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髯公”谈蓄须之美丑

2022-05-30舒培华

北京纪事 2022年11期
关键词:留胡子风度胡子

舒培华

说起胡子,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我国古典小说和戏剧舞台上的须眉男子。其中尤其以《三国演义》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在罗贯中笔下塑造的147个主要人物形象中,竟有114位各具形貌的蓄须者。诸如细眼长髯的曹操、碧眼紫髭的孙权、环眼虎须的张飞、鼠目黄须的黄璋。若论胡子长得漂亮,当首推身高九尺,髯长二尺的关云长,所以人称他是“美髯公”。关羽面如重枣,凤眼蚕眉,红缨绿蟒,青龙大刀,在配上飄洒胸前的五绺修长而密实的黑髯,真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据说,关羽还十分珍爱自己的胡须,每天晚上都要用纱锦作袋,把胡须裹好,放入袋中。

我国古代男子以蓄须为美,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时代。《南史·诸彦回传》说:“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说的是,男子汉的胡须又长又硬,怒张如戟,方显出大丈夫气概。《史记·封禅书》里也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的记载。我国古代男子蓄须的习惯和以须眉稠秀为美,除了历史的、社会的原因外,主要是受了“毛发受之父母,不可有所损伤”的封建道德观念的影响,以至沿袭了数千年之久。

鉴于自然环境、种族特征、社会结构、风尚习俗的制约,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习惯与审美意识。像古代的波斯和欧洲国家,男性对于胡子的偏爱和追求,并不比女性追求化妆逊色。在各人的刻意修饰下,胡子形貌各异,有染色、涂油、梳剪、拉长,甚至涂上金粉。入睡前,还要把胡子涂上香油,戴上布套。当时的上层人物甚至把胡子看作是权力、地位和威严的象征。例如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就是因为剃掉了胡子,致使王妃离他而去,嫁给留有大胡子的英国国王亨利二世。

直到今天,有些西方青年仍然喜欢留胡子,只不过崇尚者却越来越少罢了。据最近美国的一份测试报告指出,大约有54%的青年和75%的中老年认为,男子不蓄须,定期刮洗,要比留小胡子或长须更能给人以美感和健康的印象。调查统计结果还发现,多数女子也同意这种看法。这说明了包括蓄须在内的某些审美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的进步也会发生变化。有趣的是,阿根廷政府在1982年曾颁布过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禁须的法令,同时规定所有成年男子必须定期刮洗胡子,否则予以法律制裁。原因是许多罪犯为了逃避侦缉,常用满脸胡须来掩盖自己的真面目。姑且不论这项近乎荒唐的法令是否得当,但从中足可以看出,今天的阿根廷人不再把蓄须看作是美的象征了。

虽则人们的审美标准各异,但从审美角度来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环境中,男子的胡须却也不失为一种美,一种显露和衬托个性、气质和风度的男性美。马克思浓密蓬松的大胡子,给人以气度不凡和睿智过人的感觉。鲁迅的“一”字胡,坚挺简洁,似乎是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性格象征。阿凡提颏下那一把微微上翘的山羊胡,则分明蕴含着幽默和智慧。舞台上卓别林鼻下的一抹短髭,不由得使人联想起荒诞、狂热、滑稽和懦怯的小人物的复杂性格。正如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所评析的:“卓别林的短髭象征着一种无可慰藉的愚妄的幻想。”人们或许还记得,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抗战期间,隐居罢演,毅然蓄须明志,难道这淡淡的胡须不是爱国之情和侠骨义胆的标记吗?当然,这里的胡子,已不属于审美范畴,而有其特定的含意了。

美是历史的、发展的、变化的。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国家,因为社会、哲学和心理的原因,对同一事物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蓄须也是如此。如果生活在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也留起关羽那样长的胡子,那就会显得滑稽可笑,只能令路人侧目,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每一个时代都有时代认定的美。传统中的美,有的随时代的发展而消逝,有的却在人类历史上永远留存下来。纵观中外历史,美的追求不能脱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判断社会和生活中一件事物的美丑也不能离开这个宗旨。那么,男人蓄须是美,还是丑呢?前苏联学者曾经对胡子和健康的关系做过专门的研究。他们对留胡子的人所吸入的空气进行化验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含有酚、甲苯、氦、硫化氢、丙酮、异戊间二烯等几十种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这些有毒物质粘附在胡子上,随空气一道被吸入体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留的胡子越长越密,对人的危害就越大。如果上唇和下巴同时蓄须,就可能使吸入的有毒物质超过容许浓度的6.2倍。如果嗜好吸烟的人留胡子,烟雾中大量的有毒物质大部分被胡子吸附,致使所吸入空气中的有毒物质骤增,超过极限容许浓度的48.3%。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由此看来,蓄须不仅无美可言,而且危害健康,不啻养痈遗患,实在不值得效法和提倡。

左图:“美髯公”关羽。右图:马克思

现在有的个别青年,以为蓄须才显出风度美,认为这样才像个男子汉的样子。这是对美的一种偏见和误解。胡子不过是人的体毛的一种,在生理上几无功用可言。男子汉的风度和气质,主要表现在道德修养、谈吐举止、待人处世上,与留不留胡子毫不相干。更何况蓄须有损健康呢!俗话说:“老爱胡须少爱发。”倘是年长者留胡子与年龄倒也相称,银须飘拂胸前,也颇有仙风道骨之美。而青年人,蓄须则显得缺乏朝气,给人一种邋遢和未老先衰之感。尤其是盲目效仿他人者,乃是缺乏审美修养和必要的卫生常识。自以为风度超俗,其实是愚昧和龌龊,还是还其本来面目为好。

爱美是人的一种珍贵乃至崇高的感情。审美情趣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教养和道德观念。美,既要顾及人们普遍的审美心理和习惯,也需从健康、工作和生活的角度来调整个人的好恶。青年人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风度些,本来无可厚非,但要分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符合社会精神文明的、健康高尚的美。

“人各有志,不能勉强”。我相信,随着一个人文化水平、思想修养,以及对美丑鉴别力的提高,在是否蓄须的问题上是会做出正确抉择的。

猜你喜欢

留胡子风度胡子
胡子
趙孟頫:一笔一划尽风度
风度
死亡压力下的尊严和风度
风度之美
留不留胡子,这是政治问题
留不留胡子,这是政治问题
留胡子,不留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