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国际流行前沿,时尚设计成为海派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2023-01-06卞向阳东华大学
卞向阳 东华大学
上海自2010年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以来,设计产业蓬勃发展,“设计之都”建设成效显著。进入新发展阶段,上海近期发布了《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为此在市经济信息化委的指导下,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开展了“上海设计大家说”主题活动,邀请设计领域的15 位领军人物,从设计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打造活力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点亮市民美好生活、铸造上海城市品牌等不同角度,分享他们的精彩观点,共同为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言献策。本文正是“上海设计之都”对卞向阳教授的采访。本刊得到了“上海设计之都”与卞向阳教授的授权对本文进行转载。
01
上海设计之都:上海作为“设计之都”,在时尚设计方面有哪些前瞻性的思考? 上海要成为第六大时尚之都,还有哪些具体的工作要做?
卞向阳:
在上海的“设计之都”建设中,时尚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尚是上海最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显性要素。上海作为“设计之都”,以“设计点亮生活”为方向,充分发挥设计赋能作用,使得上海时尚进一步发扬其融汇中西、贯穿古今、勇于创新的特性,以上海时尚的名义,站立在国际流行的前沿,引领中国时尚,同时,给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赋予了亮丽色彩,成为海派文化的代表性符号。进入21世纪以来,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时尚之都”已经成为上海的发展目标和社会共识。
2011年,由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联合东华大学和当时的上海纺织控股集团,编撰出版了中国第一套《时尚产业丛书》,它首次正式提出时尚产业的观念,分析了时尚品牌、时尚产业和时尚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律,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时尚之都”建设和时尚产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比照五大时尚之都,我们再来看“上海时尚之都”的建设,我一直认为上海距离“国际时尚之都”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或许很漫长,走起来可能还很艰辛。巴黎、伦敦、米兰、纽约、东京五大时尚之都,都是国际级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航运、科技中心城市。国际时尚中心城市建设,就是要为都市营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精彩氛围的生活情境。对标“时尚之都”的构成要素,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我们要踩准新时代的发展脉动,弘扬“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发挥我们自身的原动力,在科技和文化的双重支撑下,进一步实现设计赋能、时尚策源,将“上海时尚之都”建设从城市战略的高度再求新发展,在国际时尚产业链和价值链上再上新台阶。
02
上海设计之都:近年来,上海时装周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巴黎、伦敦、米兰、纽约之外的第五大时装周,它的国际影响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除了上海时装周,上海还有哪些重要的时尚活动?
卞向阳:
上海时装周起始于2002年,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95年开始的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依托中国整体国力和上海城市的迅速发展,上海时装周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关注,在外国人眼里,它就是中国时尚,尤其是中国时装发展方向和潜力的缩影。首先是上海时装周形式上的创新,近年来,上海时装周在保留走秀的传统形式的同时,针对中国青年设计师与产业链和消费者对接的需求,将Showroom 展(展示订货)形式纳入到时装周之中,创建了时装周的2.0 模式。第二,上海时装周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疫情期间仍然保持着每年参与品牌超过100 家的规模,它不仅专注于对青年设计师品牌的关注,还通过特别活动的形式将中国品牌推向国际。最后,上海时装周的中国属性和上海属性特别受大家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上海时装周发挥了对接国际潮流,展现海派力量,影响中国时尚的多种功能。当然,上海时装周未来还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期待通过这个平台,能够进一步提升上海时尚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消费引领力。
着眼于用时尚事件推动时尚产业链融合以及与消费侧对接,上海近年来的时尚活动越来越多。比如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每年主力办“时尚100+”榜单推荐,用覆盖衣食住行的关于时尚观念、对标“时尚之都”建设的构成要素,通过行业推荐和社会评选,每年推出时尚产业各分支领域里的标杆性时尚空间、企业、人物、活动等。除此之外,时尚产业的每个分支产业,都有属性明确、特征显著的标志性活动,其中也包括来自国外和外地的主办方在上海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比较典型的有上海时尚先锋大赏、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海国际美容化妆品博览会、中国(上海)家博会、国际珠宝展等等。由此构成了上海时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密集分布,充分发挥上海信息流通的优势,辐射全国、影响世界。同时,上海也曾经通过“爱丁堡艺术节·上海季”等活动在海外大力推广海派时尚。
03
上海设计之都:上海的时尚产业整体产业链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上海的时尚业怎样走一条“国际化和本土化”的道路?
卞向阳:
上海时尚产业链通过近年来不断整合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总体处于中上游水平。就国内而言,上海充分发挥了“时尚之都”的优势,通过时尚消费和时尚设计不断去拉动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时尚产业链在整合中的进步。目前上海时尚产业最大的问题,在于相对于上海对于优质时尚消费品的旺盛需求,本埠品牌的有效供给不足,而这也恰恰给上海时尚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上海自从开埠以来一直得西风东渐之先,上海时尚以国际化为基础,本土化为特色,形成了优雅、精致、适用的都市时尚传统,对上海的时尚产业而言,国际化和本土化一直是合二为一的发展方向。在上海,我们既能够看到各种国际著名品牌的最新产品,也能看到诸多国内品牌。但是,上海时尚产品的生意也是最难做的,并不是国外的最新产品就能在上海创下好的销售业绩,因为在上海的城市时尚传统的熏陶下,很多消费者都是有主张、要“腔调”的,哪怕是外地来客,过段时间也会被同化成为“新上海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创新未来,是上海时尚产业的精神内核。
04
上海设计之都:上海的本土时尚品牌目前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上海政府对本土时尚品牌提供了哪些扶持和帮助?
卞向阳:
上海目前的本土时尚品牌发展,总体而言是在不断进步,如果说过去我们处于追随国际潮流、发展本埠创新的阶段,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以本埠创新去影响国际时尚的新阶段。
比如,之禾(ICICLE)已经在巴黎开了第四家店,并收购了巴黎具有悠久历史的奢侈品品牌卡纷(CARVEN);复星集团收购法国的浪凡(LANVIN)并为其再造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这样的以中国本土时尚制造业的优势、上海对于时尚流行的敏感,结合国际成熟的品牌经验和设计能力,加入到国际时尚体系中去,逐渐提升自己的地位,是上海本土品牌建设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期待在未来的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之中,去精心打造一系列为全球所瞩目的,具有鲜明上海城市品格的时尚品牌。
在政策方面,上海一直支持时尚产业的创新发展,比如专门发布美丽健康产业、工艺美术品产业的发展规划等。时尚消费品行业的“十四五”行动计划也将适时出台。每个区都有关于扶植本土品牌的政策。长宁区则将时尚产业作为本区的特色产业。在资金方面,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城市,上海文创产业扶持资金、自主品牌专项资金等均对时尚品牌提供了导向性支持,通过政府导向,各类投资基金对于本土的时尚品牌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在“上海设计之都”建设十周年之际,复星的时尚发展基金也宣告成立。
最为突出的是,上海市政府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对于本土的服装品牌给予了诸多支持。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的建立和运营,就是受政府委托,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整合上海与时尚产业链相关的各个环节,使它更加有序,更加高效,更好地推动和扶持上海本土品牌的发展。
05
上海设计之都:您认为什么是海派文化中的时尚?在您看来,什么是国潮和中国元素?
卞向阳:
英国人曾经说,100 个人心目中有100 个哈姆雷特。说到“海派时尚”是什么,100 个人心中至少有101 个答案。如果说99 个人对于“海派时尚”各有看法,可能还有1 个人对于“海派时尚”的观念在不断变化。
我在2014年出版的《中国海派服装史》中对于“海派服饰时尚”曾经有一个界定,在此借用它来简单说明“海派时尚”,可以简单描述为“在上海近现代历史演进的背景下形成的,以上海大都市传统和商业文明为背景,追求以衣着装扮为核心的时尚美好的稀缺性竞赛”。
所谓的“国潮”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潮流;所谓“中国元素”就是一看就是“中国”的设计元素,它可能直接取材于中国传统,或者设计师对于中国传统的基于新时代的创造性发展、也可能是基于中国当下生活的新创造。后者是前者的必备要素。我本人更加倾向于用“国风”来指称具有中国元素的现代时尚,它包括忠实粉丝已经超过300 万的汉服、以旗袍为代表的新中装、在国际流行的基础上展现中国特色的国潮。我曾经两次策划组织“当代中国风格时尚设计大展”和相关学术研讨会;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也将择时推出国风联盟,让我们一起去打造具有中国风格、海派特色的国风新时尚。
06
上海设计之都:上海的时尚设计教育如何服务于时尚产业的发展? 如何培养创新型的时尚设计人才?时尚设计教育如何融入城市的发展?
卞向阳:
上海时尚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高端时尚人才的缺乏,这就对上海的时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去研究、掌握设计时尚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产业发展为导向,规划不同层次的时尚人才教育布局,切实转换教育理念、提升师资水平、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文教结合、产教结合,推进继续教育,为时尚产业输送各类高水平人才。对于上海来说,时尚是流淌在城市血液中的天性,这就给时尚教育融入城市发展提供了天生巨大的情境优势。上海的时尚教育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的功能,服务于建设设计之都、时尚之都的宏观战略布局,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07
上海设计之都:上海时尚产业在数字化、高科技材料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经验? 上海时尚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卞向阳:
首先,上海正处于数字化城市的转型过程之中,上海的时尚产业一直关注产业链的数据化,以及与消费者之间的数字化链接,尤其是在抗疫的形势下,数字化节奏快速提升,利用数字化的手段,使整个产业结构更加扁平化、高效化。与此同时,结合当代“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上海的时尚产业也开始有意识地去关注虚拟世界的构建,打造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连接,去占领未来虚拟世界的数字化高地。
第二,对于高新技术材料应用方面,借助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东风,上海的时尚产业一直在充分利用材料科技创新带来的一系列成果。比方说在冬奥会期间,大家都会特别关心如何将各种各样的保暖材料应用到时尚之中。冬奥会比赛用服装中的保暖材料,有一种就是嘉定一家企业发明和生产的,但是到赛场中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也会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各种各样新型的保暖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这两年都会成为时尚行业持续关心的重点。目前上海很多时尚产业消费者,都会去创造和消费这样的产品。
可持续发展方面,绿色、生态、环保已经成为上海时尚设计、生产和消费的新主题,但是要将它作为永恒旋律,防止其成为时尚口号,关键在于把握心理欲望和时尚消费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