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湖北故事 传承戏曲文化
2022-05-30胡晓燕
胡晓燕
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精神,需要在学校社团、音乐课堂及各项艺术活动中通过精彩故事、鲜活语言、丰满形象让优秀戏曲文化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心灵,在文化熏陶中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争做优秀文化传承人。
培养师资 打造戏曲教学“土专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化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关键,只有培训好音乐教师,才能真正将戏曲教学落到实处。
学校必须加强美育的主体责任人——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戏曲教学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从戏曲教研教学、戏曲专项教师培训入手,深耕音乐课堂,提高教师教艺,解决师资问题;通过培育“戏曲进校园”示范校、组织戏曲进校园演出、举办校园戏曲展演、开展戏曲优质课比赛等多种方式,多方助力师生共成长。
开展教研,提升能力。课堂教学是更好传承发展戏曲文化的关键,必须在教研上下功夫。以武汉市蔡甸区为试点成立戏曲教研组,由市、区教研员担任正、副组长,挑选优秀教师参与研究,并聘请蔡甸区戏曲协会会长等担任艺术指导,开展教研活动,拉开“戏曲进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序幕。
教师通过自学戏曲知识、讨论研究选取适合学生欣赏的经典剧目、讲述戏曲名家的成长故事,在研读中欣赏,在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结合个人特长打造戏曲教学“土专家”,帮助教师快速成长。
打造区际“戏曲教研手拉手”特色活动,选出一部分优秀戏曲课例进行展示,從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重难点、探索戏曲课基本流程以及如何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等方面入手,形成视听一体、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的戏曲教学新模式。此外,聘请戏曲专业演员、创作人等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分享。通过组建“武汉市戏曲教学中心组”,以点带面,组织全市教师开展研讨活动,学习戏曲专业知识,内练个人基本功,对外交流分享经验,形成层层推进态势,将戏曲教研活动引向深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市以学校为主开展线上教学,“戏曲进课堂”在助力居家抗疫、和谐亲子关系、疏导学生心理等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各区、校线上课堂播出戏曲网课166节,并选送部分优秀课程上传武汉教育云,在武汉广播电视台“空中课堂”中展播,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欢迎。
开展培训,学习沉淀。戏曲课堂要精彩,教师培训是关键。为“戏曲进课堂”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教师戏曲基本素养,帮助他们充分了解戏曲艺术的相关知识、台前幕后及戏曲艺术生产的基本流程与规律等,从京剧、汉剧、楚剧、木偶剧、儿童剧和曲艺等基本知识、基本功法及表演实践入手,全面提高教师的戏曲基本功和教育教学水平,加深对戏曲艺术呈现方式的全方位理解,2000余名教师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戏曲专项培训,为传承戏曲文化做出有益探索并打下坚实基础。
开展活动 处处绽放“戏曲花”
活动展演,精彩纷呈。在全市开展第一套戏曲广播操比赛的基础上,各区组织骨干教师录制了第二套戏曲广播操,并把视频发送给学生及家长,鼓励亲子学习,将提高身体素质和提升艺术素养合二为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虽然学生不能正常到校上课参加他们喜爱的戏曲社团活动,但阻挡不了学生对戏曲的喜爱。老师们组织学生在家开展戏曲基本功练习,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在班级群里上传自己进行经典唱段练唱、身段基本功练习的视频,呈现出自发积极的学习状态,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小戏迷们争相在群里“比赛”,处处绽放“戏曲花”。为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将学生学习戏曲的视频上传到多个平台,充分展现了全市中小学生乐观、积极、勇敢、自信的精神面貌。其中数十个节目在湖北电视教育频道《校园戏曲风》中播出,社会反响热烈。
除了“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学”“以赛促推”开展省、市、区各级学生戏曲节目展演外,为深入推广、夯实教学、教研、培训与社团训练效果,各学校通过班级黑板报、校园宣传橱窗,参加“武汉市中小学校艺术节”“我们都是戏曲大师”“湖北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以及中央电视台“戏曲采风”“一鸣惊人”等活动,大力开展戏曲节目表演比赛,通过展演、媒体报道、广播电视,从课堂、校园延伸到家庭、社区,逐步扩大社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受到一致好评,戏曲进校园活动深入人心。
通过《戏曲云课堂》——“云上戏曲知识竞答”“小小戏曲传承人”优秀视频云展演活动,成功吸引了1143所学校的近18万名中小学生的关注,再次掀起学习戏曲知识的热潮。
夯基提速 推进“戏曲进校园”
围绕“三课”夯基提速。“三课”即课程、课题、课堂。大力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并结合学校特色、音乐教师团队基本情况以及个人特长,推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打造学校戏曲艺术名片。鼓励学校、音乐教师积极申报、开展课题研究,并推荐、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追踪指导。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培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与努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戏曲课堂教学研究,开展校与校、区与区之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为更好地推进“戏曲进校园”夯实基础、提速加力。
发挥“一授”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戏曲进校园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达到以点带面,辐射区域,促进校校、区区联盟,共同学习进步。继续重点培育示范学校,以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汉剧、楚剧和京剧为重点,将戏曲欣赏与戏曲知识纳入选修课程,指导学生戏曲社团建设,鼓励学校开发戏曲校本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戏曲演出活动,为专业院团与学校牵线搭桥,加强戏曲院团与学校合作建设戏曲培训基地建设,并促使其成为培训戏曲后备人才的摇篮。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等内容,厘清艺术学科之间的关系及侧重点。期待音乐教材中能够增加更多既有地方特色又符合孩子们年龄特点的戏曲类作品;补充具有时代意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戏曲作品;在传承戏曲文化的同时兼顾音乐教师戏曲专业能力有限与不足这一现实,配备专业戏曲教师或戏曲专家配合学校开展课堂教学、社团训练,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从娃娃抓起,把戏曲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整合美育资源,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加强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达到全员全程全面以美育人的目的。
在教研、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湖北地方特色,武汉市成功举办了两届“音乐戏曲优质课(综合课型)比赛”,第二届比赛重点推出湖北地方特色剧种楚剧、汉剧,通过说地方方言、唱地方戏曲,传承荆楚文化,讲好湖北故事,并兼顾其他剧种,音乐课堂大放异彩,为探索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助力。
责任编辑/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