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022-05-30黎见春龙伟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思政学科素养

黎见春 龙伟

刘咏燕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共兴山县委党校副校长(挂职),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持完成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乐园村的“医”靠》等多项课题。率先探索思政课与智媒深度融合,以网评写作为突破口,将思政理论与时事热点、日常生活进行“超链接”,引领学生“做时代新人,为时代发声”;坚持“内容为王”,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教学创新,“沉浸式”思政课教学案例登上学习强国平台。领衔组建的工作室聚焦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思政课、“五个思政”等课题,被三峡大学党委授牌“刘咏燕网评工作室”,是促进思政研究的重要载体。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而“社会实践活动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实的情境,是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社会大课堂”。

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思政课教师是办好思想政治课程的关键,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升自身素养。

第一,思政课教师要正视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新课标强调思政课的活动型特征,而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在系统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其与教材中的综合探究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刻掌握与熟练运用课堂所学。第二,思政课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有效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具备教育基础知识、本学科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能够设计有效活动方案。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参加相关培训、研读书籍著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设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第三,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应结合学校、当地的实际,大胆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和样态,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遵循教育原则,优化社会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是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应当遵循教育原则,优化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方案。

第一,遵循目标导向原则,明确活动主题。在确定活动主题时,思政课教师应当遵循目标导向原则,结合课程内容、立足课程标准、扎根学生实际、聚焦核心素养。第二,遵循任务驱动原则,科学设计活动方案。教师应当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兴趣所在设计任务,既要确保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要内容具体、数量适度。第三,遵循主体性原则,关注活动过程。社会实践活动要 “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不断启发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第四,遵循发展性原则,落实活动效果。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认知特点、心理发展阶段等因素,提高活动设计的适配性和具体环节的可行性。以统编教材中的“企业经营理念”内容为例,教师以“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发展状况”为主题,设计企业经营理念调查、发展现状调查、经营理念与发展现状关联分析、给企业的建议信等活动任务,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数据搜集、实地访谈并及时给予指导,使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刻理解企业经营规律。

凸显育人导向,重视社会实践活动评价

社会实践活动在有效组织之后还需要重视活动评价,要进行有效评价,教师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达成核心素养为评价指标并制定详细评价标准。教师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评价时应重点关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否得到发展,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得到何种程度的发展,正如新课标中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建议“评价的关注点是学科核心素养能否得到提升,具体要看学习目标是否明确,活动设计是否合理,活动组织是否恰当,活动资源是否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交往能力是否得到增强,学生是否有获得感、成就感”。第二,评价应当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应通过多主体互动评价的形式促进发展,“以学生的自我记录、自我小结为主,兼顾同学、教师、家人、社区工作人员等的评价”。第三,社会实践活动要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以社会调查類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例,评价要关注学生的调查结果是否真实有效、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也要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进行个体内差异评价。

扎根本土,开发特色社会实践活动资源

积极开发地区资源有助于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新课标强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注重通过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

第一,精选地区资源。选择和开发利用地区资源时,教师要结合教材知识与学生实际,选取能服务于教学目标、对学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地区资源。第二,展现地区特色。发挥本地区独有优势,展现特色,才能创造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注重多方参与。地区资源的开发需要学校、地方政府、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在开发地区资源时,专家学者可以提供理论指导,家长和学校管理者给予支持帮助,政府加大对当地资源的开发保护,学校之间加强交流合作,从而形成本地区资源开发的强大合力。以宜昌市为例,宜昌在文化、历史等方面具有丰富资源可供使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屈原文化,在屈原的诗歌、经历中深植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葛洲坝,从国之重器中体悟新中国发展的辉煌成就;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文化馆、纪念馆,从家乡的发展历程中坚定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投身家乡建设的决心。

强化支持系统,构建“大思政”社会实践活动格局

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通过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等措施来“善用社会大课堂”,这需要社会多方合力强化社会实践活动支持系统。

第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应给予支持。新课标强调“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以及学校要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培训、研讨会、交流会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先进理论知识、交流优秀案例、分享成功经验的平台。第二,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使家长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并支持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形成家校育人合力。第三,与政府、企业、社区等进行合作,建立活动基地。如,学校可以与所在地社区合作,给学生提供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还可以在教师讲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相关内容时组织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体验居委会(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参与社区孤寡老人慰问等活动,深刻感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为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供情境支撑。思政课教师在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效果,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杨亮亮

猜你喜欢

思政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