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认识时间 认识人类文明

2022-05-29

广东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程院原子钟北极星

【院士介绍】

杜如虚:著名先进制造技术专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院长。多年从事制造工程及精密工程领域的研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教授,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2012年当选国际制造工程学会院士,2015年当选香港工程师协会院士,2017年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他在国际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480多篇,出版书籍6部,获得专利100多项;还曾经8次获得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2次获得香港工业奖。

【活动剪影】

2020年11月17日,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邀请杜如虚院士到广州第73中学开展讲座

【院士声音】

不同文明对时间有不同理解

人类文明的开始就是对时间认识的开始。到底什么是时间呢?对此,杜如虚院士认为,来自不同文明的人,不同地方的人对时间的看法不一样。在西方国家的文化中,都认为时间是单向的,一去不复返。而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是某些宗教会提到“来世”的概念,认为时间是循环的无始无终。而澳大利亚原居民文化中,甚至没有时间的概念,他们觉得时间是虚拟的。

古人观察日月星辰发明历法

人类计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万年。人类最早计算时间的方法就是问天,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判断时间的变化。日出日落视为一天,月圆月缺视为一月,四季更替视为一年。在远古时代,人们利用日晷来记录时间,即利用太阳一天变化产生的影子变化计时。到了晚上,通过观察星星来感知时间。古埃及人主要是观察天狼星,每年到了6月初,这个时间正是天狼星每天早上跟太阳一起升起的时候。罗马帝国时期,凯撒大帝征服了埃及,并将这一历法带到罗马,成为今天所说的儒略历。到公元1400多年,格里高利历出现了,并成为我们今天所用的历法(公历)。

杜如虚院士说,中国历法则与西方不同,中国人依据的是北斗星和北极星。北极星是一个特别的星星,在北半球看到北极星在地球的正北,别的星围绕着它旋转,中国人依此而有“斗转星移”的说法,指的就是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形成自己的历法,还有了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等计时方法。汉武帝刘彻设立了太初历,一年为365.2502天。从此开始,中国人有了二十四节气,并将立春作为岁首,这套历法就是中国的农历。

原子钟重新定义了时间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计时技术也不断地进步。首先是利用铜、铁等金属的导电性能,形成了谐振电路,后来又发明了音叉表。再后来,科学家又发现石英会产生压电效应,可制成谐振器,从而有了石英表的出现,其计时精度要高于机械表。计时精确度更高的是原子钟,原子钟是利用原子的特性原子振荡,其走时精确度可达到每三万年出现1秒钟的误差。也因此,时间被重新定义:一秒为铯原子钟振荡9192631770次的时间。

猜你喜欢

工程院原子钟北极星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热烈祝贺本刊编委孙立宁教授当选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深空原子钟或是未来太空导航新方向!更精准的计时将时间精确到极致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北极星
超高精度计时器——原子钟
南极星和北极星
为什么北极星看上去静止不动
周文斌教授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