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青年奋斗观的逻辑理路、科学内涵、时代价值

2022-05-30张晨睿吴宁

学理论·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奋斗青年内涵

张晨睿 吴宁

摘 要:习近平青年奋斗观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马克思主义的奋斗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要求,构建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习近平青年奋斗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最新成果,从奋斗之“义”、奋斗之“因”、奋斗之“要”、奋斗之“为”等角度全面且深刻地阐述了其科学内涵,为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创新发展注入时代内涵。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奋斗;内涵;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11-0012-04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青年发展,重视青年工作,常把“奋斗”与“青年”相联系。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精准定位,高度凝练出“六项要求”,以勉励广大青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燃烧热血”,接续奋斗。我们务必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流淌着“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奋斗精神”传承者的典型代表,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奋斗精神”,并且这种“奋斗精神”在新时期仍将不断展现其精神之光。青年群体的奋斗状态彰显国家活力,青年作为新时代的主要奋斗者,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流砥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奋斗的重要论述,培养青年奋斗意识,形成思想共识;塑造青年奋斗精神,发挥奋斗力量,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一、习近平青年奋斗观的逻辑理路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青年奋斗的重要论述,一方面,从国家政治角度回答了青年群体应当“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谁的领导”;另一方面,从人生发展角度指明了青年群体“为什么奋斗、為谁奋斗、怎样奋斗”。习近平青年奋斗观内涵深刻、价值丰富,需要从思想、历史、实践等方面理清其逻辑理路,以指导青年群体在当今世界局势波谲云诡、国内发展日新月异的复杂环境下保持奋斗活力,推进中国的发展不断稳中向好。

(一)思想逻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引青年“永久奋斗”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屡遭“碰壁”、寻求救国“良药”的爱国志士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马克思主义逐渐被当时拥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所接受。马克思主义引领青年“永久奋斗”,最初直接表现为指导青年展开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并在革命实践中逐步被青年自觉接受和认可。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流传在于其“永久奋斗”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能够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实现中国化、大众化,并逐渐成为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指导思想,离不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奋斗。新时代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指导地位,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扩大其思想的辐射范围,需要青年在政治实践和学术实践上不断奋斗。青年是马克思主义最有效的继承者、宣传者和践行者,其饱满的奋斗精神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良性发展。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永久奋斗”的革命传统,并在一代代青年党员身上持续传承和发展。“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深刻底蕴,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不难发现,“永久奋斗”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主动接受、肯定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先进分子的鲜明特征,更是早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所展现的精神风貌。马克思的一生就是“永久奋斗”的真实写照,即便其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极度贫困、疾病缠身的状况中度过,但现实的困顿没有使他屈服,他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以不屈的奋斗精神和超人的劳动完成了数以千万字的论著,构建出结构完整且大气恢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之后,更涌现出列宁、卢森堡、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汲取营养,吸收其学术奋斗精神;在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承了马克思的革命奋斗精神,通过革命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可以说,马克思的永久奋斗精神集中展现在其著作中,成为鼓舞一代又一代青年永久奋斗的“原动力”。近代中国,更有李大钊、毛泽东等早期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深谙永久奋斗精神,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投身革命实践,为探寻救国强国之路永久奋斗。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激励青年“不懈奋斗”

“奋斗”亦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激励青年“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在其创建的过程中,“奋斗精神”是支撑其自力更生的动力源泉。如今,以奋斗精神为引领的中国共产党,不断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为之奋斗,并成为众多青年心中的理想“归所”。中国共产党能被亿万人民认可和支持,久立而不衰靠的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奋斗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以及对青年奋斗精神的正确指引。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必由之路,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将激励一批又一批青年投身“不懈奋斗”的伟大征程。起初从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青年创立的党,逐渐发展壮大至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从渺小到浩大,从孱弱到强盛,从遭受冷眼到普遍认可的不懈奋斗的一百年。革命需要奋斗,建设需要奋斗,改革更需要奋斗,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盛而不衰的精神底色,也是激励肩负历史使命的当代青年“不懈奋斗”的精神源泉。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原则,为人民的幸福安康和国家的繁荣兴旺不懈奋斗。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身处”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肩负带领青年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任务和实现伟大“中国梦”历史使命,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需要中国共产党勇立时代潮头,以榜样先锋的姿态激励青年“不懈奋斗”。百年党史就是百年奋斗史,其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从“浴血奋战”到“摸着石头过河”,不论是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用“不懈奋斗”的精神激励青年为之努力。如今,“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初心、使命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必须发扬不懈奋斗的精神,让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取得发展成果以更加公平、有效的分配方式惠及全体人民。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加坚定以“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于“四个伟大”的新征程。

(三)实践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要求青年“接续奋斗”

孙中山生前告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亦可用来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状况。20世纪末,国际局势复杂多变,面对日趋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舵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其间,无论是“黑猫白猫论”,还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撑。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为广大青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鲜活典范。邓小平同志虽于古稀之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他从不因循守旧,勇于破旧立新,尤其在青年工作方面,他十分重視干部队伍“更新换代”,积极打造年轻化的干部队伍。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良性发展需要青年一代接续奋斗,而为青年创造发展空间,落实好青年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因为没有一代代广大青年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1]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广大青年的奋斗,二者相辅相成,成就“伟大事业”还需青年接续奋斗,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对青年奋斗起到了激励作用。

新时代,中华民族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和挑战,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许,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更为迫切地要求当代青年以饱满的热情为之“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证党和国家事业的顺利进行。习近平总书记给学生、官兵,以及行业青年回信时,多次提及“奋斗”,并鼓励青年以“奋斗”之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外出调研时,经常与青年交流,肯定其在疫情防控、抗洪救灾、脱贫攻坚等事业中的奋斗精神,认为他们是新时代堪当大任的“接续奋斗”者。

二、习近平青年奋斗观的科学内涵

(一)青年奋斗之“义”

奋斗之“义”回答了“什么是奋斗”。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奋斗”是一种特殊的实践状态,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在马克思看来,奋斗是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获取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将“奋斗”和“幸福”联系起来阐述青年奋斗观,从“幸福源自奋斗”到“奋斗即是幸福”再到“无奋斗不幸福”,其充满辩证意蕴的青年奋斗观,诠释了奋斗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奋斗的过程是经历幸福以及奋斗的结果是收获幸福。奋斗不仅是一种追求幸福实践,还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彰显着人的创造性。

就个人而言,奋斗的人生终将是幸福的,人们在奋斗中享受幸福,但是幸福需要通过劳动来创造,其间可能会经历磨难,遭受挫折。回看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2]奋斗不是守株待兔,更不是坐享其成,奋斗是收获幸福的必由之路,也是将憧憬变为现实的不二法门,青年只有持之以恒且踏踏实实地奋斗才能真正享受幸福。另外,个人奋斗还应升华为社会奋斗,奋斗不只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更要着眼于社会的良性发展。个人的奋斗和幸福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具有现实性,如果个人没有将自己与他人相联系,没有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前途相联系,那么便无法在对他人与国家的责任承担中获取真正的奋斗价值。当代青年必须树立共同繁荣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家国情怀,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努力奋斗,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二)青年奋斗之“因”

青年的奋斗之“因”回答了“青年为何要奋斗”。青年阶段正处于人成长发展的黄金期,在这一关键时期,青年便已肩负双重使命,需要不断增长学识,磨炼本领,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实现“人生理想的使命”和担当“民族复兴的使命”。同时,青年期在人一生中处于身体机能强盛且精力充沛的生理状态,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艰苦奋斗,实现人生理想和担当时代使命。毛泽东同志将青年看作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习近平总书记把青年比作处于灌浆期的小麦,形象地表达出青年的成长状态,说明青年的成长状况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

个人在青年时期选择游手好闲、饱食终日还是废寝忘食、朝乾夕惕,将决定其人生价值能否实现。“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共产党在号召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发动革命斗争,鼓励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指导社会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等不同历史阶段涌现出许多青年奋斗者。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于青年时期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江姐、赵一曼、刘胡兰等革命先烈牺牲时正值青年;隐姓埋名的原子弹研发者、默默无闻的航天项目研究团队都是从青年阶段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历史使命、时代重任,还是从对人生的成长重要性的角度而言,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其体内蕴藏着强大的发展力量和无限的行动精力。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享受着发展的红利,其成长发展恰好对应“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3]

(三)青年奋斗之“要”

青年的奋斗之“要”回答了“青年为谁而奋斗”。从古至今,追求幸福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终极指向和永恒目标。幸福源自奋斗,人类都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奋斗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价值旨归是检验奋斗效果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4],习近平青年奋斗观的价值旨归秉承马克思“为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着眼人民,造福人民,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以及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奋斗,展现出强烈的民本意识。

第一,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这一奋斗目标成为习近平青年奋斗观的核心要义,一方面,习近平青年奋斗观要求青年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作为奋斗目标,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孜孜以求。另一方面,习近平青年奋斗观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强调广大青年要深入群众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青年应根植于人民,同人民甘苦与共,同人民共同奋斗,不负韶华。

第二,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中华民族在亡国灭种之际觉醒了大量立志救家国于水火的爱国青年,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并以实际行动投身于振兴中华的革命斗争中。如今,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5]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青年树立的理想信念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积极承担历史责任,孜孜不倦、奋发图强,以不懈奋斗的状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为人类发展而奋斗。各国青年保持热情友好的交往态度能够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6]青年只有通过不懈奋斗才能达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共同的追求,需要青年通过奋斗来实现。各国青年应加强溝通交流,树立共同体意识,利用青春年华为促进文化互鉴、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力奋斗。

(四)青年奋斗之“为”

青年奋斗之“为”回答了“青年如何去奋斗”。习近平青年奋斗观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青年奋斗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奋斗不只是充满激情的口号,更不只是简单的肢体动作,而是具体劳动和执着精神的统一,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靠的是艰苦奋斗。青年群体最具朝气和活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拥有天然的奋斗优势。当我们距离实现伟大中国梦越来越近的时候,更要提醒广大青年不可松懈,激励青年继续奋斗,“走好最后一公里”。因此,青年想要收获奋斗成果,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投身伟大实践。

第一,青年应坚定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理想信念作为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是奋斗的力量源泉,决定着奋斗的方向和价值。青年只有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引领下,才能理解“什么是奋斗”“为何要奋斗”“为何而奋斗”“如何去奋斗”等问题的真谛,自觉抵制糖衣炮弹的侵蚀;才能明确奋斗的方向,激发奋进潜力,将社会“个体”融入国家“集体”,通过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青年应练就过硬本领,从容奋斗。青年奋斗者为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仅靠有一腔热血,没有真才实学,其憧憬的美好蓝图可望而不可即,最终只会一事无成。青年必须不负韶华,练就过硬本领,披荆斩棘。青年阶段是学习理论知识和磨炼专业技能最佳时期,增强自身本领也是青年奋斗的具体表现。对青年来说,学习上勤奋刻苦,实践中积累经验是增强自身本领的主要途径。因此,青年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戒骄戒躁,静心学习、深入学习、长久学习;其次,青年要珍惜时光,像海绵吸水一样获取知识,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最后,青年要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熟练技能。青年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迸发能量,从容奋斗、持续奋斗。

第三,青年应强化责任担当,务实奋斗。青年是新时代的奋斗主力军,肩负伟大责任与使命,应不断强化担当意识。青年的理想信念和过硬本领只有担当起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并为之付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不能不切实际地空想而不付诸行动,更不能去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不实干苦干,所描绘的美好蓝图只能是海市蜃楼的幻想。务实奋斗方能展现奋斗精神,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抓住机遇,以脚踏实地、实干苦干的奋斗态度投身基层和一线,将奋斗精神融入岗位、日常和人生。青年通过担当和务实,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做到青春无悔,强国有我。

三、习近平青年奋斗观的时代价值

(一)实现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青年奋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青年奋斗问题的理论阐释,马克思看到了青年潜在的巨大能量,具有无可替代的社会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力军。奋斗本质上是积极的劳动过程,青年通过奋斗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永久奋斗、不懈奋斗、接续奋斗的过程中维护正义,追求幸福生活。习近平青年奋斗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联系历史使命和青年发展特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创新发展,提升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思想境界和价值内涵。习近平青年奋斗观从微观到宏观,将个人奋斗与国家梦想相结合,将个人的“小我”和社会的“大我”相联系,将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相融合;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回答了青年“为何奋斗”“为谁奋斗”“如何奋斗”等时代之问,表明实现全人类的幸福是青年不懈奋斗的方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新飞跃。

(二)稳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青年奋斗观归依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倚仗并服务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阔布局和战略全局,有利于当代青年更加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宏观布局,找准自身定位,抓住发展机遇。首先,习近平青年奋斗观帮助广大青年认识到青年群体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生力军,是党永葆青春的活力源泉,加深当代青年对共产党执政基础认识。其次,习近平青年奋斗观为当代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更加需要青年群体团结起来,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昂的斗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续永久奋斗,深化当代青年对社会主义建设力量的认识。最后,习近平青年观奋斗观坚持“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关心广大青年未来发展,注重培养青年大局意识,鼓励青年为世界发展努力奋斗,促进当代青年对习近平青年工作的认识。

(三)加强当代青年对奋斗精神的科学认知和价值认同

习近平青年奋斗观对当代青年奋斗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强青年对奋斗精神的科学认知和价值认同。当代青年成长在较为优渥的环境中,他们对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提倡的艰苦奋斗,难有切实感受。习近平青年奋斗观系统回答了“何谓奋斗”“为何奋斗”“为谁奋斗”“如何奋斗”等有关青年奋斗的关键问题,诠释了奋斗精神在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有力回击了“丧”“佛系”“躺平主义”等青年亚文化对奋斗精神的消解和歪曲。历史已经向人们证明奋斗精神对于民族、国家、个人的重要价值: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需要奋斗精神,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奋斗精神,青年的时代担当必须靠奋斗精神来保障。当前,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战”“持久战”的抗疫一线,表明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和中国共产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逐渐受到青年群体的广泛认可。

(四)鼓励当代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劳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实践形式。当代青年的远大理想和人生价值必须转化成实际行动,才具有现实性。习近平青年奋斗观是对新时代青年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科学总结,为激励当代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精神引领和道路指南。首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青年的奋斗之路。习近平青年奋斗观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阐释,指引当代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将个人的“小我”投入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其次,习近平青年奋斗观激励当代青年为实现“中国梦”接续奋斗。青年群体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强化责任担当,并胸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握机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不懈奋斗。习近平青年奋斗观是新时代青年奋斗的精神动力,鼓励青年积极传承伟大奋斗精神,激励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意识,以促进青年在永久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7.

[3]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G]//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贺词[N].人民日报,2015-10-27.

猜你喜欢

奋斗青年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浅析穷二代大学生怎样奋斗
电影《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体现出的西方文化价值观
创新:当代青年的“中国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