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读学写破难点 场景唤醒融真情

2022-05-30张丽敏邬芳琴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事例选材预设

张丽敏 邬芳琴

【教材分析】

《有你,真好》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从三年级开始,以写人为内容的习作多次出现。以往的习作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习作在此基础上,强调要“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本单元习作与阅读紧密关联。《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课文,除了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人物特点外,都借助场景描写表达了主观情感。要引导学生试着把相关写作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所谓“有你,真好”,就是让学生发现、感悟、思考身边令人感动的事件。其中,“你”是本次习作的对象。要求学生写出“你”的“好”,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写好本次习作,关键是帮助学生打开选材思路,捕捉典型事例中的具体场景,唤醒内在情感,并将情感融入具体场景的描述中。

【教學目标】

1.学习本单元课文写人的方法,基于选材单,确定笔下的“你”和体现“真好”的典型事例。

2.迁移运用本单元课文“在场景描写中融入情感”的方法,把印象深刻的场景写具体。

3.聚焦评改标准,交流修改习作中的场景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打开思路选材,捕捉典型事例中的具体场景,并围绕标准精准评改,表达真情实感。

难点:联系课文中典型的场景描写,运用细致描写、融入内心活动等方法把场景写具体,表达真挚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研读习作教材,按照要求填写选材单(如表1)。

教师:课前梳理学生的选材单。

【教学过程】

一、梳理课前选材单,选择一人,确定典型事例

1.联系本单元课文,提出习作要求。

导入:同学们通过学习第八单元,走近了鲁迅先生。请你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点跟大家交流。

预设1:我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个幽默风趣、勇于斗争的人。

预设2:鲁迅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甘于奉献的精神。

小结: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都彰显着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当时的人们,还是现在的我们,都深切地感受到:有鲁迅先生,真好!

揭题:本次习作我们要走近身边的人,去感受他们的“好”。(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中的“你”,同学们想到哪些人呢?请看你们的选材单——

2.交流课前选材单,拓展选材与构思思路。

(1)教师统计并呈现学生课前选材单中出现的写作对象。

小结:大多数同学写的是身边熟悉的人,有几个同学写了只知道他们职业的陌生人。

(2)归类“好”的典型事例。

教师呈现三张选材单(内容略),让学生观察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1:三张选材单都写了身边最熟悉的人。

预设2:第一张用一件事表现某个同学的一个“好”,第二张用两件事表现某个同学的一个“好”,第三张用三件事表现妈妈的三个“好”。

小结:构思形式可以多样,有“一事一好”“几事一好”,也有“几事几好”,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能体现“真好”这个中心意思。(板书:一事一好、几事一好、几事几好)

预设3:写妈妈真好,角度可以不同,既写了妈妈对“我”的关心,也写了妈妈对“我”的管教,还写了妈妈的行为对“我”的影响。

小结: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事例呈现出不同“好”的内涵。

3.学生根据以上交流修改自己的事例。

二、联系课文写场景,从读学写,突破难点

1.唤醒回忆,试写场景。

过渡:“有你,真好”是一句温暖的话。凝视着这句话,那人、那事都已浮现在我们眼前了。那么,这些事中,哪个场景最打动你呢?结合你选择的典型事例,回忆印象最深刻的那个场景,把它写下来。(板书:场景)

学生独立写作大约10分钟。

2.交流场景,从读学写。

(1)出示典型片段,集体点评。

商场很热闹,表演台下更是聚集了很多人,大家不断鼓掌,不断欢呼。我的心情越来越紧张,手心、额头直冒汗。妈妈似乎感觉到了我的异样,拍拍我的肩,摸摸我的头,温柔地对我说:“儿子,不要紧张,一会儿大声唱就好了,妈妈给你鼓掌!”“好……好吧!”我答道。

(2)强调“细致描写”的方法。

预设1:妈妈的动作和语言写得很细致,感受到妈妈给予“我”信心。

预设2:描写当时的环境非常热闹,更加突出“我”当时十分紧张。

小结:细致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能够把场景写具体。(板书: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3)回顾课文,迁移“融入内心活动”的方法。

引导:本单元课文场景中也有很多细致的描写,作者把想表达的情感都隐藏在这样的描写中。自主回忆一下。

预设1:《少年闰土》看瓜刺猹的场景描写中,有体现“我”内心想法的句子,可以看出“我”孤陋寡闻,闰土见多识广,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预设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的场景描写中,也有体现“我”内心想法的句子,从“我”的视角感受到伯父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段落。

过渡:在场景中融入内心活动,能直接表达情感。(板书:融入内心活动)来看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的场景描写,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教师出示《父爱之舟》中描写逛庙会的段落。学生交流。

预设1:写了很多庙会的热闹场景,更显示出父亲的一无所有。

预设2:这里有一处描写内心活动的句子,显示出父亲的贫穷,不能为孩子买这买那。但后来父亲还是竭尽所能满足“我”的愿望,更衬托出父爱的深沉。

引导:回顾之前的习作片段,请大家提提修改建议。

预设1:补充妈妈鼓励之后“我”的内心感受与心中想法。

预设2:还可以联想妈妈平时对“我”的种种肯定,表达“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小结:我们今天写《有你,真好》,就可以像这样,通过细致的描写体现他的“好”,在场景中融入内心活动,突出他的“好”。写的时候,可以假想这个“你”就在眼前,你在用文字与他对话。

3.出示標准(如表2),自主修改。

三、围绕标准共评改,互动交流,表达真情

1.自己读,对照标准完成自评。

2.同桌互读,对照标准完成互评。

3.全班交流,对照标准展示评。

片段1:环境描写能较好地表达情感。

片段2:人物描写比较细致具体。

片段3:场景中融入内心活动,能真实表达作者情感。

结课:同学们用自己的笔触,通过细致描写凸显了他人的好,融入了自己的内心想法,也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他人的好。我们看到平凡人、平凡事中的温暖,更感受到这世间的美好无处不在。

【教学评析】

本教学设计基于学情和教材的编排特点,精准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重视从读学写,将习得的语言表达方式应用于习作实践中,突破表达上的难点,提高表达的质量。本教学设计突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深读教材,明教学之核。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学生已有过多次写人的写作体验,基本能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课文在表达上都是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同时通过场景描写表达主观情感。本次习作,教材通过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明确习作对象,要求通过事情,回忆当时的场景,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基于对教材的整体解读,教师将核心目标定为:迁移运用本单元课文“在场景描写中融入情感”的方法,把印象深刻的场景写具体。

二是研读文本,破表达之难。为破选材之难,课前教师布置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联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结合已有经验,自主完成选材单,打开记忆的阀门。之后通过课堂交流,总结提炼出“一事一好、几事一好、几事几好”三种不同构思形式,丰富选材,拓宽思路。为了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具体的场景中,教师引导他们自主勾连本组课文中描写场景的片段,帮助学生明确不仅要有各种细致的描写,还可以融入自己的想法。此设计聚焦典型片段,探究表达奥秘,从而突破习作难点。

三是联读评价,提真情之质。在学生写完并自读最打动自己的场景描写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两个维度“细致描写体现好,融入内心突出好”进行评价与修改。课堂中运用好词句处圈一圈、感动之处读一读、不足之处问一问等策略,点评典型的场景描写,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修改的重点。此设计实现评价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高度融合,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改的目的,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另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阅读教材的情况。很多学生的审题能力欠佳。教师需要让习作教学回到原初,让学生去读教材,看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再加以指导引领。

(1.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   310012

2.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   310030)

猜你喜欢

事例选材预设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