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老电影背后的北平故事

2022-05-30宗春启

北京纪事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怡和冰窖耀华

宗春启

影片《地下尖兵》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老电影,1957年上映的。编剧刘致祥,导演武兆堤,主要演员有浦克、李林、张园、安振江、陈汝斌等,表现的是北平解放前夕的1947年,中共地下党的情报人员与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的故事,其中有的故事是有历史依据的。

清风店战役

影片故事的主线,围绕国民党一份重要军事行动的情报展开。1947年,南京国民党军统特务专员邹至甫来到北平,带来了一份国民党第六军调动的计划。为摸清这份计划的内容,中共地下工作者陶干化名钱铸久,以永裕贸易行经理的身份接近了邹至甫。初次交锋,陶干一无所获。邹至甫十分狡猾,他秘密把第六军军长沙振武召至北平,面授机宜,定下了调动的时间。在临近实施之时,邹至甫又抛出假情报,突然宣布第六军推迟开拔。陶干冒险出现在敵上层举行的舞会上,从沙军长老婆口中了解到第六军已经开拔的真实情况。这时,邹至甫带兵来抓陶干。紧急关头,陶干的战友艾永伯(陈汝斌饰)挺身而出,掩护陶干脱身。艾永伯不幸被捕,最后壮烈牺牲。陶干将情报用电台发出,我军接到情报,在第六军调防途中将其全部歼灭,沙军长被我军活捉。

这个故事的结局与发生在当年的清风店战役非常相似。

1947年10月,晋察冀野战军猛攻徐水,准备诱敌增援,在运动中歼灭敌九十四军或十六军。不料敌人一下子在徐水东北地区集结了五个师,与解放军形成对峙,战事一时陷入僵局。就在这时,蒋介石飞临北平,叫孙连仲调石家庄的第三军北上保定,南北夹击晋察冀野战军。然而令敌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命令被北平和石家庄的中共地下党的情报人员截获了。这件事《聂荣臻传》里有,罗历戎本人写的回忆里也有。

据时任第三军军长的罗历戎本人回忆,他10月12日接到孙连仲的命令,限其四天内率领第三军主力到达保定。出发之前他了解到,保定以南没有解放军的正规部队。15日下午一时,他亲率第三军由石家庄出发了,19日下午行至清风店附近,接到侦察机空投下的报告:“发现共军大批密集南来,距离你们很近。”

罗历戎不知道的是:第三军出动的第三天、也就是17日,聂荣臻司令就接到了情报。他马上通知已经撤出徐水战斗、正在向西移动的野战军主力。野战军主力立刻转而向南急进,一昼夜内到达清风店,19日中午,就把第三军堵住了。两军激烈交锋,不必细说。22日凌晨,战斗结束,国民党第三军主力全部被歼,军长罗历戎被俘——这跟《地下尖兵》里的第六军沙军长的下场几乎完全一样。

真实的历史是,解放军取得清风店战役的胜利后,乘胜解放了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情报工作从中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当然,我军的情报来源不止一个,北平、天津、石家庄,都有陶干(钱铸久)等人的原型。影片里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以敌军参谋为掩护的艾永伯,也是许多真实人物的一个缩影。有材料表明,当时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身边,隐藏着多个中共党员。

6·15脱险,比电影中要惨烈

《地下尖兵》影片中有那么一个片段:浦克扮演的中共地下工作者陶干被特务跟踪了。陶干钻进一条曲折的小胡同,在一拐弯处避开特务视线,快速将身上穿的风衣翻了个过换成另一颜色,又摘下头上的礼帽夹在腋下,再取出一个眼罩蒙住一只眼睛,伪装成病人的样子,在盯梢的特务面前大摇大摆地走了过去……

历史真实的一幕发生在1948年6月15日下午2时。刘致祥——就是影片《地下尖兵》的编剧,骑自行车来到东四的一个阅报栏下,与张友恒接头。

张友恒,是中共地下党平津联络站负责人。他是前一天晚上从天津坐火车来到北平的,住在了东直门内南小街甲一号的陈耀华家。中午,他先到东安市场五芳斋,与同仁堂乐元可妻子李铮接头,从李铮手里接过50万元现款的法币——李铮,受张友恒的领导,为地下党保管财物,后来被称为是中共北平地下党的秘密金库。从五芳斋出来,张有恒按约定时间,乘三轮车来到东四。

刘致祥与张友恒接上头,并排走着,就听后面有人厉声命令:“你们俩,站住!”一个不认识的壮汉端着手枪赶了上来。是特务!刘致祥见势不好,一骗腿,骑上自行车就跑。特务赶上来伸手抓住张友恒的西服衣领,张友恒两臂向后一伸脱掉了西服,拔腿就跑。“砰!砰!”特务开枪了。其中一枪打中了张友恒的腹部,张友恒倒在了地上。特务跑过来命令道:“起来,跟我走!”张友恒说:“我受伤了,走不了。”特务去马路对面叫汽车——那儿停着一辆黑色轿车。趁特务转身,张友恒不见了踪影。

张友恒就这样脱险了。他在北平城里秘密养了一个多月之后,于8月下旬撤离了北平。

原来,刘致祥进城后借住在一个原是自己人的家里,而那个人已被敌人控制。所以,刘致祥一进城便被特务盯上了。刘致祥逃出城,迅速向晋察冀社会部领导许建国做了汇报。这件事被称作“6·15事件”。

解放后张友恒曾任广东省公安厅厅长,1992年逝世。他于1989年写过一篇《北京、天津情报工作的回忆》,对此事件有过详细的叙述。

陈耀华与怡和化工厂

影片中,邹至甫手下的特务连夜搜捕,发现了陶干发报用的电台——这事也不全是虚构:“6·15事件”后,确有一部电台被发现,发报员等人被捕。这部电台的隐蔽地点在怡和化工厂。

怡和化工厂的位置,在今天的东城区转角楼附近。不知是有意沿用还是偶然巧合,现今北京东土城路路东有一怡和建材城,从清末到民国,这里还曾有个义和冰窖。

早年没有空调电冰箱,夏日皇家宫廷降温、商家保存食品,全都靠冰。冬天從河里取冰存入冰窖,夏天拿出来用。北京护城河边不止一处冰窖,而“转角楼的冰”最为上乘。转角楼,指的是北京城东北角楼。北护城河的水由此拐弯流向东护城河,水流急而杂质少,冰质纯净,加之冬日朔风北来,此处气温低,冰冻得瓷实,不易融化。所以,北京城里的“八大楼”菜馆,讲究用的就是“玉泉山的水,转角楼的冰”。

义和冰窖原来是恭王府的,后来归东直门外陈家经营,所以又称为陈家冰窖。陈家祖籍山东烟台福山县栖里村。道光年间,一个叫陈积敏的山东汉子,带着陈善义、陈善和两个年幼儿子逃荒来到北京,落脚在东直门外。陈善义、陈善和兄弟后来因为摔跤摔得好得到王爷的赏识,便得到了替王爷掌管冰窖的差使。兄弟二人各取一字,将冰窖取名为“义和冰窖”。到20世纪30年代,掌管义和冰窖的差事传到了陈耀华手上。

陈耀华,名余荣,字耀华。日伪时期,他既是全市冰窖行业公会的会长,又是当地联保公所的联保长。1930年,他与协和医院助理医师苑默庵结婚。苑默庵的弟弟苑振鹏是中共党员,介绍他与平津情报联络组组长陈叔亮认识了。陈叔亮见陈耀华很有民族气节、痛恨日本侵略者,便与他结成忘年交,将义和冰窖发展为中共地下党平津情报站的一个据点。日本投降后,陈耀华继续和中共北平地下党保持密切交往,仅他提供的掩护点就有七处之多。

1948年3月,由陈耀华出资,在义和冰窖处开了一家怡和化工厂,经理是陈耀华的次子陈庆霞。化工厂的主要业务就是用大铁锅煮碱,给肥皂厂当原料,根本不赚钱。开厂子的目的,就是为掩护化名李仲函的平津情报联络站负责人张友恒。张友恒的公开身分,是怡和化工厂营业部主任。

因为“6·15事件”,只存在了三个月的怡和化工厂暴露了。经理陈庆霞和电台报务员以及陈耀华的妻子苑默庵被捕。1948年6月25日的北平《世界日报》和《北方日报》分别以“潜伏共党分子警部又捕二名”和“警备部破坏地下电台一处”为题报道了相同的内容:“北平警备司令部稽查处与有关工作方面,于日前侦悉本市怡和化工厂之营业部主任李仲函即系前案之在逃人犯,并有同党多人匿伏于该厂经理陈庆霞家中。该犯等并私自架设特工收发报机及电台……”

为营救被捕人员,陈耀华花了100袋洋面的钱去运动,才把陈庆霞和苑默庵保释了出来。陈庆霞被保释那天是12月15日,距北平和平解放已为时不远了。

陈耀华1950年病逝。天津公安局专程送来花圈和挽联,并送来50万元(合后来的50元)慰问金。张友恒特地从广东赶来为其送葬。

影片《地下尖兵》告诉我们,历史上确有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为北平的解放战斗过。

猜你喜欢

怡和冰窖耀华
冰窖
做宣传不一定用广告
古代人的冰窖
小狼家成了冰窖
王牌洋行百年怡和
冰窖往事话北京
Direct calculation method of roll damping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CFD approach*
瞧这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