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做创新路上的逐梦人

2022-05-29

广东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部兰州大学中国工程院

【院士介绍】

刘人怀:中国力学家和管理学家。196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先后在兰州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工业大学和暨南大学任教,1981年作为中国首批洪堡学者在西德鲁尔大学留学。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2000年又当选中国工程院管理学部首批院士。刘人怀是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1965年与叶开沅共同创立适于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的修正迭代法,系统创造性研究了六类典型板壳,建立弯曲、稳定和振动的非线性理论,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仪器仪表等工程设计。同时,创立实用厚板壳理论,在压力容器等工程中得到应用。先后参加我国东方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神舟飞船、航空母舰歼15舰载机等科研项目。

【活动剪影】

2021年5月11日,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邀请刘人怀院士到暨南大学附属中学开展讲座

【院士声音】

创新需要责任心、耐心和好奇心

刘人怀院士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成长故事讲起,提出开展创新需要“三心”:一是责任心,怀有责任心就是要学会坚持,创新需坚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将其完成;二是耐心,忍耐是成功的秘诀,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三是好奇心,创新是一种超前的思维,保持好奇心才能不断创新。同时,他认为创新还有三个条件——要有宽厚的知识积累、要勤奋、要善于抓住机遇。

刘人怀院士讲到,创新的核心要素就是要取得新的认识或获得新的成果,在突破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创新,包括新的科学理论、新的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制度等。刘人怀院士从自然科学的创新、技术和工程科学的创新、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等四个方面讲述创新,结合自己的经历,用鲜活的小故事让听众们感受创新的魅力。

“国家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党的指引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梯。刘人怀院士讲述了自己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下持之以恒开展科研工作,回忆了自己如何创新性攻克中国第一台生产航空煤油的铂重整装置、中国第一台最厚管板的高温高压换热器、中国第一个波纹圆板等研究中的有关技术难题,以及文革时期和下乡时运用创新思维救治垂危病人的经历,将自己的勤奋与努力用在国家需要的地方。

刘人怀院士勉励同学们在中学阶段一定要保持好奇心,珍惜中学时代,狠下苦功,打好基础,注意积累。创新是国家未来最重要的事情,在创新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要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刘院士谆谆教导同学们在探索未知世界中勇于创新,自觉运用创新性思维,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创新路上的困难,做创新路上的逐梦人,为民族争光。

猜你喜欢

学部兰州大学中国工程院
省林草局与兰州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素描作品选登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绘画作品选登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水粉作品选登
“做人首先要勤奋”——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建勋的长寿经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19 年上半年第二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中国工程院院士题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