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扇
2022-05-30李旭瑶
李旭瑶
上官透,L城一位著名的扇子品鉴师,此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各种各样的名扇。那天,他从外面参加完品鉴大会回来,忽然发现自己的桌面上多了三把陈旧的扇子,这三把扇子虽然精美,却饱经时间的磨砺,已然破烂不堪。可似乎有个声音在呼唤着他,让他不由自主拿起其中一把,细细观赏:一看山水相依,画美;二嗅翠竹清香,闻美;三听屏开脆音,声美;四抚棕竹扇骨,质美;五感扇上的一人一物,似乎将他带入了那三把扇子的主人的前尘往事中……
团扇·寄情
元宵佳节,华灯初上。昏黑的夜空被各样花灯照亮。万家灯火彻夜明,应是团圆共此时。
她独自一人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热闹,似是感到些许无聊,把玩起手中那把精美的团扇——是成婚时丈夫送给她的。扇面画的是她在家中小院诗兴大发的情景。右侧樟树微微垂下,两只鸳鸯交颈缠绵,一只在另一只耳边说着什么,而另一只则在侧耳倾听,头微微歪着。她想起从前和丈夫一起赏月读诗、观戏听曲的时光,只是现在……物已空、家已失、人已去、国已亡。她望向自己早已干枯的手,阵阵无力感霎时席卷全身。微微抬眼,恍惚间,她看到了那篇未完成的诗词,毅然决定将满腔热血留给自己深爱的祖国,写下那句: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羽扇·寄心
深夜,营帐外一片漆黑,只有他一人的营帐还点着些许火烛。他正在为将士们的事烦心,每日每夜,早起晚睡,食少事烦,循环往复。
他瞥见自己从不离身的羽扇:深黑的羽毛已经有些破损,甚至有几根翘了起来,最底下的长羽已经脱落了两三根,轻轻抚过,羽毛有些刺手,更松动了许多。他想起自己自从到达五丈原后就再也没有换过羽扇,每天有太多的人和事等着他忧心。自从先帝走后,他更加勤勉谨慎,事必躬亲,只求完成先帝遗愿,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不负所有人的信任和自己的信念。怎奈何自己运筹帷幄一生,依旧敌不过天命,只是有负于先帝,实在愧之……想着,他的双脚开始一点点发软,拿着羽扇的那只手慢慢抖动,意识逐渐昏昏沉沉。终于,羽扇落,人也一病不起,数日后,逝于五丈原。后人评价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折扇·寄梦
炽热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海浪一次又一次拍打着岸边,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他坐在岸边的小亭里,拿起一壶酒,仰天饮尽。
儋州的海面有一种别样的新鲜感,咸咸的气息与广阔的海面是别处没有的。他很想让自己静下心来观赏美景。可是,明净的海面,仿佛映照出他无数次被贬,雄心抱负无数次被浇灭。但他这一生,也做了很多有利于民的事,活得肆意潇灑、无愧于心。没有实现抱负却已至暮年的他,已经施展不了才华。“老师。”一个声音传来,将他从思绪中拉回。一旁的学生姜唐佐站在身旁,拿着一卷书和平日惯用的扇子向他请教。他忽然诗兴大发,拿过扇子,为他种下希望的种子:
沧海何曾断地脉,珠涯从此破天荒。
眼前画面缓缓消失,上官透如梦初醒,久久沉浸在三个人物的故事中无法自拔。三把扇子,三个人物,三种情感。可相同的是,他们都愿意为了梦想穷尽毕生之力,愿意为所在乎的东西奋斗。此刻,他终于明白,观扇所观,不是它的外形与材质,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底蕴与所表达的东西,那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风骨与追求,更是心中梦的种子。
(指导老师:焦艳琴)
写作背后的故事
一次偶然的经历,我得到一把空白折扇。因喜欢开扇时清脆的声音,所以常拿扇子在手中把玩。凝望着空白的扇面时,总觉得上面少了些东西。
后来,阅《苏东坡传》,感佩于苏轼的乐观旷达,为其未能在政坛施展抱负而惋惜;览李清照颠沛流离的一生,又为这“千古第一才女”的命运而悲叹;看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为他运筹帷幄而激荡……我忽然感觉穿透了空白的扇子,进入它的世界。文人们会将自己的抱负寄于扇上,或激励,或叹息,或警示。所以手上这扇子上少的,是中国人骨子中的风骨,是穷尽毕生之力,唯愿天下安康、政通人和的追求。
手中这把空扇,在等着我写下壮丽篇章。于是,取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意,我为主人公命名“上官透”。这篇赞叹古人的风骨与追求的文章也就此而生。
作者自画
我喜欢跳舞,有八年舞蹈功底;爱听音乐,尤爱中国传统音乐;热爱读书,尤其喜欢吟诗诵词;偶尔会看电视剧。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