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护理在胸外科重症术后呼吸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2-05-29冯明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3期
关键词:胸外科呼气用力

冯明明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胸腔作为人体保护器官,内含对人体而言十分重要的脏器,又以心脏和肺部为主。胸外科重症患者患病后应尽早进行治疗,避免出现不可逆性损伤,从而影响预后[1]。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工作也越来越趋于人性化,胸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根据医嘱和科室要求完成护理工作,更多需要护理人员结合自身经验和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更理想的护理,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提高预后[2]。护理本身是以人为本,在医疗水平不断发展的当下,针对性护理、个性化护理都表现出了自身优点。精细化护理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护理方法,主要是在护理中以更加仔细、更加结合患者实际需求展开的护理,从理论上分析,对胸外科完成重症手术的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能够很好的改善预后[3]。故本科室进行深入研究,现将具体研究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患者中,选择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选择40例为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83例观察组术后进行精细化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研究对象中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47.2±5.8)岁;疾病类型上:12例重度闭合性胸部损伤,9例肺癌,10例血气胸,10例食管癌;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33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47.8±5.6)岁,疾病类型上:23例重度闭合性胸部损伤,19例肺癌,21例血气胸,20例食管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获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书后进行本次研究。排除标准[4]:①语言功能表达出现障碍患者。②过敏或妊娠、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术后根据医嘱和科室要求,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关注,给予药物治疗,告知患者术后的呼吸道注意事项,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染。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护理。具体包括以下6个方面:①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胸外科重症患者在术后一般均是直接送至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到达病房后立即为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进行体位调整,以平卧位最佳,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因出现呕吐物或分泌物堵塞,造成患者的呼吸受阻。除科室要求外,每隔0.5 h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确认,待术后48 h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可每隔2 h完成一次生命体征的监测,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血压、呼吸频率等进行严密观察。②咳痰、吸氧的精细化护理。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功能受阻情况,在此情况下,术后应该重点给予患者呼吸道的护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不同浓度的吸氧护理,对患者的缺氧症状进行纠正。在吸氧阶段,护理人员应该在旁边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情况,避免因吸氧造成不良事件。吸氧过程中应重视湿化氧气,根据患者的面部情况和病情将氧浓度和吸入流量进行调整,使得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另外,患者口腔中若存在分泌物,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处理,并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体内痰液排出,降低呼吸道功能受阻的概率。③心理疏导上的精细化护理。患者入院时病情危急,手术后身体较为虚弱,易存在一定的负面情绪,包括恐惧、不安或焦虑等,护理人员应在患者苏醒后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对出现负面情绪的患者给予引导和缓解。患者因为对疾病的缺乏了解,认为自己病情严重,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使用温和、坚定的语言和介绍成功案例,对患者进行正确引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另一方面,向患者和家属发放健康知识的小卡片,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护理人员对表现出明显负面情绪的患者应该尤其注意,需要给予这类患者更多的关心和关爱,使得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爱护,对负面情绪严重的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咨询心理医师,从更专业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案,使得患者能够放下情绪,更加乐观接受术后的护理和安排。④胸腔闭式引流的精细化护理。患者术后进行胸腔闭合引流,能够很好地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护理人员除了完成日常的生活类护理,也应对患者的胸腔引流进行仔细观察,避免因为胸腔引流不当造成不良事件。其主要工作表现在:每日至少两次,对患者的胸腔引流进行检查,确认管道是否处于通畅状态,是否仍旧为密闭状态,连接是否稳定,水封瓶的内管应该在水中浸入3 cm左右。护理时需要协助患者翻身或更换体位,注意将引流管用夹子关闭,防止出现液体倒流的现象,液体倒流可能会造成胸腔感染。若检查患者的引流瓶出现损坏,或是连接处出现脱落,应该立即告知医师并更换引流装置。每日需要至少两次对患者引流管内液体的颜色、性质以及数量进行记录,对患者的负压波动和水柱波动情况进行记录和观察,注意患者的上下波动应在5 cm左右,波动过大可能提示患者可能表现出肺不张情况,未出现波动或波动过小提示可能患者肺部完全扩张。确保患者的引流管通畅。引流管除了护理人员的检查外,也应该告诉家属和患者,注意引流管是否处于通畅状态。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协助患者完成体位更换,并定时挤压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出现受压、扭曲或阻塞的现象。⑤呼吸功能康复的精细化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锻炼和早期运动,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进行吹气球循环和缩唇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因伤口疼痛造成胸式呼吸受阻,护理中应该加强患者的腹式呼吸训练,指导患者正确掌握腹式呼吸的重点,从而更好地选择鼻腔进行缓慢呼吸,确保肺泡的通气量。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运动。病情逐渐恢复后,应该鼓励患者尽早下床进行活动,术后36 h患者可适当进行坐起运动,导尿管拔除后可指导患者下床进行适当活动,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这对患者排痰和咳嗽都有很好的帮助。部分患者进行全肺切除术,需要静卧72 h以上,不可过早运动,否则会出现纵隔摆动。吹气球训练:患者深呼吸时可进行吹气球的循环,除改善患者的胸腔通气外,也对膈肌有很好的帮助,促使患者更好地将积液排出,预防肺部出现感染症状。缩唇式呼吸:患者行端坐或半坐后,进行鼻腔吸气,适当屏气后继续进行训练。训练以舒适度为宜,呼吸频率控制在1∶2即可,除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外,还能够增加气道内压,减少肺内的残留气体[5-6]。⑥饮食护理:患者术后由于活动不便、体能消耗大等原因,在饮食上需进行相关精细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术后各项指标,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食谱。术后12 h内应禁止患者食用任何食物;12 h后可以采取流食等形式,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治疗后3 d,适当将流食过渡到米饭等食物;患者需补充身体必须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饮食护理需嘱患者多食用牛奶、鸡蛋、蔬菜、水果等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食物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食物。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和护理满意度。呼吸频率正常范围12~20次/分、心率正常范围60~100次/分。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类。非常满意:患者对相关护理方法、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度、态度等具有非常高评价,护理过程中配合度非常高;满意:患者对相关护理方法、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度、护理人员态度等具有较高评价,护理过程中较为配合;不满意:上述无改善,护理人员态度散漫,患者不配合。护理有效率为护理显效:患者症状均已消失,有效:症状均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善。肺功能指标:1秒内呼出量、用力肺活量、1秒用力呼气量占呼气量比。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处理各方面数据,百分数表示计数数据,卡方检测,(±s)表示计量数据,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 经研究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8.80%(82/83);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7.50%(31/40);观察组数据相比较对照组较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50%(31/40),观察组为97.59%(81/8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2.3 两组患者呼吸改善情况对比 呼吸功能恢复、呼吸频率、心率对照组分别为50.00%(20/40)、(14.36±1.64)次/分、(74.12±1.65)次/分;观察组分别为75.90%(63/83)、(20.32±1.62)次/分、(91.82±1.47)次/分。呼吸功能恢复经χ2检验(χ2=10.821,P=0.000);呼吸频率、心率分别经t检验(t=9.721、10.182,P=0.002、0.000)。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呼吸功能恢复更好,呼吸频率和心率更趋于稳定,差异显著(P<0.05)。

2.4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护理前1秒内呼出量为(1.78±0.43)L;用力肺活量为(19.65±1.54)L;1秒用力呼气量占呼气量比(11.68±3.65)%。对照组护理前,1秒内呼出量为(1.81±0.35)L;用力肺活量为(19.57±1.24)L;1秒用力呼气量占呼气量比(11.59±3.34)%。观察组护理后1秒内呼出量为(5.78±0.14)L;用力肺活量为(31.57±3.27)L;1秒用力呼气量占呼气量比(14.67±3.87)%。对照组1秒内呼出量为(4.24±0.21)L;用力肺活量为(25.76±1.34)L;1秒用力呼气量占呼气量比(12.35±3.42)%。t检验值:护理前1秒内呼出量为(t=0.3840,P=0.701);用力肺活量为(t=0.2866,P=0.7749);1秒用力呼气量占呼气量比(t=0.1316,P=0.8955)。护理后1秒内呼出量为(t=48.2500,P=0.001);用力肺活量为(t=10.7906,P=0.001);1秒用力呼气量占呼气量比(t=3.2307,P=0.001)。经结果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肺功能指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数据比对照组更优(P<0.05)。

3 讨论

胸外科手术在临床较为常见,但因为创伤相对更大,麻醉的时间更长,患者胸腔内的组织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严重时引起呼吸道出现大量分泌物。对患者而言,轻者咳嗽受到影响,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术后对患者展开更为精细的呼吸,降低呼吸道的受损程度,从而使得肺部压力得到缓解,能够很好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7]。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以肺部的感染、胸腔积液及疼痛刺激等为主,可能出现呼吸功能下降等[8-9]。根据这些特点,对患者进行精细化的护理,能够获得更显著的治疗效果,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更理想,临床护理满意度也更高。

在本次研究中运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方面指标均存在明显优势,经研究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8.80%(82/83);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7.50%(31/40);观察组数据相比较对照组较高,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50%(31/40),观察组为97.59%(81/8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呼吸功能恢复更好,呼吸频率和心率更趋于稳定。差异均显著(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肺功能指标数据比较差异不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数据表现比对照组较优(P<0.05)。充分证实该护理的有效性。对于患者恢复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展开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改善肺部功能,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更好,进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此种护理方法可在胸外科重症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护理中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胸外科呼气用力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如果你很生气
更正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安徽省胸科医院在国家级比赛中斩获佳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梦想微尘用力发声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