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学习平台APP设计

2022-05-30徐培华武艳虹咸阳师范学院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爱好者互联网+传统

徐培华 武艳虹 咸阳师范学院

1 设计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出中国文化软实力是影响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关键因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建设重点。值得重视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有其固有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目前传统文化教育主要采用经典朗诵、公益讲座及主题活动方式开展。

当今世界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文化传播,能够较为轻松地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我们主张通过互联网平台APP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播,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走近百姓,走向世界 。

2 开发现状

为有效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互联网+”充分结合,开发类型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类 APP 平台,可以借助大数据服务范围广、形式新颖生动的特性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近年来,传统文化类 APP 平台开发和应用发展较迅速,产生了不少不同类型有影响的平台。

“传统文化大家学”App 是一款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应用平台,用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还可以通过在线答题的方式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但是这款软件只适合大学生,不适合其他年龄段的用户;“传统国学经典朗读”APP 是童声真人朗读,内容丰富,操作简单,但这款软件只适合儿童,只用于儿童背诵诗词,同样不适合其他年龄段的用户;“西窗烛”APP 是很好的古诗词学习工具,页面简洁,没有广告,不足之处是诗歌不全,内容知识点不能及时更新;“中华经典藏书”APP 是传统书籍阅读平台,不足之处是一些书籍没有录入;“内观传统文化”APP 汇聚多位业内导师及传人,却因为视频收费贵让一些传统文化爱好者望而却步。

目前主流的学习平台均是综合型平台,类型复杂,对传统文化各相关领域的专业细分不足,种类不齐全,难以满足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多样化需求,忽略了不同学习者对文化元素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综合性不佳,用户体验较差,导致难以吸引受众。加之文化行业与互联的网融合度较低,制约了文化行业的发展。受众淹没在众多的学习平台,带来选择困难 。调查发现,目前绝大部分人会选择一到两个方向进行学习。因此,首先我们要明确各内容领域在学习者中的受欢迎的程度,弄清哪些是比较受欢迎的,哪些是相对没有引起受众共鸣的,明确了这一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宣传推广。

表1 学习传统文化APP 优缺点

互联网能够使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有所革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而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合理利用互联网可以极大活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互联网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背景下,将传统教学模式转换为更加符合学习者的互联网多媒体学习模式,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让学习者始终具备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有意义。

针对目前市场已有的传统文化学习APP,笔者尝试对传统文化学习平台资源进行一定优化和改进,设计构想出一款全新的传统文化学习APP。此APP 将服务范围扩大到所有传统文化爱好者,将传统文化内容涵盖到尽可能多的方面,比如琴棋书画、民间手工艺、中国武术、中国戏剧、传统美食等。主张为消费者提供种类丰富全面、更具专业性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同时与消费者之间搭建有效沟通的桥梁,促进文化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价格方面,针对青少年与老年人采取专门的优惠措施。

3 设计实现

此APP 适合于所有的传统文化爱好者,让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视频资源。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将视频内容进行准确分类整理,以方便用户快速找到各类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并对当前的视频浏览平台上加以改进,努力创新,完善包装,积极推送,更好地为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服务 。

我们通过与高校合作整合资源,邀请高校的名师录课,集合传统文化的各类讲座,与资深人物合作拍摄学习视频等,并由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制作、后台统一上传发布,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视频。将传统文化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表达方式与APP 进行融合,并与APP 用户实现良性互动。

此APP 主页面分为课程、学习、搜索、我的四个模块。在登录时我们将根据客户的身份、年龄、爱好提供优质视频。

“课程”,这一模块分为精品公开课、超值体验课、优惠拼拼课。精品公开课,“精品”是指视频质量,主要服务于老年人与青少年,内容以名校教师慕课为主,以威望人士慕课为辅。所有上传的视频都将经过严格审核,保证每条视频的质量。超值体验课,“超值” 是指折扣丰厚,主要面向中年人,可向客户优先提供体验视频,若客户确定购买则价格将会更加优惠,另外已购视频可永久观看。“优惠拼拼课”,其中优惠是指价格优惠,可通过拼单的方式进行购买。

“学习”,模块分为我的收获、课币兑换、已购课程、我的收藏。课币兑换,指通过分享课程、完成课后作业、分享收获等方法获得课币,已获得的课币可用于积分、更换头像等。已购课程即为已经购买的课程,以及将要购买的课程。我的收藏为视频内容,实行老年爱好者免费制度,老年人经过实名认证后获得终身免费查阅全部资源的权限;学生半价制度,考虑到学生收入来源较为狭窄,经过实名认证后会员将半价收费。

“搜索”,模块为新手须知、精选视频、全部视频、我的关注。新手须知,主要帮助大家更好地熟悉操作流程;精选视频,将根据客户上传的资料提供播放量、下载量、购买量三高的视频;全部视频,是根据客户上传的资料我们可提供的所有视频;我的关注,客户可以关注自己喜爱的播主,还能通过播主的界面去搜索其他课程。

“我的”,模块分为昵称、头像、用户名、性别、生日、个性签名等等,让客户充分实现个性化。

4 创新之处

图1 主页面模块示意图

(1)独特性。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宗旨,从共识性的神话中挖掘其背后的意义,从古老的传统中找到隐含的智慧,根据每一位传统文化爱好者的需求提供优质视频。新人在注册成为平台用户的过程中,我们会进行一个初步个人信息整合,根据基本信息与大数据智能分析出喜好,实现精准内容推荐。提升受众的接受能力,使其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而产生主动了解之感。

(2)创新性。在当前的视频浏览平台上加以改进创新,完善包装,积极推送,更好地为传统文化爱好者服务。视频的内容将以传播传统文化知识为主。虽然学习传统文化的人数多,但是爱好者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文化内涵还比较陌生。用户可以通过在我们平台的学习,以图、文、视频并茂等多种形式了解到更多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也能跟随名师在平台线上一起更深入地学习,深化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

(3)专业性。通过与高校合作邀请高校的名师录课、集合传统文化的各类讲座、与资深人物合作拍摄学习视频等整合资源,并由专业技术人员制作、后台统一审核上传视频,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视频。相比现有的一些视频学习软件,它方便用户快速搜索,提高学习效率。

5 发展规划

5.1 初步阶段

关注受众(消费者),加大宣传力度。了解不同领域内学习传统文化的人数比例、学习途径、面临问题等,采取相对应措施吸引消费者,与其他学习平台名师取得合作,提升知名度。树立平台品牌自信,让受众(消费者)信赖平台。与优质文化公司、教育培训机构和文创产品制造商进行线下合作,积极筹备线下活动,如制作文创产品、线下教学、书画等才艺展示。全面生动地展示不同传统文化背后的价值、发展历程以及艺术特点等,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同时有力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5.2 中期发展

初步阶段之后,坚持起步阶段的方针,不断完善和升级基础设施,以便适应市场发展规律和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加强平台技术升级,其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技术的提升是平台的重中之重。随着平台的逐步发展,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并利用数据匹配视频供应者和学习需求者,从而提高平台的服务质量,满足不同领域学习者的需求。及时处理消费者来信来访,解答消费者的咨询。

5.3 长期发展

坚持平台服务理念,将视频学习作为核心服务,持续进行技术的提升、市场的开拓、技术人才的引进,平台的建设以及产业链的完善等。工作重点是提高数据收集、分析技术以及风控技术,以两年收集的数据作为基础投入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对客户进行人性化的服务。同时开发 APP 和微信公众平台,为受众提供更多学习渠道。

6 带动就业前景分析

6.1 发展前景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传统文化应用用户规模达到2.86 亿人,增长率为56.8%。同时, “互联网 +”能为传统文化教育的进行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互联网+”传统文化产品进一步完善,用户普及程度将持续走高,未来“互联网+”传统文化应用用户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文化也在朝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迈进,传统文化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图2 2013—2018年互联网+传统文化用户规模

6.2 就业前景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文化传播就业范围狭小,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此平台可提供就业岗位,带动社会就业规模,为传统文化爱好者、名师提供兼职的就业机会。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丰富消费者的精神世界,培育高尚的道德观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将美感体验在技能学习中转化,让消费者觉得学技能也是一种乐趣。

中华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与积聚,每一个传统习俗及手工艺术都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在经济水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

猜你喜欢

爱好者互联网+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美食爱好者的随笔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直播答题爱好者
清明节的传统
相声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