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实践

2022-05-30朱小龙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价值观国有企业建设

国有企业要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剖析企业文化的内部结构,理顺结构层次之间的关系,跳出企业文化的认知误区,特别是要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功能、提炼方法以及实践路径。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为多数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价值理念体系,是塑造企业面貌、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它包括企业使命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1],新时代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必须始终坚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快企业文化提炼塑造,努力以高质量企业文化建设引领保障企业发展。

1 解剖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由相互作用的诸多要素结合而成的有机统一体,把握不同要素在企业文化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才能充分认识企业文化。

1.1 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

关于企业文化的构成学术界说法不一,比较主流的是四层次结构理论,即“企业文化内容由形象层、制度层、行为层以及价值观层构成”[2]。

形象层也叫物质层,是企业通过商标、产品、广告等外在形象表现出来的文化,它位于企业文化的最表层,距离企业文化的核心和本质也最远。制度层也是制度文化,包含企业的领导架构、章程规范、纪律要求等,它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和依据。行为层包括企业和员工思考及行为的模式,它是企业精神面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的动态反映,也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现实体现。价值观层也叫精神层,包括价值观念、职工素养、习惯传统等,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最稳定因素。

1.2 企业文化四个层次的关系

价值观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所有企业行为的出发点,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制度是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行为之间的纽带,制度既反映企业价值观又指导企业行为,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行为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制度的外在反映,直接影响企业形象。形象是企业价值观、制度、行为由内而外的展现,对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企业文化四个结构层次环环相扣、相互依存,形成了从精神到物质的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2 企业文化的认知误区

企业文化具有阶段性、开放性、发展性的特点。在实践中,不能精准把握这些企业文化特点,将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2.1 所有企业都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否形成,衡量的标准是企业的生存状态如何、是否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认同度如何,以及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如何。假如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没有获得自身优势,没有适应发展趋势和环境变化,产品没有赢得市场认同,企业形象没有给顾客留下深刻记忆,员工流动性频繁且没有形成企业认同,说明企业文化并没有形成,企业所拥有的仅仅是自发状态的文化或领导者所提倡的文化。

2.2 企业内部多数人认可的价值观就是企业文化

由于生活背景、人生际遇相同或者相近,很多企业员工容易在一些问题上出现较为一致的价值判断。如果多数员工长期在一起工作,世界观也相近或一致,很容易就形成共识,但这些共识与企业价值观并不能等同,而仅是员工的自我价值观,因此不能认为获得多数人的认同就是企业文化。如果企业多数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与企业提倡的价值观一致或相近,将有利于建立企业文化;反之,如果企业多数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与企业提倡的价值观相悖,则不利于建立企业文化,需要我们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时特别留意。

2.3 企业文化就是整合员工的思想意识

怎样把企业文化展示出来意义重大。企业文化多数情况下都是以精神、理念等意识层面的阐述方式来表达,企业文化因此常被认为是一种精神或理念,建设企业文化就是整合员工的思想意识。实际上这是对企业文化的误解,如果企业文化是为了整合员工的思想意识,结果一定是企业活力衰退、创新停滞。其实,企业文化整合的是员工的行为,只有员工行为统一,企业才有凝聚力,才能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此外,也正因为企业文化是整合员工行为,所以才鼓勵思想开放、思维创新。换句话说,就是员工可以独立思想判断、可以创意无限,但在行为上必须统一步调,必须与企业的价值理念、价值取向相适应。

2.4 企业文化就是一种潜规则

本质上说,文化其实就是一种规则,企业内部有时会有一些没有明文规定的潜规则约束着员工的行为,员工只要进入企业,一段时间后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规则。从这个层面上理解,企业文化的确是一种潜规则。但实际上,企业文化首先是一套显性的、明确的规则。正是由于企业没有明确地表达价值主张,没有在企业内部进行清晰的传递,没有公开表明并宣传自身的价值标准,所以企业文化才在企业内部自成一套潜规则。从这个意义上看,衡量企业文化是否已经形成,从企业员工选择潜规则还是显规则就能看得出来,如果员工选择潜规则做事,证明企业文化还并未形成。

3 企业文化的功能

认识和把握企业文化的功能作用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原动力。

3.1 引导功能

企业文化能够引导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建立了自身系统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3],假如企业员工与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取向不相适应,企业文化能够及时纠正并使员工自觉适应。

3.2 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能够约束和规范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企业文化通过群体意识、社会舆论以及风尚习俗等精神文化来影响和约束员工自己的行为,以此来弥补制度上的短板,这是一种文化软约束。

3.3 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能够作为一种黏合剂把企业员工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下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从而自觉将个人命运与企业安危结合起来,与企业共甘苦、同成长。

3.4 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通过激励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使人产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每个员工的贡献都会得到正向激励,进而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

4 企业文化的提炼方法

企业文化只有通过有效提炼才能从抽象走向具体,成为企业员工信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4.1 从生产经营活动和策略出发提炼文化属性

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企业应从提升企业文化的渗透和导向功能出发,以自身经营状况、所在区域历史特点、管理现状、人员特点等为基础,打造个性突出、符合实际的特色文化标签,让企业文化建设同生产经营相融互促。一是要找到文化特点,要深入研究影响企业文化的因素,如人员构成、历史沿革、行业状况等,准确挖掘本企业的文化特点。二是要提炼文化标签,通过研究分析历史资料,对最具特色或个性特点、符合时代要求的要素进行重点设计和提炼,为企业打造文化标签。

4.2 从工作行为中逆向提炼文化词条

企业要通过调研诊断企业文化现状,深度解析员工身上体现出的文化素质特征。如,通过观察员工耐心倾听客户的咨询、要求及抱怨,与客户随时保持良好的沟通,研究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并且把客户的需求当成自己的需求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我们就能够提炼出该企业“客户”导向的文化标签。这既契合企业实际,又为员工之后的业务实践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指引。在整理和分析企业文化调研信息时,我们要将同一类的工作行为整理到一起,再通过综合解析反向提炼文化词条。

4.3 从价值排序中提炼核心价值观

通过提炼企业文化词条,通常会得到很多不同类型的价值理念,但并非所有的价值理念都可以放到价值观念体系中。一方面,某些价值理念的内容表现为排斥、对立的关系,因而需要做出取舍;另一方面,各个价值理念的重要程度也不尽相同,某些内容之间甚至存在链条关系。所以,企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价值排序,进而筛选出核心价值观,获得全体或多数员工认可后就会成为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标准。

5 国有企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基础,它有着不同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的前世今生,其企业文化建设也将异于非公有制企业而呈现出特有的路径。

5.1 要始终坚持党的建设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4]”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显著特点和重要保证,国有企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与党的建设相融相促。一方面,要以党的建设为动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充实企业文化内容、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另一方面,要以企业文化建设成效推动形成高质量党建成果,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党员的思想支撑和引导作用,为企业高质量党建注入思想活力和精神动力。因此,二者的良性互动既可以厚植企业文化底蕴,又可以发挥国企党建在企业文化管理、创新和展示中的助推保障作用,有效提升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5.2 要始终坚持强化组织保障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加强组织领导是国有企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对于企业文化的推进实施,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强化企业文化的学习宣传贯彻,以良好形象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示范引领。此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还必须建立一个由企业主要负责人领衔、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要事项的决策部署和统筹协调。组织领导机构之下,还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精干的工作机构,主要負责抓好领导机构的工作部署。同时,为了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科学、规范、系统,可以结合实际引进具有较高企业文化理论水平的专家学者或者具有企业文化实践专业资质的管理咨询机构,协助企业文化建设有关工作。

5.3 要始终坚持筑牢制度基础

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既体现着企业文化,同时也作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人事制度方面,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不停地与外界交换资源,其中就包括人力资源。企业为求稳定,应当尽量提供一切条件来维系自己的员工,但不等同于为员工提供终身保证,所以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企业应当与外界维持一定的流转率。在财务制度方面,财务本身并不为企业创造价值,财务的功能是支持、控制和监督,如果混淆职能部门和财务之间的主次关系,将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在学习制度方面,学习制度是提升企业自身能力的重要抓手,这包括技能培训、建立和培养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体系,也包括员工的自主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推动形成学习习惯,并建立和维持员工终身学习的机制。

引用

[1] 习近平.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J].求是,2020(21):4-10.

[2] 王旭东,孙科柳.企业文化落地 路径、方法与标杆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15.

[3] 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20.

[4] 本报评论员.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N].人民日报,2016-10-12(004).

作者简介:朱小龙(1988—),男,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政工师,就职于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价值观国有企业建设
我的价值观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