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中心教学理论下高中历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探究

2022-05-30杨建清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知识点思政评价

杨建清

高中历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元素,实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新课程改革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高中历史课程一直以来承担育人的重要功能,但传统历史课堂思政教育往往以口头说教为主,教学设计也是围绕其展开,这种教学设计指导之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的思政教育是教师灌输的,难以在脑海里留下持久的印象和深刻的影响。时代发展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成为新时期教育的追求。历史课程思政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发学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启智启心。下面就学习中心理论下高中历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开阐述。

一、合理选取历史课程思政教育学习元素

学习中心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以教师及其讲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理念上有根本的区别,它将学生身心素质发展作为根本目标,知识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资源,只是教学目标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教学的全部。学习中心理论指导下的思政教学设计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重点,而是要深入挖掘课程中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品德修养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合理选取最有利于思政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主要知识点有四个,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社會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每一个主要知识点又包括了若干个小的知识点,如果追求在课堂上将知识点讲完整,在每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在教学设计上只能以教师及其讲授为中心,这样的课程思政教育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效果有限。要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选取某一知识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其中,“人民政权的巩固”中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优秀资源,如果只作简要的讲述,难以发挥这一资源的最大作用,教师可以对该知识点内容进行深度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围绕时代背景、中国出兵的原因、志愿军将士的浴血奋战及抗美援朝胜利的伟大意义进行设计,布置一系列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历史,使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历史教师应合理选取历史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以学习为中心进行深度设计,使历史课程思政教学成果最大化,走好关键的第一步。

二、深度设计历史课程思政教育学习任务

学习中心论认为,教学是师生之间、师生与学习任务之间高度情境化的活动,这里的情境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教学条件等,根据情境来设计学习行为是学习中心理论下教学设计的基本逻辑。学习中心下的教学设计要依据这些情境因素,深度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以实现历史课程思政教育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抗美援朝战争”这一知识点的思政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因而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应围绕这一目标,以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习任务的始终。从教学内容分析,本知识点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战争的背景,中国决策出兵,战争的经过及意义,等等。依据教学内容情境,在教学设计上,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例如“战争的背景”可以布置学生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展示和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决策出兵”可围绕要不要出兵、能不能出兵设计场景模拟、辩论等学习任务;“战争的经过”可让学生讲述其所知道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关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可提供材料让学生归纳概括。根据学生学情及个性差异,教学设计在学习任务的难度和任务的分配上要体现基于学生学情选择学习任务的做法。应根据教学条件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智慧平台、平板电脑、互动软件(APP)等来设计适应学生学习的任务。

总之,在学习中心理论下的教学设计中,学习任务与情境的针对性、适宜性、匹配性直接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与效率的高低。在历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依据情境,深度设计学习任务,高质、高效地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三、恰当安排历史课程思政教育学习活动

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师活动为本,这种教学设计具有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优点。但学习中心论认为,学生学习和发展主要是通过自身能动活动完成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设计学习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有效完成学习活动。因此,选择和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应考虑学生能动参与该学习活动并有效完成学习的过程。

由于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历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习活动难易的梯度,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能动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个体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结合起来。难度较低的概括基础知识和运用基本能力的学习活动,以个体活动的形式来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参与,例如对于“抗美援朝战争”这一知识点,可以布置全体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归纳战争爆发前的国内外背景、形势。小组全员讨论,发言则让组内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作为代表,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场景模拟和辩论等则适合以班级活动的形式开展,以少数学生带动多数。

历史课程思政课堂学生活动的设计应以学生独立、能动参与为原则,教师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应考虑时间、内容、难度、形式、条件等多种因素,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恰当安排学习活动,把思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实现效果的最优化。

四、科学量化历史课程思政教育学习评价

传统课堂评价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和教导行为方面进行设计,对学生学习评价多以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终结性的评价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及效果缺乏相应的、具体的评价手段和标准,这种以教论教的评价方式很难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而且从有效教学理念看,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不适合从“教”本身去评价。由于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直接的关联,因此,历史课程思政教育学习评价设计应以学生学习行为为中心,“以学评教”。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设计。

(一)评价学习行为的主动性。学生学习行为的能动性又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质疑等高阶思维活动。这一评价设计重在量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动”。

(二)评价学习行为的有效性。评价学习行为还要看该行为的有效性,脱离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学习行为是无效的,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成果反馈必须是有价值的。这一评价设计重在量化学生学习效果的“能”。

例如,在“抗美援朝”这一知识点的思政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评价设计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1. 设置表格,其一级指标之一是“学习行为的主动性”,对应的二级指标为“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后面对应的三级指标(课堂观察点)设置为“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行为的多样性”“学生完成课堂个人学习任务情况”“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发言”“学生参与班级学习活动主动热情”。

2. 设置与一级指标“学习行为的主动性”对应的第二个二级指标为“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后面对应的三级指标(课堂观察点)设置为“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有清晰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主動质疑”“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独到的见解”。

3. 设置第二个一级指标为“学习行为的有效性”,对应的二级指标设置为“学习成果与目标的切合度”,后面对应的三级指标(课堂观察点)设置为“学生能从多个维度回答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正义性”“学生能有感情地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故事”“学生能从多个维度总结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4. 在所有三级指标后面设置“学习行为与效果评价”,分值1~5。

按照以上要素设置的表格,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效果的评价量化。此外,学习中心课堂下教学评价设计还可以关注以下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各类学习行为出现的频率及所占时间,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否切合学生学情,等等。

科学量化历史课程思政教育学习评价设计并不容易,需要不断探索、完善各项评价指标和权重。需要明确的是,学习评价不是让所有学生在一节课上达到一定的标准,而是用一个标准去量化、评估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使学生通过评价找出自己与标准的差距,进而逐步改进自己的学习,向标准靠拢,最终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学习中心理论下学生学习是由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历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并不排斥和否定教师的教导活动,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实现或有效开展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所追求的目的和取得功效的具体表现。只有将学生学习中心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效结合,历史课程思政教育才能共情共理,启智启心。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知识点思政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