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伦理思想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研究

2022-05-30廖赞勇黄曲云王俊利肖刚陶肖云

大学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医德教育人文素养医学生

廖赞勇 黄曲云 王俊利 肖刚 陶肖云

[摘 要]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历久弥新,为世人留下了许多思想精华。医学院校将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融入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中,使其成为医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有助于培养和引导医学生成为有责任担当、道德品质高尚的医务人员,激发医学生把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医疗卫生实践工作中,对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儒家伦理;医学生;人文素养;医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1-0146-03

近年来,医患关系矛盾问题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固然因一些患者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不理解、对医务工作者的期望值过高而引起,但一些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滑坡亦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我们不得不对当前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刻反思。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内化成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1]。从儒家伦理思想中汲取精华成分加强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医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发挥儒家伦理思想“学生受教育,社会见效益”的作用,实现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医学人才目标。

一、儒家伦理思想与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

“仁爱”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伦理基础,亦是人民生活幸福稳定的保障。“仁愛”思想对于弘扬人文精神、提升个人价值、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乃仁术”,医生对待患者,应该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医学亦是“人学”,是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学科,医学生未来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有情感、有灵魂和有血有肉的人,医生的职责即是救死扶伤、为人解除病痛。儒家的“仁爱”伦理思想为医学生创建团结友爱、平等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提供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能有效地促进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儒家“孝悌”伦理思想,为家人亲友之间的和睦共处提供了思想基石。把“孝悌”伦理思想融入医疗卫生工作中,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将会激发医学生对患者的感恩之情。因此,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教育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满足医学生的情感需要,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情感,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非常重要。对医学生而言,人文素养更多地体现为医疗诊疗中的人文关怀,具体就是良好的医德医风、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谐的医患关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

儒家伦理思想一直倡导“慎独”,要求人们做到“执事敬”“谨而信”,即要求人们以恭敬谨慎、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儒家倡导“慈善”伦理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友爱和互助,这对医学生具有奉献爱心和援助行为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儒家思想倡导“信直”之道,“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它涉及人立身处世,是“立人之道”的大事。借鉴和吸取儒家“诚信”的思想,培养“诚信”意识,可以更好地强化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效果。儒家思想中的“廉正”之道,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古代医德要求医生清正廉洁,不可贪图非分之利。现代医德要求医生不断提高廉正意识,使外在的道德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身的主动自觉行为,提高遵守道德规范和抵制医疗腐败的意识,在医疗实践工作中体现出个体应有的道德水平。

儒家优秀的伦理思想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间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为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与思想源泉。

二、儒家伦理思想融入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精髓内容

(一)以“仁爱”之道,培养对病人的同情和尊重

“仁爱”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精髓,“仁”的含义是爱人,即仁者爱人,是儒家最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彰显了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者爱人”和“与人为美”的人道主义精神。孔子强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学而》),意思是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目标,固守高尚的品德操行,心存仁怀宽恕。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曾经说过:“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物理论》)医务工作者要有“仁爱”的情怀,爱护关心病人及家属,而病人及家属也要有爱心,彼此相互包容、友爱,建立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和睦融洽的关系,有利于营造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增强医院的凝聚力。

在对医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必须强化“仁爱”理念和医德情感教育。就医生而言,“仁爱”主要体现为同情病人。医德情感是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情感,要求全体医务工作者对患者都要有同情感,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提供服务要满腔热情、体贴入微,要把病人当亲人,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情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增强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妥善处理好情感与认知的关系,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3]。医务工作者如果具有深厚的医德情感,就会在医疗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担当,并能自觉地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以“孝悌”之道,培养对家庭的感恩情怀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孝”是伦理道德的起点,孝顺父母、尊敬亲长是儒家感恩伦理的中心思想,是人类自然的情感表现。《劝孝歌》中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子女,我们要懂得赡养自己的父母,还要从内心去尊敬父母。不尊敬父母,所谓的孝顺和养猫养狗有什么区别?儒家孝敬父母的伦理思想,是指不仅在生活上要给予父母物质满足,还要在精神上给予父母关心体贴,让父母内心和灵魂都得到慰藉。重孝道者有爱心,家中亲情浓郁,其家庭关系也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人都要心怀感恩。父母是我们最大的恩人,除了给予我们生命之外,对我们还有养育之恩。因此,要教育学生为人子女应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父爱母爱的伟大、亲情的可贵和作为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4]。动物界尚有“鸦有反哺义”“羊有跪乳恩”,我们更应该有孝敬感恩父母的情怀。孝道感恩教育可让大学生了解父母维持家庭日常生活的压力,体悟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懂得为人子女要趁父母有生之年多关心多孝敬父母,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以免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切遗憾。

(三)以“慎独”之道,培养医学职业责任感

儒家“慎独”伦理思想是指为人处事与对待工作的自律态度,是对于内心自律的坚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指出提高“慎独”的自觉性要在“隐、微”之处下功夫。儒家“慎独”思想强调个体的思想理性认识和行为上的自觉践行,形成道德自律,最终达到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慎独”对医务工作者来说,就是不管有无别人监督,都不会做有悖医德信念和违纪违法的事情。

将儒家“慎独”伦理思想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渗透到医学生的思想深处,对医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升他们的医学职业责任感,让他们以负责的态度谨言慎行,努力做到自我管理约束,达到“慎独”的医学职业道德境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是道德传承的重要渠道之一,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医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医德的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医务人员的医德信念和医德行为,从而提高他们的医德品质[5]。医学生要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就必须在医疗卫生实践中进行自我锻炼,吸取儒家伦理思想精髓的力量,提高自我修养。

(四)以“慈善”之道,培养社会责任感

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对儒家的“仁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指导下,人们通过救济、援助、捐赠等形式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福利,大大推动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这种“仁爱”慈善伦理思想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条件下需要更新和发展,关爱的对象不应该只停留在“亲戚熟人”的范围中,需要更多地面向大众“陌生人”,使儒家慈善伦理具有现代文明的价值意义。

2020年春,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这场大考中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践行使命担当的具体表现,更是一次社会责任感的洗礼,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精神赞歌。人们在抗疫斗争中得到了慈善伦理精神的洗礼,社会呼唤传承慈善伦理思想的价值和文化血脉。我们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慈善伦理思想教育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德育的重要内容,用慈善伦理思想呼唤内心的道德良知,能有效激发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担当。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目的是要大学生将其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落到实处,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履行对他人、群体和社会的责任[6] 。医学生要实现自身的社会化,成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勇担责任。医学生可通过参加志愿者和社会慈善活动献爱心,体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愉快,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获得人性的满足,从而增强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感。

(五)以“信直”之道,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孔子以此告诫人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这是为人处世、立足社会的根基。荀子认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两位大家都认为正直无私的人心胸宽广坦然,为人俯仰无愧、光明磊落。

从儒家的观点看,诚信是“立人之道”的大事,是个人修身的基本准则,亦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和伦理要求。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真诚沟通、密切配合的情境与状态[7]。医学院校应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诚信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寻根溯源、感悟先贤哲人的诚信品質,从而培养自身的诚信品德。将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与新时代社会需求相结合,引导医学生以诚信为基本准则约束自己,使诚实守信成为医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对减少医疗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以“廉正”之道,锻炼个人品质修养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这些都强调了正人正己的自律意识,要求自己行为端庄,做出表率,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实现由“正己”达到“正人”的人格感召力。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说过“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物理论》),意思是说作为医者,自己必须先有正直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然后才能救治他人。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论》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明代名医陈实功在《医家五戒十要》中说“要诚意恭敬,告明病源,开具方药。病愈之后,不得图求匾礼”。这些是对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要求医务工作者清正廉洁,不能以欺诈的手段牟利,应安分守己、奉公守法,不可贪图非分的利益。

清正廉洁作为一种医学伦理规范,就是要求医务人员洁身自好、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受贿、清白行医。医学生开展“敬廉崇正”教育,就是要努力培养医学生具备廉洁节俭、正直守法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让他们自觉抵御不正之风,懂得“清正廉洁”的人生价值,使“清正廉洁”成为其立身立业之基。这有利于从根本上预防医疗行业的腐败,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医学生是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因此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工作“永远在路上”。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是其在自律和他律过程中内化为自身的品格修养和理想情操的过程[8]。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历久弥新,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思想精华。医学院校应当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引导医学生主动地传承和弘扬儒家优秀的传统伦理思想,使之符合当代文明社会发展的要求,激发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信念,自觉把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医疗卫生工作中,这对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楠,魏福生,等.大学生人文素养[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2] 张丽影.开展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0):194-195.

[3] 万艳玲.医学生思想政治情感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152-155.

[4] 于艳华.儒家思想融入青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探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52-54.

[5] 蔡建章,李小萍,秦桂秀.医学伦理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6] 吴善添,林伟波,潘红.创新社会实践载体 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华南农业大学支援春运学生乘务员工作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149-152.

[7] 马香.儒家诚信伦理思想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启示[J].中外企业家,2009(6):205-206.

[8] 杨亮,周文俊.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6):35-37.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医德教育人文素养医学生
卫生类高职院校医德教育现状调查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