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育人: 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2022-05-30陈海宁
[摘要] 班主任在育人过程中,塑至善之师,润臻善生命,育向善少年。坚持以和善施教,以和善载道,以和善育人,产生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无限动能,从而使学生提升善的品质、培养善的本领,行和善之事, 达和善之境,做向善少年,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社会,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到达至善至美的境界。
[关键词] 班主任;和善育人;核心素养
《说文解字》:“善,吉也。”古字“善”,上面的“羊”表示吉祥,下面两个“言”表示说话,有善良、善行、善待、亲善、慈善、诚善、至善、善言之义。“上善若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之初,性本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古以来,“善”是一种追求至上品德、修身养德的行为,亦是目标。
“和”,和悦、和润、和顺、和谐、和美、和睦、和声、和合……“和”也是养成善德、实现自我修身行径与至上的目标。
“和”与“善”相辅相成,相依相伴。和善一直被視为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和黎民百姓对道德的质朴追求,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
育人,即抚养、教育,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因为对象是人,就应该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离不开和善。
从班主任角度来说,和善育人应该是指班主任坚持以和善施教,以和善育人,以和善载道,产生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无限动能,从而使学生提升善的品质、善的素质、善的本领,做和善之人,行和善之事,达和善之境。这是班主任执着追求的美好德育境界,这种美好境界往往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是和善育人品质的集中体现。
一、事善走向品善:析和善与人
人,从出生开始,就处在各种关系链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人……在所有的关系链中,唯有友善和谐,才能获得快乐幸福。和善既是一种极力追求的美好境界,也是通往美好境界的路径。追求和善与践行和善交互进行,方能编织出光彩夺目的灿烂生命。
1.乐善不倦——和美育心
和善,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家校之间,在教育生活过程中能够乐善不倦,用温暖的善心、善言和善举彼此熏陶、相互影响,总能够使人刻骨铭心,在和谐美好的教育环境、教育氛围中进行品格、品德、情感的修养,完成心有理想、胸怀善心的育心目标,促进学生成为一个有和善之心、显和善之德、为和善之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至善追求——和润立德
和善,是道德规范的一面旗帜。当德育选定合适的场合,选择合适的时机,营造和谐的氛围,运用合理的方法,采用和悦的态度,表达亲和的期待,或许就能够创造和善育人的最美境界了。德育所追求的不是狭隘的个人私德,而是社会大众的、长远发展的大德,这样才能获得真正幸福与快乐。所以,我们所追求的德育必须建立在修德行善的基础之上。止于至善,立德树人,如此才符合新时代德育指导思想。
3.上善若水——和合塑魂
和善,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的内在体现。上善若水,像水那样,不与万物相争。心像水那样深沉,做事像水那样有条有理,遇到问题像水那样择机而动。这一切是和善态度的彰显,是和善行为的展现,是和善品格的养成,是和善灵魂的塑造,是核心价值的追求。
和善育人是班主任在长期的班级育人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品格、情感和精神,既是对待学生的一种教育行为,更是自身内在品行的体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的“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是可以通过有形的、和善的教育行为来实现的。
二、言善走向行善,塑至善之师
和善育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言善。《荀子·荣辱》有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老师在与学生相处中说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折射出教育的智慧。
在四年级教室里,坐在后面的学生在语文课上一直举着手,耐心地等待老师让他发言,可是一直到课堂快结束时他才有机会。该学生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早点喊我发言?”很显然学生不高兴了。老师面向学生笑着说:“虽然我之前没有请你发言,但是我一直关注着你,发现你听课很专心,而且积极思考、敢于发言。你要知道不是每次举手都有机会,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你看,正因为你一直举手,一直坚持,才有机会发言。”这样和善的话语抚平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一位具有和善品质的老师,其言语也会充满善意,无论是鼓励、表扬,还是批评、指正,都会循循善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倍感温暖。
和善育人,更高的境界是行善,和善而坚定,心向往之,行必所至。老师给予学生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认可,每一次耐心的期待,每一次细心的指导,每一次大度的包容,都是最美的善举,向学生传递着慰藉和力量。因为和善,师生之间多了尊重少了对抗,多了理解少了矛盾,多了温暖少了冷漠,多了和谐少了疏远。学生在这样的和善氛围中,更愿意养成担当、感恩、友善的优秀品质。
这就需要我们坚守立德树人的理念,内在雅正, 外在行善。学校开展的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教学竞赛、师德培训、教研活动等,都可以实现团队合作、整体提高,多方面、分层次、高标准地提升教师和善育人的专业素养。和善育人是一种德育实践,在这样的实践中,又可以实实在在地促进教师和善育人品德的修炼与发展,提升教师“教善、善教、循循善诱”的教育素养,成为至善之师。
三、凸善走向创善,润臻善生命
班主任日常工作繁多,但并不杂乱,有经验的老师总能将件件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更精彩的是,他们可以抓住一切可用的时机或契机开展德育工作,凸显和善育人的魅力。冬天的早晨,学生到校,老师握握他的小手,亲切地说:“手冷吗?”中午吃饭时,老师走到学生身边问道:“饭菜够吃吗?”放学分别时,一个拥抱,一次击掌,一句“明天见”……一切都如春风般和煦,如阳光般温暖。
老师不仅要在教育生活中凸显和善理念,将个人的和善情感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还应该创造更多的和善教育契机,引导和激励学生们的和善情感发展,形成有生命质量的德育文化,让和善思想与情感在班级中创生,在教室中弥漫。
创造和善的德育环境、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师生关系,做到民主、让学、善导、赏识,尊重学生的差异,民主教学,善于引导学生,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有的班主任开设微课程“和善讲堂”,利用每次班会课前10分钟讲述身边的和善故事,有时教师讲,有时学生讲,有时播放视频,让和善的种子随着生动有趣的故事根植在学生的脑海中。我们追求“全科漫溯”的和善教育,发动班级科任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落实和善育人的理念,无论是体育锻炼、美术绘画、音乐练唱,还是英语表演、语文阅读;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还是课堂互动模式、合作模式;无论是教育言语、教学体态,还是问题引导、方法指引,都遵循和善育人的原则。在和善育人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教师的作用更隐性化,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一个人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幸福感,践行师生和善共学,润臻善生命。
四、善治走向养善,育向善少年
学校要打造有特色的高品质教育,班级要成为班风优良、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具有影响力的集体,班主任要追求和善育人的境界,要培养“身心健康、明德向善、富于创新、热爱劳动、各美其美”的新时代中华少年,这一切都要落实到班集体管理工作中。
晨读时,总会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优秀的班主任不会呵斥责罚,也不会纵容,而是捧起书一边在教室里踱步,一边和学生齐读,时而轻拍开小差的学生的肩膀,时而向读书认真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朗朗的读书声就会在教室回荡。这是善治。
《正面管教》一书中写道:“当你和善又坚定时,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所有问题,而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问题。”班集体中的善治不是一味地包容与放纵,而是在发现问题后采取合适、合理、合情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改善行为,让班级里的每一个成员萌生一股专注的“善气”,形成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的和善班风,让班集体成为养善的良好工具。
在各种节日开展和善主题班队会,举办与和善相关的影像拍摄、征文、演讲、诵读、绘画、宣传等活动, 可以增强学生和善体验,内化和善信念,外显和善言行。坚守立德树人的理念,科学治班,和善养德,坚持五育并举,环环相扣,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让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落地生根,育君子少年。这应该就是我们德育所追求的柔性境界。
和善之兴,有赖于育。育人之本,在于至善。
无论是塑造和善育人的至善之师,还是营造和善育人的氛围,无论是开展和善育人的活动,还是搭建和善育人的平台,最终目标都是育人和善。在和善、美好、温暖的境界中,老师、学生、家长彼此影响,培养一颗善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社会,到达至善至美的境界。
在優秀教师的心灵天空中,和善犹如点点繁星,闪烁着教育的情感之光、理性之光、真爱之光、信念之光、创新之光,点亮每一颗童心,让师生的胸膛更加充盈,描绘和善、和乐、和谐的美丽篇章,创造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1] [美]威廉·鲍威尔,[印尼]欧辰·库苏玛—鲍威尔.做一名高情商教师[M].张园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陈海宁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教师。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第三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小学组)一等奖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