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释读

2022-05-30刘泳鑫

学理论·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

刘泳鑫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立足国情,赋予了爱国主义新时代的独特意义。首先,习近平同志从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激励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并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撑等方面高度评价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其次,习近平同志结合新时代的时代背景,丰富发展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内涵: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特质是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意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代背景下,立足中国实际,结合国内国际环境而来的产物,是时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最后,在实践层面,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做到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抓住青少年这个关键群体,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11-0006-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达过自己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1]“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领导者,习近平同志对爱国主义的深刻诠释和全方面论述无疑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价值。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地位

(一)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勤劳的中国人民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带有强烈民族印记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又创造出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民族精神,习近平同志将其概括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与伟大梦想精神[3],并进一步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1],起主导作用,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没有爱国主义精神,就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也就没有中华儿女一起为了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而奋斗的场面。

(二)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以来的成长史上,爱国主义精神是一面最鲜明的旗帜,引导着无数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历史上,从心怀楚国、感叹民生多艰的屈原,到身居流放之地、留胡节不辱的苏武,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这些在史书上留下过光辉一笔的人物无一不体现着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也因此传承、延续下来。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绵延至今、不曾中断的民族,其所有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植根于全体中华儿女心中最深处、最为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感,只要有这股精神,所有的中华儿女就能拧成一股绳,团结一心,“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2]40。

(三)激励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并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撑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4]6,对中华儿女而言,爱国主义精神是特殊的情感寄托,是激励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并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撑。数千年来,无论是对内謀求自身发展,还是对外反抗外来侵略,中华民族都始终如一地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内经济和工业基础一穷二白的现状和中外反动派虎视眈眈下内忧外患的局面,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来,维护了“站起来”的革命成果,并为“富起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建言献策,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目标当中。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内涵

习近平同志在阐明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重要地位的同时,又结合时代特征,立足我国国情,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

(一)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中国梦,自其被提出之日起,就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5]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曾数次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出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青铜文明还是铁器时代,中国都曾是东方文化乃至世界范围内一颗最耀眼的明珠。然而,近代以来,随着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西方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西方国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入侵中国,让曾经的文明古国受尽了欺凌与蹂躏。为此,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进行了无数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愿望,走上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复兴之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这个时期的中国无比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同时,我们也深知没有人会白白恩赐我们一个光明的未来,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努力,共同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特质: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近代以来,面对外来侵略者,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抗,试图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间。但实践证明,不触动封建统治基础的旧式农民战争、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和资本主义道路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能救中国。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愿望,并走上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复兴之路。当前,我国仍将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也就必须更加强调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5]。

(三)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与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千古名句是我国历史上无数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习近平同志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明确指出“中国人历来讲求精忠报国”[4]354,这是对我国五千多年以来的优秀历史和优秀文化的精准概括。早在周朝时期,古人就在《诗经》中发出过“夙夜在公”的感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也曾气势磅礴地说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近代,孙中山也明确指出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由此可见,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并丰富起来的。我们应时刻谨记,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爱国主义精神的根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密不可分。

(四)世界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世界越来越变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践证明,任何一个试图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国家都将被历史所抛弃。从中华民族诞生之日起,我们的祖先就把热爱和平、善于学习的基因刻进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骨子里。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给沿途的国家带去优秀的中华文明,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以此繁荣的契机;唐朝时期,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我们没有故步自封、恃强凌弱,而是敞开国门,大张教化,给那些还未迈入文明社会的民族带去文字和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化。当今社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不是一种盲目排外、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而是一种提倡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并与各个国家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开放式的爱国主义。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应当将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求同存异,交流互鉴,相互借鉴,共同进步[5]。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明特征

(一)时代性: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无数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适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之下,立足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中国革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斗争,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又不断结合国情,发展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顺利地将中国转变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立足世界局势,大胆创新,发展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切成就表明,在当代中国,祖国的繁荣富强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则国强民富,反之则国弱民穷、无所发展。因此,新时代,爱祖国首先就要爱社会主义,要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民族性: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历史大潮浩浩汤汤,大浪淘沙,留下数不清的文化财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人类文明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重要的见证者,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符号,并在发展中形成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品格,是中国五千年来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习近平同志强调,“對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5]当前,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尊重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担当。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应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同时在发展中不断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三)世界性: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在时代的洪流中牢牢抓住机遇,立足民族的发展,也为了维护世界的繁荣出力。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与世界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5],尊重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积极发现并学习不同文明中的营养与智慧,在交流互鉴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共同致力于人类的美好明天。

四、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路径

(一)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要想将爱国主义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建设,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大意义,就必须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5]。当下,九年义务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学校和课堂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导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广大学子自始至终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同时,整个社会范围内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应当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重要方面,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条件、立足国情,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每一个人成长的每个关键点上,并利用多种形式,对重要的历史纪念日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进行宣传,增强国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民族向心力、凝聚力。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向来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有过各民族同心协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也曾存在一些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现象和制度。然而,自古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生为一体,各民族和则兼利,离则俱伤。习近平同志认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立足点,要引导各族人民积极维护现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5]。当今中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以初步确立并不断发展,各民族正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共同努力。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我们应当积极维护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抓住青少年这个关键群体

青年作为一个国家最朝气蓬勃的群体,代表着这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正所谓:青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希望,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抓住青少年这个关键群体,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5]。为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2]53,使共青团确实成为党领导下先进青年的组织,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除此之外,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对广大留学人员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无论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到祖国的怀抱,都可以坚定地守卫和传播爱国主义,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祖国是他们永远的坚强后盾。

(四)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自古以来,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历来就有重视家庭的传统,而家庭作为人们进行日常活动最基本的场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思想作为指导。习近平同志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4]355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得所有人从小就耳濡目染,知道爱国主义的重要性。要知道,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梦,更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梦,国家的命运和家庭的命运是紧密相关、密不可分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数历史和现实表明,国与家荣辱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4]35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4.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2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國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

[6]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
高师德育中民族传统文化动力来源与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论高校辅导员内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路径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路径初探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探索与研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