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作业管理 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提质

2022-05-30黄胜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作业管理区县作业

黄胜

作业管理是为了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的各种措施的综合体。“双减”政策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师作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需要系统思维,应通过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区县教研机构、学校联动实施,强化作业统筹管理,深化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优化提升作业质量的路径与方法,发挥评价督导的作用,实现控量、提质、增效的目的。

一、以作业管理为抓手,规范教学常规

“双减”之下,保障作业减量提质的常态化运行,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监督与评估等制度,以管理托底。

(一)区级层面提供政策保障,实行“四级联动”

区县教育主管部门保证全区作业管理的统筹和统一行动,从政策层面提出要求,将作业管理作为学校领导干部教学管理工作考核的重要权重,把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作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四级联动”,探索一体化管理机制。

首先,区县教研机构做好整体规划,引领推动,发挥研训一体作用,开展作业管理的专题研训,组织名师工作室、区县学科中心组成员,开展学生作业题库的建设,做好专业引领。

其次,学区指导校示范引领,牵头拉动,借助本校优质管理、师资团队,先行研究突破,从作业管理机制体系、作业设计实施的具体方法上逐个范例指引,做好辐射拉动。

再次,基地校协作推广,桥梁带动,组建学区内发展共同体,将作业管理统整于学区内学校的专题研训工作之中,做好实践推广。

最后,各学校实施发展,自主驱动,充分激发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体的内驱力,聚焦作业关键点,提升作业设计与实施力,做好常态研训实施。

(二)学校层面抓实教育过程,实施“三级管理”

学校系统思考教学管理的框架,将作业管理纳入学校管理结构框架,通过“三级管理”,探索全面完整的管理体系。“三级管理”即校级管理、中层管理和组班管理。

首先,學校班子通过教师大会等途径强化政策学习,深化作业全面育人功能认识,扭转固有认知和不科学做法。通过制订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教师“下水作业”制度、作业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做好整体设计,强化作业管理。

其次,学校中层重在落实过程管理,常态进行作业监控,整体调控各学科作业布置。通过开展专题研讨、课例研究、讲座论坛等主题研修活动,备课、作业设计、作业批改等考核检查,作业设计比赛、展示等展评活动,做好检查、指导和督促,抓实教学行为的规范。

最后,学科组、年级组、班主任实行作业整体统筹。学科组长组织组内教师进行作业设计、常态研究,指导教师精选作业内容、研判作业总量、布置适切作业。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定期通过随访学生、对家长开展问卷调查、访谈教师,了解学生作业的数量、难度、时长等情况,对作业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将了解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共同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以作业设计与实施为突破口,提升作业质量

“双减”要“减”作业数量和时间,就更需要保证作业质量,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在作业目标、内容的精准度上下功夫

首先,精准确定目标,保证作业设计起点的正确性。结合新的课程方案,对标学科课程标准,整体上关注教材规划,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文本内容、板块特点、学生学情等制订利于操作、可检测的作业目标,让学生知道练什么、怎样练,以及通过练习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其次,精心选择内容,保证作业设计内容的准确性。严格依据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基本要求,树立系统观念,培养系统思维,以教学单元的整体视角去思考单元作业设计。充分考虑各板块的内容价值,厘清单元内各板块之间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单元学习目标,统整单元作业内容,关注单元知识体系、单元学习目标、作业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克服作业内容的盲目、零散,摒弃机械重复与无效训练的作业,实现“备—教—学—评”一致。

(二)在作业设计的灵活度上下功夫

首先,设计层次性作业,让学生选择做。教师精准把握学情,设计不同层级的作业,涵盖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等类型,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

其次,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体验做。教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引导学生设计制作手抄报、观察记录、搜集整理信息的实践活动,深化知识的理解运用,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设计养成性作业,让学生坚持做。教师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按照周、月、学期等不同时长,设计不同学科和德育的阶段性作业,促进学习自律性的养成。

(三)在作业实施的效度上下功夫

首先,作业布置要科学合理。严格执行教育部“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的要求,不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将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教师可以课前布置预习性作业,引导学生学习准备,找准教学起点;课中布置形成性作业,推动课堂学习进程,落实课堂教学目标;课后布置巩固性作业,诊断学习成果。

其次,作业批改要及时、规范。教师第一时间批改作业,将集中批改与个人面批相结合,个人自改与生生互改相结合,既关注作业的结果,又关注作业的过程与习惯,重视作业评价的激励作用,积极实施增值评价,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注重分析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教学过程的改进。

最后,作业反馈要精准、持续。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全班讲评集中解决,个别性问题进行针对讲解单独辅导,并持续跟进。根据作业反馈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实现素养提升。

三、以各级教研为支撑点,抓实教学研究

高质量的教研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业质量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密切相关,需要教研作强力支撑。

(一)区县先行开展顶层设计

区县教研机构组织区县中心教研组、名师工作室成员,通过大量调研、梳理、分析,学习相关文献,剖析相关案例,对学科作业的形式、内容、评价、批改的优化策略开展探索,对学科常态作业问题、学科综合作业问题进行诊断研究,对作业目标的精准确立、作业内容的精心选择、作业设计的精细编制进一步优化。在研究基础上,分学区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专题培训,给予方向性指导和建议。帮助教师认识作业育人功能,充分考虑作业内容的价值,坚持作业的“素养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通过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者自主开发等多种方式形成作业,合理布置不同类型作业。同时,分学段开展基础性作业题库的研究和开发,按照基础层次、提升层次和拓展层次分层设计,基于学生认知水平、作业内容、作业难度以及作业类型,合理安排学科作业的结构,提出使用建议,并根据教学的进度提前下发或开学前一次性发至区县内各学校,供教师有选择地使用。

(二)学校持续开展备课研讨

学校聚焦备课中存在的“拿来主义”依赖、教材解读浅表化、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问题设计能力不强、教学重难点乏力等现实问题,在常态集体备课的同时,着力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研组常态开展学生作业专题研讨活动,帮助教师准确把握课标要求和作业设计原则,实施单元作业的集体备课,整体优化学生学习活动,并将作业内容呈现在教案或作业单上,适时进行作业设计、布置和批改等主题活动。特别是强化课堂教学與作业有机整合的备课研讨。备课组长组织教师紧扣学习目标,把作业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作业有机融合在合适的教学环节,以作业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载体,利用作业支持课堂学习、开展学习活动,讲和练、学和习自然融合,力求有效的学习测评和诊断反馈。

(三)教师常态编制班本作业

教师在常态作业编制中,要注重学情研究和分析,紧紧围绕课程标准、教学进度和学习内容,自主编制适合本班学生的作业。在区县学生作业题库资源中,将适合的、有用的、有价值的作业进行调整、完善、整合。深入钻研教材,把准目标要求,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情,学习名师作业设计和命题设计经验,寻启示,找节点,巧构思,创造性地实施作业设计。在布置前,教师将作业题目依次先行完成,以了解作业题目的难度,预估作业完成的时间,关注易错点和困难点,分析各个层次学生的适应程度,保证作业的难度、数量和针对性。

四、以评价督导为指挥棒,促进师生发展

学校层面的“双减”措施是否落地,区域教育工作质量是否提高,需要评价督导来促进。

(一)强化评价导向

区县级层面科学合理设置各学段、各学科测评要求,出台相应的学生素养评价办法、作业管理考核办法,并定期对区域学校的作业情况进行监测。学校要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和教师职称评定、岗位等级晋升实施方案,为师生减负提供绿色通道,提升教师、学生的幸福指数,减轻师生过重负担。教师要适应“双减”要求,关注学生成长进步,促进其长远发展。

(二)变革作业评价

学校要积极探索优化学生学科素养评价方式,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变勾叉的简单批阅形式为对话式、激励式、点评式、建议式的作业批改方式,关注诊断、巩固和育人功能,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变作业常规检查为作业展评活动,既树立先进榜样,又激励全体教师用心进行作业设计与实施。

(三)加强督导监管

区县教育主管科室、教育督导科室与业务指导科室联动,组建作业统筹服务工作督导组,强化过程的监督管理。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开展对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督导检查,把学校作业管理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将教师作业布置情况纳入教育教学质量考核清单,通过查看作业设计质量、师生问卷调查、作业访谈、查阅学生作业、电话随访家长等措施进行专项督导,并形成专项督查报告。注重奖优罚劣,对作业管理中问题频现、推进不力的学校和责任人诫勉谈话,以确保作业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对作业管理落实到位、成效显著的学校和参与者表彰奖励,搭建平台进行优秀举措的展示推介,以树立作业管理的健康导向。

总之,“双减”政策下有效作业管理应充分考虑立德树人、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等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区县作业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落实各方责任 加强特种作业管理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作业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立足区县抓创建 着力创新促提高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