自理意识,并通过儿歌、故事、竞赛等游戏化手段,把一项项生活自理挑战变成有趣的游戏,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掌握生活本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其次,立足真实生活情境,从小班到大班,帮助幼儿建立从运用标识把个人物品一一归位的自我服务能力,到把班级及公共区域材料分类摆放、化零为整的集体服务能力,再到整理和归纳文具、书包、抽屉,做到有序归纳、多而不乱的精细化管理,经过长期、进阶式的过程,逐步提升物品管理能力。第三,帮助幼儿提升时间管理能力,通过体验游戏和实践活动,认识时间概念;通过直观的流程图,建立生活秩序感;结合日常生活或游戏学习中的任务、时间安排等问题,培养自主规划意识,增强做事计划性,在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时间管理能力。
2. 培养前书写能力,支架学习可持续发展
幼儿学习适应存在困难,最大的原因不是知识与技能的脱节,而是指向学习所必备能力的缺失。《指导要点》关于“学习能力”发展目标的五个建议中,有两个是关于前书写能力的培养。前书写能力准备,包括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专注力、手眼协调力、阅读力、书写方法等,这是幼儿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在前书写能力的培养上,首先,通过多元化的游戏体验,如手部力量游戏、“线条的秘密”游戏,让幼儿在好玩有趣的游戏中,获得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手部力量等的锻炼,做好书写基础技能的准备。其次,开展多形式的绘本阅读,萌发书写行为意识。绘本是书写和阅读的媒介,绘本中少量的文字与精彩的画面相呼应,是建立书写行为习惯非常好的工具。如《点点和多咪的信》,里面有关于书信的简单方法,能引发幼儿用简单的符号、标记进行书写游戏的兴趣。第三,在环境中营造氛围,把文字与幼儿的生活链接,帮助幼儿自觉地将文字与生活建立联系;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认识田字格的结构,并利用图片、象形文字及汉字三者结合,开展儿歌配歌词、简单的古诗书写、书信体验等,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特点;把前书写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多种活动中,让幼儿对书写充满兴趣,激发幼儿创意书写灵感,促进创意书写的运用。
3. 积蓄交往能量,迎接社交新挑战
在幼儿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幼儿在自我认知、情绪表达、人际交往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经验积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未来每一次的成长考验。在课程实践中,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展开项目学习,支持幼儿用多感官、自己喜爱或擅长的方式表达看法和观点,促进其在互相交流和群体互动中积累表达经验,建构自我认知。同时,通过创造开放、丰富的条件和机会,支持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合作,使幼儿在合作经历中探索人际交往的方法,尝试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丰富合作经验。
4. 实施温暖衔接,缓解家长焦虑
家长对幼儿上小学的焦虑问题,也是幼小衔接准备工作的一个难点。如何帮助家长缓解焦虑、合理期许幼儿的发展?一是从“关注眼前”转向“看到远方”,助力生命成长。在幼儿新入园阶段,通过家长会等渠道,帮助家长建立“入学准备”的理念和意识,明确三年的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为幼儿做好充分的身心、生活、社会、学习适应的准备,而不至于在入学前紧张焦虑,以“抢跑”作为“入学准备”的策略,阻碍了幼儿可持续发展力的养成。二是从“盲目越位”转向“智慧到位”,明确定位责任。在一个“自由而有秩序”的环境中,幼儿入学准备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家长因为焦虑,往往是越位代办。幼儿园应引导家长除了思考可以为幼儿“入学准备”做什么,还应该检视不应做什么,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幼儿成长的设计者和建设者,而只是合作者和陪伴者,明确作为家长的责任,给教育留白,为孩子松绑,也是为自己松绑。三是从“信息滞涩”转向“温暖在线”,拓宽教育链接渠道。家长的焦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疑惑得不到解答、对科学入学准备毫无头绪等。幼儿园可通过组建线上聊天室、设置“快乐的小学”专栏、邀请毕业生及家长进行经验分享、邀请小学校长或教师开展“小学沙龙”讲座等,创新和拓展家园共育的方式与途径,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增加幼小衔接温情。
三、聚焦原则,科学建构课程
以往的幼小衔接,关注最多的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如何相互合作、家长如何给予支持等,却很少听到来自儿童的声音。作为幼小衔接活动的主体——儿童,他们会想什么、会有怎样感受,又会如何运用自己的方式来应对入学呢?当前,国际学前教育质量政策越来越突出“儿童视角”。笔者认为,幼小衔接要从儿童出发,真正把儿童当主体,以具体儿童的个人体验作为研究的起点,使幼小衔接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更贴近儿童的真实需求。
1. 儿童视角,链接生活
始终紧扣儿童一日生活经验和兴趣、结合生活环境中的资源不断延展,让幼小衔接成为贯穿幼儿一日生活方方面面的教育。
2. 问题导向,深度学习
通过调查、谈话等方式,了解幼儿和家长们对于小学生活有哪些方面的经验,想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和困惑作为课程的起点,利用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驱动孩子的深度学习。
3. 全程准备,整体连续
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尊重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注重培养幼儿的求知欲、专注力、坚持性、独立性、责任心等学习品质,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的全面准备和适应。
4. 多方联动,协同育人
重视家长的积极参与,注重引进家长资源和校园资源,形成家、园、校、社区协同育人合力,达成共育的一致性,为幼儿的发展和顺利进入小学提供有力支持,也为家长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
四、结语
幼儿园三年的幼小衔接,不仅为幼儿的升学做准备,也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在游戲和一日生活中所获得的大量经验,其实就是他们将来进入小学学习的必备基础。因此,幼儿园要致力于推进科学幼小衔接,顺应幼儿成长的规律,让他们将“在当下过有意义的生活”和“面向未来的准备”统一起来, 培育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