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份、文化与交流

2022-05-30徐盈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跨文化关节炎身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处于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而社会性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属性,所以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人们都不可避免地需要与他人协作和交流,即使人们认为与身边的人彼此很了解,但文化依旧会导致沟通和理解方面出现问题。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听到别人说“不是这样的,您没明白我的意思”。此外,当人们广泛地思考文化时,会意识到个体文化具有复杂性,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文化圈,但在进行交流时虽然人们明白这个道理,也还是会有一些文化价值观的冲突,这意味着沟通的问题不是差异,而是对待差异的态度。所以如何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与他人合作,始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因此,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探讨团队合作时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

1 身份、他者化及展示的意义

文化是特定时期的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普遍的习俗和信仰。今天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人们的身份不仅根植于国家和地方文化,还源自于新兴的全球文化。文化问题是关于我是谁、以及我们如何识别自己,人的身份会随着环境而变化,身份体现在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在不同环境中表达自己以及如何与他人交流[1]。在哲学中,个人身份包括物质身份和意识身份,而个人身份取决于意识,这意味着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取决于自我意识以及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同时人们努力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因为当被要求介绍自己时,人们最有可能提到自己的独特属性,因为这种特征使人们在社会群体中找到一种价值感。因此,了解多元文化环境中不同文化群体的身份及群体中不同人的文化身份非常重要[2]。

通常当人们将自己的身份定义为特定群体中的一员时,他们会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然而,通过内部群体的身份标签,人们也会贬低或用偏见的眼光去看待其他群体从而维持和增强群体身份的独特性,这就产生了他者化。“他者化”是指将一个人或群体在精神上归类为不是我们中的一员的任何行为,以及对某一群体偏见的表达,有趣的是我们会无意识的将这种行为视为不存在的。以部落主義和原始主义为代表的他者化现象是世界上许多冲突的根源,严重时可能导致宗教暴力和军事冲突,然而不可避免的,日常交流中仍然存在类似的问题,这意味着冲突不仅源于宗教和种族,有时还源于多重身份和各种文化的重叠。当人们不喜欢某个群体或某人时,会基于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想象,认为其他群体可能威胁到自己所在的群体。例如,人们可能在某个地方或和某些不属于我们的人在一起时感到不适,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虽然人类有一种对自己和群体进行分类的自然倾向,并认为“他人”和自己同一框架的对立面的情况,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当学会尊重和容忍差异,并可能地转化以避免他者化现象。

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传达我们的身份和思想,这就出现了“展示”的概念。展示是使用描述性思维和特定语言进行沟通与表达。追溯根源它与美学符号学有关,人类祖先在远古时期就学会了用符号进行交流与装饰,并创造了代表人类的文明语言和文字,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文艺作品中最重要的交流手段,也是不同人进行文化交流的载体,这里的语言不仅仅是指言语,还泛指线条、色彩、声音和肢体动作等各类艺术语言[3]。因此在国际文化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表达,例如文字、音乐和图像来了解他人或者从宣传自己。然而在现实中,人类在“展示”的过程总是更广泛和复杂的,并且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不同的结果,这表明我们在日常“展示”的过程中只表达了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去理解他人,从而对他人产生刻板印象或偏见。

2 项目背景及团队成员介绍

英国有超过1000万人患有关节炎,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每天都生活在疼痛中。这种影响是巨大的,因为病情会慢慢侵入,影响他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例如,研究表明英国 35% 的关节炎患者减少了工作时间,26% 的患者改变了工作类型,19%的人完全放弃了工作。Arthritis Research UK于2018年成立的,他们的主要服务是通过热线电话服务咨询,及在网络社区与关节炎患者分享经验。

项目的愿景是改善这群人的生活质量,并想办法调整生活环境,以方便那些痛苦的人的出行。无论是上班还是购物,大多数人每天都会走一段距离。然而,疼痛使他们无法出行,在很多情况下,经历疼痛的人会减少出行次数,这也会导致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设计让伦敦可以成为“疼痛友好型”或为疼痛患者提供基础设施改善计划。

该项目团队是通过自由组合而形成的(表1),在这近十周的课程中,我们相互交流,分工合作,初步设计了一款智能手表和辅助App。

3 跨文化交流中的情况描述

在教授要求以小组进行合作并自行寻找队员时,我们很快的就和前后左右的同学结成了小组,这个时候每个人都迫切的想要找到自己的团队,避免一个人而产生的孤立感,并且笔者注意到还没有组成团队的同学这时都显得迷茫与焦急。组队后我们开始相互了解,小组成员从基本的介绍开始而后话题延展到其他事物,例如化妆品。于是五个女生很快找到了一个共同话题,交流让我们在这个新的环境中找到了安全感和群体归属感。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有共同的语言和大文化背景,成员之间顺畅地交流,成员们都非常积极、开心。然而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和独特性,也让一个新的团体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人们会急于在群中确立自己的身份。

在头脑风暴后,开始分配任务,我们首先确定了C是他团队领导。因为多元的表达语言可以更好地被他人理解,所以我们想到用文字和图示共同阐述内容。D说A和C是学服装设计不会用软件绘图,而她比较擅长所以设计图她来做,但她的话却让A和C感觉到自己的专业能力受到了质疑。这是因为D在沟通中通过对某些群体的刻板印象来评价他人,无意识地产生了由A和C引起的不满。另外,C在英国就读本科,而D忽略了中英文化背景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差异,导致这次交流出现了这个争议。

最终我们确定设计一款类智能手表和配件App,B 提议我们可以将产品与当前的公共交通系统联系起来,同时E复议App设计一个提醒功能,比如智能手表上设置闪光灯,提醒大家当前车上关节炎患者以方便他人让座。团队成员A和D认为这不太好,一些年轻的关节炎患者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有关节炎,所以这个产品会让人感到不舒服,通过在别人身上设置标签而产生的产品属性可能会导致偏见的产生。在问题引发争论以后,C组织多次以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最后考虑到身份标签的弊端我们放弃了这个设计点,于是在C的领导下小组成员也通过有效沟通避免了一次负面的他者化现象。

4 小组合作中关于身份、语言与文化交流的现象分析

通过案例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在新环境中需要通过群体来定义自己。从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人倾向于认同社会群体,并通过与这些群体联系来认同自己。如在全新的环境在大家会感到慌张与焦虑,这是因为人们在新的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身份,所以这时人们会寻找自己和他人的共同点来定义自己。例如,这个群体的女生,她们通过谈论女孩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建立联系找到自己的群体,并因为群体的建立产生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此外跨文化交际中,人更倾向于与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因为相同的语言让他们交流更顺畅,更容易被对方理解,因为人们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养成了一些思维习惯时,这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经验。但是同样的社会习惯也存在着弊端,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的领导关系,一个好的领导者是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并合理的分配任务,从而改善团队的沟通和信息流动,使任务更有效的完成。

在设计产品时,我们首先对这一群体的身份进行了定义,这导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将他们看作是与我们不同的人,例如,当我们开始讨论产品功能时,它带有提醒功能,该功能让人们直接将他们区别为“其他人”。正如经历着关节炎疼痛的D所说,虽然设计是为了帮助到关节炎患者,但这也让她感到不舒服并感到受到歧视。他者化不仅包含许多基于群体身份的偏见表达,而且还揭示了基于群体不平等和边缘性的一系列过程和条件,虽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是建立归属感,但这应该由自己而不是别人来帮助他们建立。以这个提醒功能为例,当我们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建造他们的物品时,也会导致他者化的结果。

5 结论

在本案例研究中,虽然人们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但仍然存在文化差异,因此人们需要学习如何对待差异,并使用一系列技巧来处理纠纷,例如建立领导关系等。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并正确的展示语言来表达自己,同时也可以注意到,尽管有时人们会不自觉地区分,我们也应该尽可能的避免负面的他者化现象,这有利于我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交流合作。

引用

[1] Cleveland, M., Rojas-Méndez, J. I., Laroche, M., & Papadopoulos, N. Identity, Culture, Dispositions and Behavior: A cross-national Examination of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Chang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6(69):1090-1102.

[2] Brown, C., & Ainley, K. 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

[3] Deutscher G . Does Your Language Shape How You Think?[J].The New York times,2010-8-28(17):23.

作者簡介:徐盈(1994—),女,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海南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跨文化关节炎身份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跟踪导练(三)(5)
身份案(下)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