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规划 项目驱动

2022-05-30钱洪芹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12期
关键词:常态化

钱洪芹

【摘   要】以語文学科为基础,打通学科壁垒,开展常态化跨学科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研究团队借力学校顶层设计,结合学校活动,整合单元核心任务,整体规划整个学年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实现了学、用、评一体化发展。学生通过任务驱动下的跨学科学习,在理解、实践、诊断、反思中,发展各项能力。

【关键词】整体规划;跨学科学习;常态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其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强调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基于此,研究团队尝试整合语文学习与校内外活动,打通学科壁垒,创设真实的情境,开展常态化跨学科学习活动,实现学、用、评一体化发展。

一、借力学校活动,整体规划跨学科学习

开学前,依据学校行事历,以“传承+发展”“特点+特长”的思路,设计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把学校活动与学科学习有效整合在一起,并根据时事变化,结合学科特点、教师特长进行升级创新,实现多学科共赢。以五年级为例,按学年可整体设计相关活动(如表1)。

单元之间的关联性,决定了活动之间的递增性。尤其是同类型活动,彼此是基础与深化的关系。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都依据教育戏剧设计学习活动。第二单元重点通过对白、动作、神态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采用常态化表演就可以了。第四单元中的两篇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对白较少,为了凸显人物的心理活动,还要加入独白,以便落实语文要素,也让表演更有观赏性,更容易理解。让学习活动前后贯通,让探究与实践不断深化,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加多元,视野更加开阔。

二、分解学习活动,逐步推进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者,而是设计者、指导者,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目标,进行活动分解,让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适度介入,耐心等待学生学习成果的出现,给予相应的指导。下面以分别指向阅读和习作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为例,谈谈如何设计与实施。

【案例1】融教育戏剧、指向阅读的学习活动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古典名著单元,其跨学科学习活动是“课本剧表演”。有别于传统戏剧,教育戏剧的表演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依据学情,从教育戏剧的基本理念出发,让学生在观摩与借鉴、模仿与表演之中,形成对人物多元、立体的认识。《草船借箭》中,学生选择“船中畅饮”片段,模拟影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再现单幅定格画面,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镇定自若。《景阳冈》中,学生选择“武松打虎”的经典画面,借助田连元评书的录像,练习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表演一连串典型动作。《红楼春趣》中,学生通过多组联合演出的方式,学习人物动作、语言、神态配合表演的方法。《猴王出世》中,学生选择“石猴出世”“石猴探洞”“石猴称王”中的一幕,制作背景、音效,合演课本剧。通过由浅入深的课本剧表演,学生体验了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行为态度,感悟了不同身份有着不同的说话做事方式,学会了协商处理各种问题。

【案例2】融DT课程、指向习作的学习活动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说明文习作单元,其跨学科学习活动是“‘我是书院设计师DT作品发布会”,引导学生在制作海报、撰写文本、实景推介、参加评选等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语言风格。(1)概括信息。了解海报的基本样式,通览学材,分组选择《太阳》《松鼠》《鲸》《风向袋的制作》制作海报,要求海报上的文字能概括信息,有吸引力。之后用同样的方法设计书院海报,撰写文本。(2)整合信息。对比阅读四篇文章,根据语言风格对其进行归类,了解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信息,了解文本结构。用批注交流、分享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并用课堂游戏进行归类。链接阅读材料,结合DT课程,撰写书院设计方案,注意选用合适的说明方法。(3)表达信息。根据特长,小组在校园开放日上分工介绍设计的书院的名称、制作理念、功能,在推介过程中积累经验,能根据听众的年龄、性别,有侧重地介绍。比如:向爷爷奶奶介绍时,侧重介绍书院的休闲和舒适;向爸爸妈妈介绍时,侧重介绍书院的科技感。(4)修改信息。以参加“全球发明大会中国站评选”为目标,根据组委会要求修改材料,完善信息。为了完成任务,学生需要发展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实施立体评估,以评价促进跨学科学习

评价跨学科学习效果,要注意三个方面,即评价依据、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让学习轻负高效。

(一)评价依据:物化成果与关键表现共存

评价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物化成果。表现性任务完成的同时会呈现一系列学习成果。它们是评价的重要依据。如演示作品、实物模型、策划产品等。二是关键表现。主要指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人的态度品质、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展示表达能力,以及任务推进、反思、复盘能力,等等。

(二)评价标准:以评促学与实践完善共长

教师通过评价量表让学生在开展学习之前就能明确评价标准;在学习过程中对照评价量表进行自我审视、自我完善,为别人提出建议;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做好反思、复盘,提出改进建议。

评价量表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指向单元语文要素,二是指向所跨学科。如评价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本剧表演,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学习立体多元地评价人物形象,运用这样的方法描写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另一方面要关注“课本剧表演”的戏剧要素,关心学生的肢体表达、语言表达、戏剧素养等(如表2)。两者互有渗透,又各有侧重。单元大概念的理解与迁移为目标,课本剧表演为形式。形式为目标服务,目标决定了表演的规模和形式。

毋庸置疑,评价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完善。

(三)评价过程:自评与他评共生

主要采用嵌入式评价方式,对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开展综合性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发挥主体评价的优势,融入自评、互评、师评、社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会评价。要加强学生的反思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责任担当意识等,将评价的督促、激励和导向作用贯穿学习活动始终。

综上,整体规划,项目驱动,让语文跨学科学习常态化,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切实做到语文生活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

参考文献:

[1]赵培敏,方亮辉.基于项目化设计的习作教学新路径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1(5).

[2]胡华杰.“关键习题学习设计”项目的研教实践[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2(3).

[3]威金斯,麦克泰.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M].盛群力,沈祖芸,柳丰,等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4]林玫君.儿童戏剧教育活动指导:童谣及故事的创意表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5]杨慧琳.小学戏剧(中高年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浙江省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小学部   310012)

猜你喜欢

常态化
探析经济常态化下档案管理的方法
加强烟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进反腐败工作常态化
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化载体构建思考
中拉合作进入“常态化”
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常态化研究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