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乐作业”激活多样成长
2022-05-30袁娅娜梁晓薇
袁娅娜 梁晓薇
作为课程实施和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连接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桥梁,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点。宜昌市西陵区镇镜山小学开展“丰富三类作业形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镜乐作业”专项研究,制订并实施了学校作业变革方案。
从核心素养出发厘清作业观
作业需要整体设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镇镜山小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构实施了与学校“镜文化”相匹配的“镜乐作业”,即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以素养提升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遵循,引导学生做快乐的作业、快乐地做作业,达到“增效学的过程,提升学的品质”的效果。
学校将作业划分为三种类型。国家课程作业主要以“3+1”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指向学生学业质量,即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中,师生交流30分钟,学生独立做作业10分钟,确保当堂作业当堂完成、当堂知识点当堂巩固。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也倒逼教师认真设计课内10分钟的练习内容,达到“教—学—评”一致性。跨学科作业以跨学科主题化作业和学期末无纸化闯关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向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常态化生活作业则指向学生身体素质和必备生活技能。
学校强化作业设计实施的流程及策略管理,形成了“目标、内容、审核、优化、布置、反馈、展示、入库”的闭环管理。在作业质量提升上,学校以“逆向设计”为基本思路,落实学生练、学、评的一致性。学校加大专业力量的支持力度,各个环节与实施主体一一对应,学术委员会、作业审核委员会全程跟进,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时时优化,人人都是作业的设计者和参与者。
作业形态变革提升学习品质
有趣、多样、有实效的作业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国家课程作业控总量提质量。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倒逼课堂教学走向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学校坚持“单元作业整体设计,课时作业精准实施,课后作业巩固分层”的原则,用好“一表三单”,控总量,提品质;借助“单元作业整体设计规划表”,帮助教师梳理“学习地图”,明确作业重点和作业梯度,提高作业的精准度和有效度;用好课前预习单、课中学习单、课后巩固单,发挥作业的诊断作用,及时改进课堂教学。
以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舐犊情深”单元为例,教师制定实施了如下“单元作业整体设计规划表”(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注重“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作业整体设计能帮助教师建立整体作业观、梳理教学思路、确定教学重点、明确教学重心。分层设计的单元作业也能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跨学科主题作业有趣、有成果。跨学科主题作业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习过程和成果可见可量。镇镜山小学的跨学科主题作业分为主题化项目作业和无纸化闯关实践作业。
学校实施的“镜园四季”(觅春、嬉夏、晒秋、闹冬)跨学科主题课程,以季节为线索,整合全学科,以主题化项目作业形式发布驱动性问题,关注学生问题解决、创新、决策等高阶思维的发展,变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为学习成长的过程。
以“嬉夏”课程为例,学校以“粽宝诞生记”为主题,关联新课标,关联各个学科,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以“讲、演、唱、诵、画”等多种形式讲粽子由来、学粽子制作、动手包粽子、晒粽子创意,举全学科之力研发了“嬉夏”课程:描绘《包粽说明书》、诵读屈原经典诗句、探究粽子的数字奥秘、辨屈原诗词中的香草、现场比赛包粽子、划旱龙舟、自制图画书、策划文创展、演屈原故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缅怀屈原,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每学期期末实施的无纸化闯关实践作业,有机整合了各学科知识点,创设学习任务大情境,以“闯关地图”呈现作业内容,变评价过程为学习过程。
如2021年秋季学期末,学校在一二年级无纸化闯关评价中,模拟學生日常生活的不同场景,设计“镜园成长记”无纸化实践作业。学生在“学习地图”的提示下,穿梭于“镜园生活多有趣”“镜娃在社区”“家中小能手”等场景,小组合作解决一个个小问题,让“学习”变“游习”。跨学科作业的完成与展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品味快乐、建立自信。
常态化生活作业磨炼意志激发兴趣。学校的常态化作业指向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必备生活技能。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设计了形式丰富、主题多样的“生活作业超市”,包括“镜娃每日打卡”体育作业、“小小观察家”科学日记、“翰墨书香”书法作业、“我手绘我心”美术作业、“向屈夫子学诗文”阅读作业等。学生可以在“生活作业超市”里自选喜欢的作业,自主完成。各学科教师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时间、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支持。
103班设计实施了“我画月亮三十天”作业。学生每天花1分钟观察月亮,并把观察到的月亮的样子画在美术本上。经过30天的观察,月亮的盈亏变化就这样有趣地被学生认识和理解了。
作业评价重多元重方法
评价是结果,更是导向。在实施作业评价的过程中,学校探索出了三条可实施利操作的策略。
评价主体多维,学习更有趣。评价的主体越多维,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就越强,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是评价的最终目标。在“镜娃作业展”活动中,全体学生参与,展示自己的基础作业、特色作业和最满意作业,又化身为小评委,学习和评价别人的作业。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也参与到评价中,成立“成长观察团”,每位观察员用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学生的表现,并作为活动总结时的重要依据。
讲评形式多样,学习更主动。针对学生作业中的易错点和难点,六年级数学教师探索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作业讲评模式。经过一段时间,收看视频的学生人次有明显下降。老师们又尝试了“教师+学生”的讲解模式,即教师在视频中只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其他部分由学生讲解。这样的讲解模式将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转换为学生,将学生由知识的接收者转换为知识的传播者、评价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评价形式多元,学习更自信。学生身体素质是否有提升?学生的家务劳动是否熟练?学科单元作业设计学生是否喜欢?这些无法直接衡量的作业就用展示来评价。在学期末的“成长节”中,“镜娃健身心”有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1分钟单摇”“3分钟集体绳”或拔河比赛;“镜园达人秀”有魔方大比拼、数学口算、汉字游戏、劳动展示等。在学生的学习单上,除了作业内容,教师还将关键题的评价标准注释于上。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对照标准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发展。
镇镜山小学的“镜乐作业”是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作业,是让学生体验成功、品味快乐的作业。学校通过多形式的作业、多元化的评价,引导学生自信成长。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小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号:2021JB279】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