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考
2020-05-30邵杰
邵杰
摘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的所指,学界尚存在争议,由词作情境出发,可知此句并非承上之语,通指周瑜,而是偏于表现儒士淡定从容的态度。揆诸三国赤壁之战的形势,此时诸葛亮出山未久,且刘备方面非正面迎敌,其心态更为放松,显然更为符合“羽扇纶巾”的装束风格。如此理解,与词作上下文语境亦更為契合。
关键词:羽扇;诸葛亮;周瑜
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历来为人赏爱。全文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观我国教科书及各类著作中,多以“羽扇纶巾”所指为周瑜,以为此句乃状摹周瑜之儒将风采,且言三国魏晋时期儒士多如此装扮,以证此为周瑜之装束。此种理解,显然是将“羽扇纶巾”理解为承上之句,与前句通指周瑜。但如此理解,与该词之语境不甚相合,与瑜亮之文化形象亦不合。以下试作论述,以求教于方家。
词作上阕由自然环境联想到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的历史人物。所谓“多少豪杰”,显然说明作者所思所想并非只有一个人。若将下阕“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皆视为关于周郎一人的描述,则其与上阕的意义关联似难以完全彰显。而且,下阕此处明确使用“谈笑间”,足见所指非一人。若将前此理解为通指周瑜,则与“谈笑间”所暗含的双边甚至多边关系不甚配搭,从而减弱了词作的艺术塑造力。
细审可知,“雄姿英发”与“羽扇纶巾”,在本质上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东汉刘劭《人物志》曰:“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所谓“雄姿英发”,应指周瑜当时的风姿与风采,既有勇武的气概,又有智慧的谋略,文武兼备,风流倜傥。而“羽扇纶巾”的意蕴,显然更偏向于儒士,透着淡定从容的态度。
以三国赤壁之战的形势而论,曹军的主要用兵方向是东吴,周瑜作为东吴的都督,肩负正面迎敌的重任,所以其姿态必须“雄”;若其果真“羽扇纶巾”,不但不会映衬出其儒将的风流,而且还会动摇军心,于战事不利。而此时的刘备基业未立,诸葛亮虽已出山辅佐刘备,但时间不久,名位亦仅军师,其在装束上似无需考虑过多仪式性,而更可能延续隐居时期的着装风格。
而且,诸葛亮出使东吴,主要目的是联合东吴抗击曹军,以免东吴被灭,从而影响到刘备立业西川的战略规划。换句话说,诸葛亮是以帮助和辅助的姿态出现于东吴,在赤壁大战中,比起正面迎敌的周瑜,心态上应更为放松。相应地,其着装风格,比起周瑜来,必然更显轻松。比照可知,此时的诸葛亮,显然更为符合“羽扇纶巾”的装束风格。
据此可推,词作中“雄姿英发”和“羽扇纶巾”,应是并列关系,分别指周瑜和诸葛亮。二人是当年赤壁之战中最关键、也最具光彩的人物,足以代表当时的“多少豪杰”。词作中提点出二人于谈笑间定策以退敌,显然属于高度艺术化的概括,彰显出以周瑜和诸葛亮为代表的三国人物的潇洒气度,与作者下文“故国神游”的叙事逻辑亦颇为相合。
因作者于赤壁神游,遥念三国人物、千古风流,而作者自己却“早生华发”,这种鲜明的对比,促使作者生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如果仅以周瑜为参照系,“故国神游”的内容恐怕略显单薄,而且相对于周瑜的英年早逝,“早生华发”的慨叹不免显得矫情而且多余。因此,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主体设定为周瑜和诸葛亮二人,显然更为妥帖,与整首词作的义脉和逻辑更相契合。这也就意味着,“羽扇纶巾”的所指应为诸葛亮。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大学文学院)
[责编张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