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2022-05-30王静
王静
摘要:基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教育中可提升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拓展幼儿的发展空间,培养幼儿的创新实践思维,增强幼儿教育的趣味性。对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环境激活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以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内容,并以互动探究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同时运用交互功能深化幼儿的思维,选择适合的资源,促使幼儿进行积极的课堂互动,以此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趣味性;发展空间;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7-0103-03
幼儿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及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而信息技术的渗透和应用可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教育水平,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积极发展。因此,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融入幼儿教育的意义,并加以科学合理应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推动幼儿教育改革的有序开展。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融入具体教学中,可使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创新教学方法。同时,依托互联网海量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对幼儿教育缺乏重视,过于关注“育”的作用,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单调、乏味。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仅以口头讲述或情境创设方式开展教学,导致幼儿的各感官缺乏有效刺激,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另外,幼儿教师的能力水平、综合素质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有的幼儿教师缺乏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并制约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1.提升幼儿教育整体水平
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科学、正确的指引,还可显著提升幼儿教育整体水平。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部分幼儿教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幼儿教育看作简单的常识教学,既不注重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也不注重开发幼儿的思维。信息技术融入幼儿教育中可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学习、了解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以此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结合有利于教师积极优化、创新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为主,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积极利用信息技術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例如,在《白雪公主》的绘本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白雪公主》的动画片段,让幼儿对童话故事形成深刻印象,理解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拓展幼儿的发展空间
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展、延伸课内教学内容,推动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开展。例如,在自然常识的教学活动中,对于各种动植物,若教师仅通过纸质图片展示,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明显单一,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教师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可促使幼儿形成良好认知,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3.培养幼儿的创新实践思维
幼儿时期是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对此,教师要充分掌握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创新实践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放牛郎》的故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音乐,进行情境渲染,促使幼儿更好地融入其中,产生学习兴趣。同时,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也可穿插相应图片,对故事背景进行有效衬托,促使幼儿充分理解人物情感、故事情节。最后,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应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探究,以此实现幼儿创新实践思维的发展、提升。
4.提升幼儿教育的趣味性
幼儿的好奇心强,且活泼好动。因此,教学中的混乱课堂纪律让很多幼儿教师感到头疼,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对此,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对教学活动的兴趣。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让幼儿教育更具活力与趣味性,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例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加强图形和生活的联系,如三角形和金字塔、正方形和魔方等,并鼓励幼儿寻找生活中的例子,促使幼儿产生学习兴趣,实现学习效率、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科学环创,激活幼儿主动探索欲望
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儿童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开展科学启蒙活动具有积极意义,并以此让幼儿获得成长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充分结合科学活动的大环境、小布景,依托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并积极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发现,为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例如,在大班活动中,教师可构建“科学大探索”“植物王国”等教学情境;在中班活动中,可对室内的“小布景”进行精心布设,构建“海洋世界”等教学情境,为幼儿提供浓厚的科学学习氛围,让幼儿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积极融入富有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中。另外,教师还可通过网络设计墙饰、活动角,搜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积极开展“保护海洋”“小小气象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幼儿深度了解环境、地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对于活动角的环创,教师可投放“厉害的磁铁”“会吸水的纸”等材料以及观察内容,引导幼儿同父母共同利用网络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而网络知识的共享可有效激活幼儿的各个感官,促进幼儿的智慧成长。
2.情境导入,激发幼儿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幼儿的兴趣对提升其学习效率极为重要。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仅以图片等形式开展教学,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难以保证,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有效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新的活动内容。以“祖国是个大花园”活动为例,教师可先播放相关视频,介绍城市中的花卉,让幼儿初步了解花草树木的种类,对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重要性形成深刻认识。再以“春夏秋冬”活动为例,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开展“橡树湖的池塘”游戏,引导幼儿在网络中自主探索各个季节的动植物变化和春夏秋冬对应的气候等。多媒体展示以及计算机教学游戏可促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有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形成。
3.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内容
幼儿科学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抽象性,存在与幼儿生活联系不紧密的情况,其中部分内容还过于枯燥、单调,对此,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浓,教学重难点内容很难有效突破。而针对幼儿群体活泼好动、喜欢动画片的特点,教师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以动态化的多媒体课件让书面教材动起来,生动、直观地展示抽象的教学内容,促使幼儿产生深刻记忆,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海洋食物链”的教学活动中,“食物链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义”属于重难点内容,对此,幼儿也有很多困惑:“海洋食物链好残忍,如果海洋里没有大鲨鱼就好了!”此时,教师可以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海洋里如果没有大鲨鱼,食物链会不会断裂?”幼儿纷纷举手回答:“小鱼可以活下来,没有危险了。”教师不要急于评论幼儿的答案,可继续引导幼儿表达,并通过多媒体为幼儿展示海洋中的食物链构成。这样,幼儿就会轻松地理解大鲨鱼的存在对于海洋食物链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鲨鱼对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可见,依托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内容,促使幼儿充分认识到自然界中动植物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的展示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4.互动探究,培养幼儿创新精神
科学启蒙对幼儿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幼儿科学态度、科学素养的培育也至关重要。而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可逐步引导幼儿设计、开展科学小实验,促使幼儿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同时让幼儿以科学的态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并帮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动脑分析的良好习惯,可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发展。在进行科学启蒙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开展“小小探索者”游戏。这个游戏可涵盖科学、语言等内容,如“米奇科学屋”“高飞时空屋”“唐老鸭数学屋”等。又如“小蚂蚁池塘豆”的游戏可使幼儿正确认识东西南北“,橡树湖的池塘”的游戏可使幼儿正确认识春夏秋冬的季節变化,“做小虫”的游戏可让幼儿通过制作形状各异的小虫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进一步发挥想象力与创新力,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多种教学方法的交互作用。幼儿时期是直接兴趣和形象思维等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思维表现出明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幼儿教育要体现出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依托信息技术,以图片、视频与声音等丰富的形式,对幼儿各感官形成有效刺激,让幼儿理解抽象复杂、难度较大的内容,以此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5.运用交互功能,深化幼儿思维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以单方面的灌输式教育形式向幼儿传授知识内容,导致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创新、互动教学明显不足。基于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师、幼儿、环境、教学课件的有效互动,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学习,实现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特殊的电话号码”社会活动为例,教师如果只通过图片、数字展示的方式,将很难长时间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对此,教师可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有关的视频片段,如火灾动画特效,促使幼儿产生学习兴趣。同时,依托多媒体技术,引导幼儿分别扮演消防员、被困人员、医生、警察、市民等角色,让幼儿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以此准确记住特殊的电话号码,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6.选择适合的资源,促使幼儿积极互动
基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坚持适度的原则,合理选择教学资源,切忌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导致“辅”代替“主”。同时,加强与幼儿的课堂互动,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此,教师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运用信息技术强化互动,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推动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深度融合,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科学创设环境、情境导入、化静为动、互动探究、运用交互功能、选择适合的资源等策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求知欲,并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促使幼儿积极互动,以此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与信息素养,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萍.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成才之路, 2020(10).
[2]陈冲.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探究[J].传播力研究,2020(09).
[3]王彩杰.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甘肃教育,2020(02).
[4]郭力平,王隽.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人民教育,2005(11).
[5]杨艳平,张霞.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 2018(27).
[6]李顺海.探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及发展前景[J].数字通信世界,2017(09).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ang Jing
(Fujian Xiapu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Xiapu 3551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xpand childrens development space and cultivate childrens innovative practical thinking,enhance the interes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this regard, in specific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scientifically create an environment, activate childrens desire for active exploration, stimulate childrens desire for knowledge through situational introduction, turn static into dynamic, break through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contents of teaching, cultivate childrens innovative spirit through interactive exploration, deepen childrens thinking by using interactive function, and select appropriate resources to promote childrens positive classroom interaction, so as to realize childrens healthy growth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eschooleducation;interest; developmentspace;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