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影响力的发展演变分析
2022-05-30张元梁
张元梁 ,平 杰
随着21世纪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科技全球化程度越来越明显,世界科技也因此进入“大科学”时代,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深,竞争也日趋激烈(袭继红等,2015;余新丽,2015)。科技全球化带来的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化也逐步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不断将研究视野放宽至国际范围,在紧随国际研究前沿动态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体育科研机构不断壮大、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国际期刊论文产出不断增加,一大批中国体育研究机构和学者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并在国际舞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体育科学研究日渐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与世界水平相比,在国际体育科学研究方面呈现出怎样的影响力?又在哪些方面与世界水平存在差异?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明晰我国当前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现状和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鉴于此,本研究旨在从国际视野出发,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对1980年—2018年间刊发论文的国际影响力进行深入分析。
1 科技成果国际影响力评价
一个国家(地区)在某个领域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走出去”;二是“走出去”之后被广泛关注和认同的程度(孙业红等,2013)。具体表现为研究成果产出数量、质量以及效率等方面,如公开刊发的国际学术论文、专利、专著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国际他引,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组织或国际期刊编委任职情况以及所获国际奖项等(Yang et al.,2010)。其中,学术论文是科研人员展示与传播其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多少和被他人引用频次的高低,尤其是被国际论文引用频次,都体现了科研成果的传播过程及其学术影响力的大小。目前,多数学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指标与方法对我国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进行定量分析。从以往研究来看,在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方面的指标主要有国际论文刊发量、被引用频次、被转载量、高被引论文数、H指数、创新能力指数(CA指数)等。侯海燕等(2018a,2018b)从国家(地区)、机构及作者3个层面,利用发文量和被引频次等指标数据,分别分析了中国科学学和科学计量学领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张凌云等(2016)从发文量、高被引论文和国际论文期刊分布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旅游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周升起等(2017)选取发文量、被引频次及H指数等指标,考察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李元(2012)从发文量、期刊论文影响因子分布、研究方向的被引量区间分布等方面,对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在期刊国际影响力评价方面的指标主要有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即年指数和特征因子等指标。韩玺等(2017)利用引文分析法对4种国内情报学核心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进行对比分析。也有学者依据国际期刊编委数据进行分析,毛一国等(2017)依据SSCI期刊编委的相关统计数据,对中国、日本、印度3国社科研究国际影响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此外,还有学者针对学术图书的国际影响力进行分析,许洁等(2017)借助Springer Na‑ture集团旗下的Bookmetrix平台数据,利用引文、在线提及、读者、评论和下载量等指标,分析了中国人文社科学术图书的国际影响力。学者们从不同视阈、不同角度,采用不同评价指标对各自领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进行分析,为本文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影响力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和借鉴。本文将从中国体育科学发文量与总被引量演变、国际战略地位演变、期刊及研究方向分布等方面,分析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影响力的发展演变。
2 数据来源与检索
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检索平台上,选择高级检索:“WC(WOS研究主题类目)=sport sciences,时间跨度=1900—2018年,语言=English,文献类型=article,数据库=SCI‑EX、SSCI和A&HCI”,共检索得到261 977条记录[由于WOS中仅对SCI论文设置“sport sciences”主题类目,因此本文数据检索结果包括所有体育科学SCI论文及SCI和SSCI(A&HCI)双收录论文,不包括部分不属于双收录的SSCI和A&HCI论文]。利用检索平台中的精炼分析功能,得知中国共有7 366篇论文(此数据包含中国港澳台地区),其中最早1篇论文是由上海交通大学石中瑗等人于1980年发表在Scientia Sinica期刊上。因此,将检索时间跨度调整为1980—2018年,共检索到247 826篇文献,并以.TXT纯文本格式下载所有论文的全记录题录数据,再借助Bibexcel、Excel、TDA等文献统计软件对论文题录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体育科学发文量与总被引国际影响力的演变特征
研究采用发文量和总被引用频次两个指标的绝对数量及国际排名来分析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产出贡献与产出国际影响力,并根据各指标数据量的变化情况,将1980—2018年划分为萌芽期(1980—1999年)、初长期(2000—2007年)和快速成长期(2008—2018年)3个发展阶段。
从中国发文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演变来看(图1),2000年以前是中国国际体育科学研究的萌芽阶段,发文量增长速度缓慢,各年发文量都在100篇以下,低于世界平均发文量。2000—2007年进入初长期,发文量逐步攀升,逐渐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并在2002年首次超越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以后,中国国际体育科学研究进入快速成长期,发文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刊发492篇,是2007年发文量的2.6倍,位列世界排名第6。2010年更是迎来近10年的发文顶峰,刊发1 297篇,位列世界排名第2。在快速成长期,中国发文量世界排名保持在前10。
图1 中国发文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演变情况Figure 1. Evolution of Chinese Circulation and World Average
从中国总被引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演变来看(图2),在萌芽期中国论文的国际影响力较弱,总被引量仅为5 856次,在世界97个国家(地区)中排名在第18位。2000年进入初长期以后,中国论文逐步得到认同,总被引量达20 882次,在世界109个国家(地区)中排名上升至第15位,并在2003年总被引量(2 606次)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 305次)。2008年进入快速成长期以后,总被引量达到22 772次,在153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12位,各年度一直保持在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在2008年达到近10年以来的顶峰,总被引量达3 818次。
图2 中国总被引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演变情况Figure 2. Evolution of Chinese Total Cited Volume and World Average Level
3.2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战略地位演变特征
为更好展现中国体育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演变,本文借助战略坐标法对3个时间阶段中世界发文量排名前40个国家(地区)的发文量和总被引量的战略地位进行分析,并绘制各国国际影响力战略坐标图(图3~5)。图中X轴表示发文量,Y轴表示总被引量,气泡面积表示篇均被引量,并利用两个轴的世界平均值相交虚线将战略坐标图划分为4个象限,分别代表高产高影响力、高产低影响力、低产低影响力和低产高影响力4个方阵。
图3 各国家(地区)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地位战略坐标图(1980—1999年)Figure 3. Strategic Coordinate Ch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 Each Country(Region)(1980—1999)
在1980—1999年的萌芽期,共有97个国家(地区)在体育科学领域发表过论文,各国家(地区)平均发文448篇,平均被引12 304.71次,篇均被引27.45次。中国发表273篇,总被引5 856次,篇均被引21.45次,处于低产低影响力的位置象限。该时期处于高产高影响力的国家有9个,分别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瑞典、日本和荷兰。其中,美国发文量与被引量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地区),成为国际最具影响力国家,发文量达26 194篇,总被引669 993次,篇均被引25.58次,发文量和被引量分别超出排在第2位的加拿大5.25倍和6.62倍。此外,处于高产低影响力位置象限的国家有3个,分别是意大利、芬兰和丹麦,其他85个国家(地区)都处于低产低影响力位置象限。可以看出,该时期国际体育科学研究成果贡献与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了少数发达国家。
在2000—2007年的初长期,国际上发表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国家(地区)上升至109个,平均发文573篇,平均被引14 058.5次,篇均被引24.51次。中国在该时期共产出1 146篇,被引20 882次,篇均被引18.22次,发文量和被引量均超越世界平均值,国际影响力战略地位实现了由低产低影响力向高产高影响力的发展跃迁。从图4中可以看出,该时期高产高影响力国家数量有较大提升,由萌芽期的9个上升至18个。18个国家又可以分成3个梯队,第1梯队是美国,发文量(28 612篇)和被引量(618 277次)均远超其他国家;第2梯队国家发文量和被引量均分别超过世界均值的10倍和6倍,包括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3个国家;第3梯队国家包括日本、法国、德国、荷兰、瑞典、中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瑞士、芬兰、新西兰、西班牙、挪威14个国家,其中,中国等后9个国家是新进高产高影响力国家。此外,希腊和巴西两国步入高产低影响力位置象限,其他89个国家(地区)仍处于低产低影响力位置象限。
图4 各国家(地区)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地位战略坐标图(2000—2007年)Figure 4. Strategic Coordinate Ch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 Each Country(Region)(2000—2007)
在2008—2018年的快速成长期,国际上刊发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国家(地区)继续上升至153个,平均发文820篇,平均被引4 995.11次,篇均被引6.09次。从图5中可以看出,该时期世界各国体育科学研究高速发展,步入高产高影响力行列的国家攀升至27个。中国在该时期共产出5 942篇,被引22 772次,篇均被引3.83次,发文量和被引量分别超过世界均值的7.25倍和5.02倍,国际影响力战略地位继续在高产高影响力国家行列不断攀升。从高产高影响力的梯队情况来看,第1和第2梯队与前期相同,而第3梯队的国家迅速上升至23个。此外,以色列上升至低产高影响力方阵,波兰也上升至高产低影响力行列。
图5 各国家(地区)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地位战略坐标图(2008—2018年)Figure 5. Strategic Coordinate Ch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 Each Country(Region)(2008—2018)
从3个时期各位置象限的国家(地区)分布演变来看,1)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地区),成为国际体育科学研究最具影响力国家;2)随着科学研究全球化程度不断深入,世界各国逐步将学术研究视野由本国扩展至国际范围,跨国学术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多,加速了科研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逐步转向多国均衡竞相发展的态势;3)中国在进入21世纪以来,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产出贡献和影响力迅速提升,虽然在发文量和被引量上逐步踏入高产高影响力国家行列,但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而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够处于领先地位,除体育学科自身发展优势外,还源于英语作为母语的语言优势。
3.3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机构国际影响力特征
在2008—2018年,世界共有26 448个科研机构在体育科学领域刊发国际论文,其中,产出论文有被引的机构共20 306个。发文量排名世界前5位分别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1 839篇)、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1 499篇)、巴西圣保罗大学(1 461篇)、美国华盛顿大学(1 446篇)及美国匹茨堡大学(1 329篇)。国际被引量世界排名前5位分别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18 564次)、美国华盛顿大学(16 017次)、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14 798次)、美国匹兹堡大学(11 756次)及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11 668次)。
在该时期,中国共有1 530个研究机构有论文产出,其中有被引的机构共821个,研究对中国内地(大陆)前30位高产高被引体育科学研究机构发文量和被引量的情况进行了统计(表1),从高产高影响力研究机构来看,分别有20个机构的发文量和6个机构的被引量进入世界排名前5%。其中,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等5所大学的发文量,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的被引量更是进入世界排名前3%。这些中国体育科研机构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并成为国际顶尖级的体育科学研究力量团体。在研究机构性质上,体育类专业院校、综合类高校、医学类专业院校、部分医院及体育科研院所构成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团体。其中,体育类专业院校有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等5所,医学类专业院校有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11所,综合类高校有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20所。
表1 中国内地(大陆)前30位高产高被引体育科学研究机构分布情况(2008—2018年)Table 1 Top 30 High Yield and High Cited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Mainland China(2008—2018)
随着体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研究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诸多方面也逐步与医学及其他综合类学科产生交叉,从而使研究视野与范围得到不断扩充与发展,为体育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力量。因此,提升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影响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多学科科研资源与信息的互动融合,并深入开展不同学科、不同地域科研机构间的交流合作,从而为体育科学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研究视野与平台。
3.4 中国体育科学高影响力研究成果的期刊分布特征
中国在1980—2018年产出的7 366篇论文刊发在国际133种期刊上,表2、表3显示了中国论文影响因子最高和发文量最多的前10种期刊。其中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是英国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与Research in Sports Medicine,分别共刊发66篇和43篇文章;中国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美国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与美国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分别刊发913篇和392篇论文。此外,通过对期刊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发现,这些期刊所属一级大类学科都为医学类,所属二级小类学科包括运动医学、生理学、骨科学、免疫学、康复医学、外科学、心理学、工程生物医学和神经科学等研究方向。
表2 中国体育科学论文的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分布(1980—2018年)Table 2 International High Influential Jour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Sports Science Papers(1980—2018)
表3 中国体育科学论文的国际高发文量期刊分布(1980—2018年)Table 3 International High Volume Jour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Sports Science Papers(1980—2018)
从中国体育科学高影响力研究成果的期刊分布来看,高影响因子和高发文量期刊都集中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而这些国家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影响力同样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因此,提升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除加强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国际刊发量外,还需加强国内期刊国际化的建设与发展,使更多国内体育期刊走向国际舞台,并争取进入国际权威期刊行列,以提升我国体育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3.5 中国在不同体育科学研究方向的国际影响力特征
根据WOS数据库中研究主题类目下的研究方向字段,可以获得中国体育科学研究论文在不同研究方向的国际影响力情况(表4)。从发文量情况来看,世界体育科学研究重点集中在骨科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心理学和社会科学-其他5个领域,发文量超过2万篇,而中国在该5个领域中,除运动生理学外其他4个领域的发文量排名均进入了世界前10。此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在体育教育教学、儿童体育、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体育统计学5个领域的发文量占据绝对优势,占比超过世界15%,排名在世界前2位。然而,从世界发文量排名来看,这几个领域均不是国际体育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从被引量情况来看,中国除一般内科学和体育社会学2个领域外,其他领域被引量都超过了世界被引平均水平,其中被引总量排在前3位的是骨科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康复学,被引总量超过了5 000次。
表4 中国在不同体育科学研究方向的国际影响力情况(1980—2018年)Table 4 Chines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in Different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Directions(1980—2018)
综合发文量和被引量情况来看,中国在运动神经科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系统工程学、社会科学-其他、运动生物力学、计算机科学、老年运动医学、体育统计学、材料科学等9个领域的影响力都进入了世界排名前10位,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研究领域。其中,中国在运动生物力学领域被引总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为世界均值的17.02倍,具有非常高的国际影响力。
表5显示了中国在各研究领域的被引频次区间分布情况,中国7 366篇论文中共有3 577篇零被引论文,占总量的48.56%。其中,被引用频次主要集中在50次以下,占总被引文献的97%。被引量在1~5次的文献共1 728篇,占总被引文献的44.92%;被引量在1~10次的文献共2 425篇,占总被引文献的63.04%;被引量在1~20次的文献共3 081篇,占总被引文献的80.09%。被引量在20次以上的文献共708篇,占总被引文献的18.4%。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前20%的1 473篇文献,共被引用41 357次,占总被引频次(49 972次)的82.76%,这与加菲尔德总结的二八法则(即20%文献占据80%的被引频次)基本吻合(张良辉等,2015)。另外,被引量超过50次的文献集中在骨科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学、外科学、运动神经科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系统工程学、社会科学-其他、体育健康与环境及运动生物力学等10个领域。
表5 中国在不同体育科学研究方向的被引频次区间分布情况(1980—2018年)Table 5 Distribution of Cited Frequencies in Different Research Directions of Sports Science in China(1980—2018)
中国高被引论文与世界领先国家相比(表6),中国7 366篇论文中共有3 577篇零被引论文,占总发文量的48.56%,总被引频次为49 972次,篇均被引6.78次,而世界247 826篇论文中共81 214篇零被引论文,占总发文量的32.77%,总被引频次为3 670 426次,篇均被引14.81次。此外,在高被引文献数量上,我国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虽然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有较大的增长趋势,但是,零被引和低被引论文较多,高被引论文偏少。因此,我国的高影响力论文产出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6 中国高被引文献与世界领先国家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High Cited Litera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s Leading Countries
4 结论
中国体育科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世界体育科学研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本文以WOS数据库数据为依据,对中国学者刊发的体育科学论文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影响力经历了萌芽期、初长期和快速成长期3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发文数量逐年攀升,2002年发文总量首次超越世界平均水平,2010年发文量达到近10年顶峰,排名升至世界第2。高质量论文数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03年总被引量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并在2008年达到近10年来的顶峰,国际影响力战略地位步入高产高影响力国家行列。表明,中国在国际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不仅展现在数量增长,而且论文质量也同步提升,研究成果及所作出的贡献逐步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同。2)高影响力科研机构数量逐步攀升,一批诸如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国际高影响力的体育科研机构,凭借高产和高质的论文成果跻身世界顶尖级研究机构行列,成为国际顶尖级的体育科学研究力量团体。体育类专业院校、综合类高校、医学类专业院校、部分医院及体育科研院所构成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团体。3)从研究成果的期刊分布来看,高影响因子和高发文量期刊都集中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体育科学研究国际领先国家;从研究方向分布来看,中国在运动神经科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系统工程学、社会科学-其他、运动生物力学、计算机科学、老年运动医学、体育统计学、材料科学等9个领域的影响力都进入世界排名前10,其中,运动生物力学领域被引总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21世纪以来,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步入新时代,并逐步迈向国际化研究道路,国际影响力进入高产高影响力国家行列。然而与世界领先国家(地区)相比,我们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间,如零被引和低被引文献偏多,全球广泛认可和关注的高被引文献偏少,缺少国际体育科学权威期刊,各研究方向国际影响力存在一定不平衡性,并与国际重点研究领域差别较大等。因此,我们认为至少还需从以下3方面来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水平:1)进一步拓宽国际研究视野,加强和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国内各领域研究与国际前沿相接轨;2)进一步加强研究型人才培养力度,以培育和支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体育科学研究人才,来服务和支撑我国科技强体的战略发展目标,并将更多具有原创性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推向世界舞台,以在国际体育科学学术界博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3)进一步加强国内期刊的国际化建设与发展,使更多国内体育期刊走向国际舞台,并争取进入国际权威期刊行列,以提升我国体育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