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作业管理与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2022-05-30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作业管理学科作业

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加强中小学作业的规范管理与质量监督,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作业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育人水平的关键举措。研究者们对中小学作业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索。

一、追本溯源,厘清学校作业的育人本质

陈殿兵、朱鑫灿在2022年第1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发表的《“双减”背景下提升教师作业管理能力的策略探析》一文中指出:要厘清作业的核心本质,完善教师的作业观念。

学生作业负担作为“双减”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备受关注。作业成为政策调整重要内容的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对作业的本质缺乏认识,片面地强调了作业的巩固学习内容的功能,从而导致了作业内容的单一化、类型的机械化、结构的无序化,以及作业时间的超长化。因此,有必要帮助一线教师厘清作业的核心本质,持续完善教师的作业观念。

首先,作业是师生交流的平台,要达到传递信息、交流教与学基本情况的根本目的。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以了解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如果教学目标得以实现,那么教师就应该分析学生作业中还反映出哪些素养和能力需要提升;如果教学目标没有实现,那么教师就应该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找到影响目标未能有效达成的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或者学习方法的改善。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与批语,收到来自教师的反馈信息,知道自己尚未掌握的内容有哪些,内容未能有效掌握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发挥作业的学习功能,促进学生的观察、思考和理解能力,帮助其持续改善,不断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应思考作业以及随后的批改是否能够满足上述交流平台的目的。同时,一旦布置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的心理准备。

其次,作业是一种教与学的契机,是与学生进行学习时的“输入”相对应的“输出”契机。学生借此契机能够对自己所学、所思、所得进行适时的练习、磨练、展示;能够在知识层面、思维层面进行提升。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适时、适量地进行作业的设计与指导。因此,教师要持续加深对作业的认知和理解,成为有效作业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从现实来看,大多数教师缺乏作业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过度地依赖教辅资料中已经成型的作业形式,这是导致作业缺乏创新性、低水平运行的主要原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判来选择、完善已有的作业形式,或者改编、自我设计相应的题目,从而更好地发挥作业在诊断、改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等不同层面的作用。

最后,作业是学生能力拓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助力教育公平的重要工具。教育教学的归宿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学习的人,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受传统的课程观与教学观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布置的是规范式的作业,有标准的内容、载体和标准答案,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实际上是受控制和被规训的过程,缺乏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扩展自己知识面、拓展个体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提升自身在数字经济时代筛选获取海量信息、选择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好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实现教育公平。

二、精心设计,发挥学校作业的育人功能

费岭峰在2022年第Z2期《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发表的《试析“双减”背景下学校作业管理功能与重心的定位》一文中指出:要强化作业功能意识,指导教师自主设计作业。

(一)强化对作业评价功能的认识

学生作业质量不高,不仅有学生对于作业不够重视的因素,也体现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透彻,尚未达到迁移运用的水平。一般情况下,作业题目与课上所学题目不会完全相同。这种差异有时体现在情境的变化上,有时体现在问题的结构上,有时还体现在思维的要求上。这些变化对于知识理解不透彻、对方法策略一知半解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总将问题原因归咎于学生作业态度的教师,缺乏的正是对作业评价功能的认识。

作业的首要功能是评价:一是评价学生对某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水平;二是从学生的作业状况来反思课堂教学的质量。唯有具备这样的认识水平,才能更加客观地分析学生的作业状况,对学生的错误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从而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当然,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作业评价功能也会因为作业布置的时机与作业的目的不同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方式:体现在课堂作业中,表现为即时评价;体现在课后作业或者家庭作业中,则表现为延时评价。相对而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课堂作业的即时评价功能的认可度更高一些,对课后作业或家庭作业的延时评价功能的认识相对不足。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努力强化教师对作业承载的评价功能的认识。

(二)鼓励创新延学类作业的设计

作业不但具备评价功能,也具备学习功能,完成作业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设计一些延学类作业很有必要。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项目式学习类作业等都是延学类作业的形式。这样的作业更符合素养指向的作业要求。因此,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者,要鼓励教师创新作业方式,将探究性作业、学科项目化学习作业等作为学生作业的常态形式,凸显作业的学习价值。

彭莉娟在2022年第Z2期《江苏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基于“双减”政策的作业管理策略》一文中提出:学校可从实行减负增效、突出个性特色、满足心理需求等角度,加强作业管理。

(一)注重讲练结合,实现作业前置

从教学环节的角度来看,课堂作业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证。课堂上杜绝“满堂灌”,做到精讲精练,留8分钟左右的课堂作业时间,把学习中要完成的相关作业有目的、有计划地分解到课堂上,让所学与所练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

(二)减去低效作業,加强统筹协调

作业的主要功能是检验学习效果、巩固练习和应用拓展。教师充分分析学情,不布置机械式、重复式的作业,紧扣课程标准,精选作业内容,布置有效度的作业,注重对当天课堂学习的总结,合理形成知识的贯通。各备课组、班主任统筹协调,合理确定每天各学科作业的数量和比例,严控各科书面作业总量。

(三)设置分层作业,做到因材施教

备课组根据单元内容设计知识清单,并以其为抓手,让学生根据清单逐一落实,做到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同时针对学情,根据学生所学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任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取有把握的练习来完成。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作业,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作业更具选择性和针对性。

(四)根据学科特点,凸显学科特色

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教师设计不同的作业模式,分享高效的学习方法。学科特色作业内容有创意,形式新颖,体现学科特点,展示学生才能。比如,数学知识点的学习需要举一反三,学生的易错习题或者较难习题需要经常反复练习。语文、英语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学科作业应当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落实。

(五)利用线上资源,追求教智融合

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下发“前学”“共学”“延学”的学习单,指导学生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必要的课业。比如,根据“前学”学习单,学生可以有步骤地预习新课,也可以发现自己理解的“盲点”“痛点”“难点”;“共学”新课时,学生通过教师推荐的微课进行重点学习,就更容易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延学”学习单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准备好拓展学习材料,让其深入钻研。教智融合的作业,让学生提升了学习的兴趣,也拓宽了学习的视野和眼界。

(六)免除学科考试,趣味闯关晋级

“双减”后,小学一、二年级没有书面考试,其余年级也仅有一次期末考试,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需关注学生对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作业设计时更要注重校本化、生本化、情境化,需要注重作业完成过程的合作与探究,注重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思维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科考核就可以将考核知识融入富有童趣的闯关晋级活动,如语文的“百词竞赛”、数学的“最强大脑”、英语的“听力大闯关”、美术的“设计一把小扇子”、音乐的“灵动的节奏”、体育的“最美抛物线”等。这些生动有趣的作业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的平台,诠释了减负增效的作业观。

(七)问题驱动学习,实现能力跃升

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建立项目化学习的模式,完成项目化主题作业,一个年级一个学期定一个符合学生生理、认知规律的,且能在与学生生活的连接中激发学生探索欲的主问题,分成不同的小组去解决不同的子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致性、连续性、稳定性、开放性与可塑性的能力与品格。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项目化主题作业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是课程和教学的自然延伸,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在更高层面上的“再实现”。

三、督导研修,提高学校作业的育人能力

吴颖惠在2021年第10期《中小学管理》发表的《以作业管理助推區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中指出:地方教育督导部门应将作业管理纳入区域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把作业管理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

为了确保学校作业的科学合理,不断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全学段、各学科作业质量和水平,区域教育部门要求各学校各学科作业公开,学科组、年级组统筹作业量,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学校各班级建立每日作业量记录本,切实加强对各个学科的作业管理。区教育督导部门将作业管理纳入区域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把作业管理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

作业管理的主体在学校。区域教育部门要求各中小学把作业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研究作业的目标、内容、难度、类型、数量等,围绕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通过选编、改编、自主创编等方式,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多元化、差异化作业,凸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与此同时,区域教育部门还要求把作业管理作为干部最重要的教学管理工作来衡量,把作业设计能力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能力来评价。

作业设计、布置和批改是教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工作。作业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充分激发教师科学设计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教师设计作业的“自主权”,通过培训不断优化教师的作业观,提升教师选择优质资源进行作业设计的能力。为了帮助教师科学有效地设计作业,学校需要着力建立统筹各个学科的作业资源库,构建数字化的作业库平台,由此实现学科作业之间的衔接性和递进性,同时增加不同学科之间作业的关联性、综合性,减少低水平、简单化、机械性、重复性的低效作业,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充分发挥作业的综合育人功能。

与此同时,区域教育部门还要强化教研、科研和培训的整体功能,通过开展作业管理的分层分级培训,不断提高全区干部教师的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和指导能力,建立学科优秀作业案例库,形成区域作业研究特色。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学科作业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学科新书导览】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落实各方责任 加强特种作业管理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超学科”来啦
作业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