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合作进入“常态化”
2016-12-06徐方清蒋涛
徐方清+蒋涛
无论是拉美国家政府或是民间,对于同中国合作的必要性已经形成共识;
无论政府怎样更迭,都对合作影响不大
当地时间11月21日下午3时50分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秘鲁国会主席萨尔加多共同步入秘鲁国会全会大厅。在萨尔加多致欢迎辞并授予习近平秘鲁国会最高等级荣誉勋章“大十字勋章”后,习近平发表演讲,就共同打造好中拉命运共同体提出四点建议。
11月17日至23日,习近平应邀对厄瓜多尔、秘鲁、智利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习近平以中国国家主席身份第三次到访拉美。此前的2013年初夏和2014年7月,习近平分别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以及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等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了首次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
在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举行首次集体会晤期间,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中拉“五位一体”的合作新格局,打造中拉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此外,双方还确立了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这意味着中拉关系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习近平的直接推动下,2015年1月,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形成了《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等一系列重大外交成果,中拉关系由此进入整体合作和双边合作并行互促新阶段。
“太平洋之旅”
2016年9月,秘鲁总统库琴斯基在上任仅仅一个多月后就对中国进行了访问,这也是其就任总统后的首次出访。不到两个月后,习近平应邀回访秘鲁。短短两个月内,中国和秘鲁两国元首实现互访,这不仅在两国关系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各国外交关系史中也不多见。
在中拉关系史上,智利则以数个“第一”一直走在发展对华关系的前列: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第一个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签署双边协议、第一个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2015年,中国在拉美的首家人民币清算行在智利成立。2015年5月,双方宣布启动中智自贸协定升级联合研究,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厄瓜多尔是习近平此次拉美行的首站。继2015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后,在11月17日至18日访问厄瓜多尔期间,习近平与厄总统科雷亚共同决定建立中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厄建交36年来,在涉及两国各自重大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双方都予以对方坚定支持。在科雷亚总统2007年就职后,他已两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15年,厄瓜多尔作为拉共体轮值主席国积极推动中拉共同体论坛的工作,为促进中拉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前两次访问相比,此次习近平主席的拉美之行,是特点鲜明、目标明确的‘太平洋之旅。” 浙江外国语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拉美学会副秘书长唐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除了APEC峰会是亚洲和太平洋领导人共商发展大计的盛会之外,秘鲁、厄瓜多尔、智利三国都是重要的太平洋国家,也是中国在拉美的重要伙伴。
在APEC的21个成员中,有墨西哥、智利和秘鲁三个拉美国家,智利还是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的四大发起国之一。2011年,秘鲁、墨西哥、智利和哥伦比亚四个太平洋国家发起成了“拉美太平洋联盟”,其人口达2.06亿,GDP(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整个拉美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该地区贸易总量的一半以上。此后,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被接纳为候选成员国,并吸纳包括中国在内的近30个观察员国,有力推动了拉美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在21世纪,拉美太平洋国家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而拉美国家也想抓住‘太平洋世纪的历史机遇,提升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唐俊说。
但与此同时,当前拉美正面临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局。在难民危机和英国脱欧等事件的影响下,欧盟投放在拉美的精力明显减少,而在竞选中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孤立主义”倾向的美国候选总统也让拉美国家感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和欧洲这两个传统上对拉美产生着巨大影响的外部力量的变化,让拉美国家更多地将视野投放到新兴经济体,其对中国的重视程度整体上也有了大幅提升。
习近平在秘鲁国会的演讲中也指出,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如今的中拉合作更加强调整体性,并且在经济合作的分量没有下降的情况下,人文交流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郭存海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人文外交”正是习近平此次拉美之行的主要亮点之一,“有两场外交活动种特别引人瞩目:一是同秘鲁总统库钦斯基共同出席在首都利马举行的中拉文化交流年闭幕式,一是在智利出席中拉媒体领袖峰会开幕式。”
扎根拉美
当地时间11月18日,习近平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同厄总统科雷亚共同出席中方援建的厄瓜多尔公共安全应急指挥中心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以及乔内医院奠基、科卡科多-辛克雷水电站竣工发电视频连线活动。
自2010年以来,一批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大型投资合作项目稳步推进,如中国与厄瓜多尔的水电合作项目,中国企业在秘鲁的矿山项目和在巴西的电力项目,中国与哥伦比亚合作的工业园区和农业综合项目等。在习近平此番访问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期间,中国还与这三个拉美国家分别签署了多项双边合作协议。
“中国同拉美的经济合作已经出现了一个高潮。”11月22日下午,上午刚刚从厄瓜多尔返回北京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东升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承建的科卡科多-辛克雷水电站位于厄瓜多尔纳波省与苏坤比奥省交界处,距离首都基多约150公里。11月18日,在习近平和科雷亚的共同见证下,这个被科雷亚称为“厄瓜多尔第一工程”的巨型水电站正式宣告竣工。该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50万千瓦,接近小浪底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发电量可满足厄瓜多尔近40%的电力需求并出口哥伦比亚。
不过,在2009年辛克雷水电站项目合同正式签署甚至是次年项目正式开工后,厄瓜多尔方面还有很多人觉得这个项目不可能取得成功。“当时他们对于中国实力的认识是欠缺的,对中国同拉美的政治关系、对中国企业都不信任。”宋东升回忆道。
此外,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拉美距离中国遥远,这是个很大的挑战。这种遥远不仅是地理上的,还是法律、文化和体制、思维方式上的。因此,宋东升建议,中国企业如果要去拉美,需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较高的国际化程度、善于学习、技术和能力强。
“拉美可以说是欧洲人的拉美,欧洲殖民者打造了一个以欧洲文明为基础但又与之有所差别的拉美文化和法律体系。”宋东升说。
但当时拉美深陷金融危机之中,中等收入陷阱导致经济发展滞缓,基础设施欠账很多,拉美多国都将扩大出口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振经济的重中之重。而中国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以及“从A到Z的最全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体系”,在中国政府的战略引导和支持下,凭借着强大的资金优势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迫切现实需求,中国企业进入拉美已经从最开始的孤军奋战走向了常态化。
“拉美国家的需求同中国企业的能力和愿望间刚好达成了一种契合。”宋东升说。这种常态化的表现是,无论是拉美国家政府还是民间,对于同中国合作的必要性已经形成共识;无论政府怎样更迭,都对合作影响不大,合作的稳定性已经明显增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长、研究员孙岩峰也认为,在当前的拉美,搭上中国发展的“快速列车”,与中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已成为主旋律。
“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口总额将达到8万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将达到6000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习近平在秘鲁国会的演讲中指出。
从2000年到2014年的15年里,中拉贸易额从126亿美元增加到2635亿美元,增长了21倍。如今,中国已经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拉美也成为仅次于亚洲的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在此基础上,中拉双方对发展双边合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孙岩峰指出,拉美国家希望中拉经贸合作领域逐渐从传统的农业和能源矿业项目向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等领域延伸,以期形成更多层次、更宽领域合作新格局,并希望中拉贸易结构从原有的拉美对华出口原材料、向更多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转变。而中国面临国内优势产能过剩和拉美“再工业化”的强烈需求,也希望能通过国际产能合作,为拉美带去更多资金、技术和生产能力,将中拉利益共同捆绑在全球产业链上。
“大家都知道,拉美是地瓜等薯类作物的原产地,我特别爱吃这里的地瓜土豆。”当地时间11月19日上午,习近平出席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你看那个地瓜,它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块茎始终长在根基位置。同样道理,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将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