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肺康复训练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2-05-29赵津儀
赵津儀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支气管扩张为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属于肺部高发性疾病,临床典型症状为反复性咯血、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主要是由支气管感染阻塞引起,气道呈不可逆扩张状态,致使管腔变形与扩张,导致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治疗不及时,严重时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将肺康复训练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支气管扩张患者82例为样本对象,评估肺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样本区间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以收治我院的支气管扩张患者82例为样本对象,采纳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研究组两组样本容量均为41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2.23±6.51)岁;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2.56±6.68)岁。两组样本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项目可行。
纳入标准:①与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②所有纳入对象均意识清醒,沟通无障碍,可配合研究。③项目开展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支持,患者及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并表示同意。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认知、精神、心理障碍者。②心肝肾功能障碍、衰竭者。③长期酗酒、吸烟者。④合并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者。⑤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⑥肺叶切除术者。⑦临床资料残缺者。⑧依从性较差或中途从本研究退出者。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予以抗感染、止咳化痰、支气管扩张、解除支气管痉挛等对症治疗措施。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内容:予以患者基础健康教育,讲解支气管扩张相关知识,实施有效心理疏导,并给予患者饮食及运动指导,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并在出院前讲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定叮嘱患者定期入院复查等。
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开展肺康复训练,具体措施如下:①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锻炼及缩唇呼吸锻炼,促使患者掌握相关要点。缩唇呼吸:闭嘴经鼻缓慢深吸气至无法吸入,再缩唇(嘴呈口哨状)将气体缓慢呼出,并腹部收缩,时间10 min,每日2次,如发生憋气等状况,应立即停止。腹式呼吸: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将左、右侧掌心分别置于肚脐、胸部,鼻吸气至腹部,缓慢上抬至最大肺容量,屏气2 s后,缓慢呼气,直至胸部感觉至最高点,屏气3 s,吸气及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每日2次,每次20~30组。②呼吸操。取立位,指导患者平稳呼吸,吸气后前倾呼气;吸气时双臂上举、外展、前伸双臂,呼气的同时上臂自然下垂;吸气时单侧手臂上举,呼气时双手置于腹部缓慢呼出;吸气时双手抱头,呼气时转体缓慢呼出;取站位吸气时双臂上举,呼气时蹲位呼出。每日3次,每次10 min。③呼吸训练器训练。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用唇舌以及口含住吸气软管,双手紧握呼吸训练器,缓慢吸气,以最大吸气量吸住小球,屏气2~3 s,白色活塞降低至最小层,而后将吸管取出,吸气嘴移开,缩唇慢呼气,5 min后进行第二组训练,共计训练4次。④肢体锻炼。进行上肢绕圈训练,每日30圈,时间控制5 min,遵循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指导患者进行行走锻炼,在家属协助下进行,每日20~30 min。⑤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开展个体化耐力训练。进行柔韧性、平衡性、伸臂训练,增强患者运动耐力及肺活量,在运动过程中监测血氧。⑥排痰护理。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日常多休息,予以患者拍背,指导有效咳嗽促进痰液排除。⑦有氧锻炼。结合患者康复情况及运动喜好,制订针对性运动计划,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4~5次,两组均持续干预6个月。在患者出院前予以肺康复训练指导,并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予以患者院外指导及答疑。
1.3 观察指标 肺功能:FEV1占预计的百分比(FEV1/Pred)、6 min步行距离(6MWD)。测定最大肺活量(VCmax)、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
采取中文版LCO-MC评分对患者慢性咳嗽情况予以评估,其中涉及心理、社会、生理3个维度,项目共19个,评分3~21分,分数越高患者咳嗽症状改善越好[1]。
采取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问卷涉及活动能力、疾病影响、症状3个部分,总分100分,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呈反比[2]。
血气指标:采集患者动脉血1 mL,利用血气分析仪,测定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以SPSS 24.0软件处理,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χ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FEV1/Pred、6MWD指标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s)
2.2 两组患者VCmax、MMEF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VCmax、MMEF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VCmax、MMEF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Cmax、MMEF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Cmax、MMEF指标对比(±s)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LCO-MC评分、SGRQ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LCO-MC评分、SGRQ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较对照组,研究组LCO-MC评分更高,SGRQ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LCO-MC评分、SGRQ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LCO-MC评分、SGRQ评分对比(分,±s)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血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对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指标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指标对比(±s)
3 讨论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各种肺部疾病发病群体不断扩大,其中典型疾病有肺部支气管扩张,与普通肺部疾病相比,其致病机制较为复杂,患病后存在咳嗽、咯血、咳浓痰等症状,严重者可合并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加重肺功能损伤,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5]。通常患者在疾病症状加重期需入院采取药物治疗,待病情恢复稳定后选择出院治疗或停止治疗[6]。但随着病程发展,部分患者通过系统性药物治疗后,其病情反复发作,肺功能持续下降,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不佳。肺康复训练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非药物的干预方法,应用于支气管扩张患者治疗中,可显著提高其运动能力,缓解急性加重次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升[7-8]。
肺康复护理是以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呼吸操、有氧运动、排痰护理等活动为主,更具科学性、系统性,通过缩唇呼吸训练可提高肺管内压,以免支气管陷闭,促进肺泡内残留气体排出,有效改善肺部通气及换气功能[9-10];腹式呼吸训练可以增强膈肌收缩能力,改善胸廓运动协调性,有效调节呼吸频率,应用呼吸操及有氧运动可以增强患者机体运动耐力,并配合训练器训练协助患者及早建立正确、标准的呼吸模式,促进患者尽快掌握标准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进而改善肺功能,同时排痰护理帮助患者有效排痰,降低呼吸道内阻力,有效改善患者咳嗽、呼吸困难症状,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1-12]。本次研究结果:干预前两组FEV1/Pred、6MWD指标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LCO-MC评分、SGRQ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较对照组,研究组LCO-MC评分更高,SGRQ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提示,支气管扩张患者开展肺康复训练,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肺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13-14]。研究另得出:干预前两组活动耐力VCmax、MMEF指标、血气指标PaO2、PaC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VCmax、MMEF均更高,同时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对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肺康复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支气管扩张患者机体活动耐力,改善血气指标,提高预后[15]。分析原因如下,肺康复主要根据运动生理学理论设计,对提供患者肺功能发挥显著作用,在临床应用中,结合患者体质制订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案,明确运动项目、强度、时间等,应用呼吸肌锻炼,将胸式呼吸逐步转变为腹式呼吸,在深长、缓慢地腹式呼吸下有效改善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改善呼吸道压力,促使肺泡气体排出,进一步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提高气体交换[16-18];训练缩唇呼吸可以减小气体流速,延缓呼气,以防小气道过早闭陷,且还能减少残气量,配合阻力、耐力训练增强肌力,提高并改善肌肉协调性,有效提高胸廓活动,促进气体清洁,纠正不规律呼吸形态,增强吸氧量,改善肺活量,充分激发机体免疫应激反应,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通气状况,提高机体耐力[19-20]。
综上所述,肺康复训练的开展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而言,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便于患者肺功能改善,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可推荐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