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菜记

2022-05-30林燕玉

闽南风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宴席出场盘子

林燕玉

农村办喜事吃的是流水席,客人不按同一个时间点来,几时到几人,主人家就开几桌,先来的先吃,吃好就走。一户人家办喜事,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跟着一起喜气洋洋,热热闹闹。

我的生活一向简单,结婚前是个简单的读书人,结婚后在村里便成了简单的“村妇”了。在我的老家,参与操办亲戚喜事从来都是父母做的事,从小到大,我对这些一概不知,习惯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

刚结婚不久,对这个初来乍到的蔡坂村充满无限的陌生感,每逢亲戚家操办喜事时,我就跟着去吃吃宴席,吃完“拍拍屁股”就走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从一个新娘渐渐的走向“老娘”的路上,多少能够在这里熟知一些人和事。婆婆也告诉我,她老了,以后有亲戚办喜事就该轮到我这个年轻人出场啦。老太太准备退居二线。

就这样,我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出场,那第一次出场,我印象深刻。

那年冬天,有一家亲戚儿子结婚,这次出场帮忙是非我不可。老太太知道我生性腼腆,她先带着我过去亲戚家,刚刚到达门口,就看到一大群女人在门口有坐着洗碗的,站着刷锅的,蹲着洗菜的,有聊天,有说笑的,那场面好不壮观。我一个第一次出场的小媳妇,战战兢兢地站住,显得不知所措,在老太太的指引下,对着七大姑八大姨一阵的问好,随后涨红着脸,学着人家的样子,蹲在那里认认真真地洗菜。一群女人你一言我一语,从村头的张家,说到村尾的李家,我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渐渐放松,便也在她们的笑声里融入这座乡村的朴实与喧闹中。

到了晚上,宴席正式开始。我们这群女人又要开始干活。端菜,收桌,洗碗,扫地。我被分配到端菜。吃宴席的人高高兴兴地坐着,端菜的一盘一盘的上,中间有空的盘子还得及时收走,端菜这活,看似简单,于我却没那么容易。

整个流水席人声鼎沸,第一次参与端菜,略显紧张,我屁颠屁颠地跟在熟悉的嫂子后面,告诉她,晚上我就跟着你干活了。嫂子在蔡坂有许多年,端菜这事早就了然于胸。第一轮开桌,来几人就上几桌,端菜的人也按桌数安排,一桌安排一人端。被安排到的人,就站在那盘菜的师傅面前,等菜好了端起盘子麻利上菜去。

自己端的是哪一桌也要记得清楚,从第一盘菜端到桌上开始,对这一桌的菜更要负责到底,不能中途撤退或者换人,以免发生混乱。我就跟着别人走,别人站在哪盘菜前等,别人端什么菜,全凭模仿与学习。等到菜端到圆桌前,面对一桌十个人,你得有一定的眼力劲去寻找,要在哪个位置上放菜比较方便,最好是选择两个男性坐的那个位置上菜,这样他们还能帮你端上端下,烫的重的盘子,他们都能友好地帮你解决了。

现在吃席的盘子比从前大且重,没攒点力气是端不动的。大抵少干活的缘故,我在那厨师师傅面前,颤颤巍巍地端起盘子时,他们总是特意交代我“端好”,或者给你个特殊照顾帮你从桌上端起一对一传到我的手上,我深深地感谢后,鼓足九牛二虎之力,“十拿九稳”地从流水席上走去,一个端菜人在众目睽睽中“闪亮”登场。

从端菜开始,我从一个故乡出走,扎根于另一个故乡,如今早已习惯了人们常说的“入乡随俗”,更是热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乡土习俗。

乡俗是乡村生活中最美的印迹,邻里互助是乡村文化的点睛之笔。南朝诗人鲍照诗中感慨:“念我舍乡俗,親好久乖违”;行走在新时代的乡村中,我有幸成为这其中的一位端菜人,从那个娇羞懵懂的新人成长为落落大方的老人,倘若你来,落座乡村大舞台,一群群的亲人,一户户的邻里,一个个的端菜人,都是我们这个村庄最美的名片。

猜你喜欢

宴席出场盘子
放桃子
还没出场,就已出局
盘子中的童话故事
宴席礼仪7禁忌
中国大运河宴席 下
浅谈文化主题宴席的打造
“撕”掉的盘子
金盘子溜走了
看这不寻常的出场
一个人大摆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