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2022-05-29廖路霞
廖路霞
(江西省湖口县人民医院,江西 湖口 3325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胆道外科常用术式,其具有创口小、痛苦轻、术中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此技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主要方法[1]。但有不少患者对于手术治疗都有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对自身的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了正常生理活动。大量的临床经验得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依赖于医师的操作水平,还受护理人员术中配合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强手术中有效的手术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医护配合度,提升治疗效果[2-3]。本试验将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档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现对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研的时间方面,即2019年3月起,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抽取此段时间内带到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0例,在分组前要以盲抽的情况选择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在26~48岁,平均年龄为(34.45±1.78)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在27~49岁,平均年龄为(45.12±1.23)岁。客观比较上述每组资料,达到研究标准,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胆囊炎的确诊标准。②所有患者均无凝血功能障碍,无心、肺、脑血管疾病及颈肩部疾病。③所有患者均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开展,且患者本人与家属均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患者。②长期处于昏迷状态,或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的患者。③手术过程中转为开腹手术患者。
1.2 试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改掉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加强对患者的饮食管理。同时,以成功案例来讲解,树立患者的信心,缓解负面情绪,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
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操作如下:①成立专业的循证护理小组,护理人员将担任本次调研的组长,并且所有的成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确保其能够发挥个人作用,为进行护理科研和手术护理服务提供支持,并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制订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完善的护理方案。②手术前随访,手术前一天专业护理人员进入病房探访即将手术的患者,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情绪,主动与患者交流,拉近彼此距离,耐心地回答患者的疑虑,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腹腔镜手术的简单流程和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并对患者介绍本院成功治疗的案例,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③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专业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一天对仪器进行仔细检查,要确保手术期间各项仪器可以正常的去使用,在术前一小时应当针对手术室及其器械进行消毒,并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企业基本情况进行核对,确保无误后可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调整姿势体位。在对患者进行安全固定后,可协助麻醉师完成全身麻醉,在手术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还应当针对异常问题及时协助医师开展救治。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当清点各项手术器械,并在手术中能够按照要求传递器械。同时所有手术操作必须坚持无菌原则,防止切口感染,如有血污应当及时擦干净,在腹腔镜手术中应当确保镜头视野清晰。在术后则需要为患者进行切口缝合处理,并将其送入到麻醉恢复室等待患者清醒,观测生命体征的波动变化情况[4]。④术后护理,在手术后24 h后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评估,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是否排气与进食。此外,专业护理人员应该在随访时贴心的安慰患者,告知患者手术的成功及切口疼痛是属于正常现象,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通过耐心专业的解释和贴心的鼓励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5]。
1.3 评价标准 本次试验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理状态,以SAS、SDS量表对患者在护理前后的抑郁及焦虑情况进行评分,满分均以100分计,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抑郁与焦虑程度越严重。此外,术后并发症主要涉及到肩部疼痛、恶心呕吐、腹胀、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情绪对比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在治疗后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态评估结果表(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态评估结果表(分,±s)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 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上,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胆囊切除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胆囊在人体的右上腹部存放胆汁,当胆汁过度淤积时,会形成结晶,进一步沉积时,会形成结石,此时如果存在炎症感染,则出现胆囊炎的概率较大。胆囊良性疾病、恶性疾病均可以采用切除胆囊的方式治疗。常见的良性疾病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等,常见的恶性疾病有胆囊癌。良性与恶性疾病的手术方式不同,良性疾病一般将胆囊切除即可,恶性疾病不但要切除胆囊,还需要进一步做淋巴结清扫,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还需切除部分肝脏。以胆囊炎为例,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病变,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体肥胖、代谢紊乱的人群。患者进食后,神经反射使胆囊收缩,胆汁通过胆道流入十二指肠,会促进脂肪的消化与吸收,但因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胆汁不易从胆囊流出,大量滞留在胆囊内部,胆汁里的水分逐渐被吸收,胆盐浓度相对增高,刺激到胆囊黏膜时,就会逐渐转变为胆囊炎。
胆囊炎分为很多种的,包括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非结石性胆囊炎、结石性胆囊炎。①急性胆囊炎最常见诱因是胆系结石、暴饮暴食、长期酗酒等。典型症状为右上腹疼痛,可牵涉到背部疼痛,还有发热、恶心、呕吐等不适感。②慢性胆囊炎是发生在胆囊处的慢性炎症,主要诱因有细菌感染、胆结石刺激、长期不吃早餐或饮食太过油腻等。当胆囊管阻塞或结石嵌顿时,比较容易积累细菌,引发慢性胆囊炎症;结石在胆囊中摩擦,胆囊内壁容易形成瘢痕,发生胆囊萎缩,导致炎症出现;长期不吃早餐或饮食太过油腻,可能会导致胆汁浓度过高,胆汁淤积出现胆囊炎性反应。③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主要有感染、胆囊排空障碍及代谢因素等。肠源性细菌感染发生时,肠道细菌可通过胆管、血液或淋巴等途径到达胆囊;胆囊排空障碍会延长排空时间,出现胆囊内胆汁淤积,导致胆囊增大,并逐渐出现胆囊壁纤维化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某些原因导致胆汁酸代谢出现障碍时,胆盐长期刺激、胰液反流都可能会引起化学性慢性胆囊炎。④结石性胆囊炎是胆囊管梗阻引起的,结石阻塞胆囊出口,会造成胆囊内浓缩的胆汁、胆盐排不出去,进而刺激、损伤胆囊黏膜,引起化学炎症。且结石堵在胆囊出口,会增加胆囊内的压力,囊壁血管与淋巴管受到压迫,囊壁组织可能会出现缺血、坏死,甚至是穿孔现象。加之受损的胆囊上皮细胞会释放一些溶血性卵磷脂,会进一步损伤胆囊上皮。
胆囊切除之后对身体的影响不大,因为胆囊只是起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加之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所以手术切除之后不会对胆汁分泌造成影响。另外随着时间推移,机体会代偿性的使胆管扩张,从而代替胆囊。但部分患者受自身体质影响,所以胆囊切除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还可能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所以如果患者的身体没有明确疾病,但在做完手术后出现了右上腹隐痛现象时,就有极高的概率是胆囊切除后的不良反应。除此以外,因为胆囊切除,胆汁无办法储存时,有可能会排到肠道里面,刺激到肠道,出现胃胀、腹痛、消化不良的情况。如果患者吃了过于油腻的食物,却没有充足的胆汁来消化食物,那么患者出现脂肪肝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这类患者在恢复期间需要更加注意自身饮食调养,平时注意控制好体质量,调节好情绪,出现症状后尽早就医,并且严格遵守医嘱服用肠溶片,术后6个月左右基本可以恢复正常,通常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影响了。
胆囊切除的传统方案为开腹手术,开腹手术切除胆囊的优点在于能够彻底根治胆囊结石,但缺点是创伤比较大,容易造成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且出血较多,患者的疼痛感较强,恢复起来比较缓慢,遇到不愿配合的患者,更是会加大预后护理的难度。随着科技的发展,也为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舒适度,现在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方式为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其具有创口小、痛苦轻、术中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胆囊切除术中。在腹腔镜下可以清晰看见分离腹腔粘连,还能够清晰可见胆囊及胆管的情况,同时治疗腹腔相关的疾病[5]。目前,腹腔镜已成为临床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但国内有相关资料表明,除了医师手术操作水平、手术仪器的影响外,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护理人员的配合程度以及护理人员对手术流程的熟悉程度等,都是影响手术是否顺利进行的因素[6]。腹腔镜术后出现非切口疼痛主要原因是由于手术中剩余的二氧化碳需要在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被吸收,剩余在身体内的二氧化碳会在膈下积聚,从而刺激双膈神经反射性所致。非切口疼痛一般会在腹腔镜手术后12~24 h表现最为显著,严重影响了患者手术后的情绪及恢复,甚至会导致活动时间的延迟,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等[7]。此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还可能会出现中转开腹的现象,其原因既可能是主动中转也可能是被动中转。主动中转是指主治医师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发现了某些病理解剖因素,导致手术无法继续顺利进行下去时,主治医师必须停止腹腔镜手术而转为开腹手术,以避免某些并发症的发生。若在腹腔镜手术中出现了胆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的情况,主治医师就不得不停止腹腔镜手术而被动转为开腹手术[8-9]。关于主动中转,每一位主治医师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关于手术后出现肩部疼痛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手术时开通的CO2气腹使膈肌上抬,引起膈下穹隆扩张,导致膈下神经纤维牵拉,从而放射性引起的肩部疼痛[10]。由于腹腔镜手术切口小、对腹部肌层、腹膜损伤较小,所以对于手术切口疼痛的发生概率也相对较少。只要对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前做好预案措施。对于术后出现咽喉疼痛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要注重患者呼吸道的管理,叮嘱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术后咳嗽而诱发疼痛,手术后需要确保咽喉部温度与湿度,如果病房有空调的情况下,要经常性开窗通风透气,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针对保温需求更高的患者,可以通过室内加湿器对呼吸道进行湿润保护[11-13]。对于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多是由于腹腔镜手术对内脏的牵拉和物理性损伤刺激、肠道内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引起了兴奋呕吐中枢而造成的。为了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的发生率,在麻醉操作成功后,气管插管前置胃肠减压管,可有效减少胃部胀气。同时,手术后适当的缩短患者进食时间也可以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14]。
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得到改善,护理模式也在不断转变,在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要求既要突出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优势,同时要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5]。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意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从个人操作技能上着手,加强专业能力学习并重视手术是安全知识学习,能够更好的配合医师在手术中开展对应操作,这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传统的手术室护理由于护理操作单一,不能满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的护理要求,传统护理缺乏供认的标准化流程,医师在自己的手术期间所采取的方案不同,而患者的出院时间也由医师决定[16]。在这一情况下,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可能被延长。而循证护理(EBN)是在循证医学的思想精髓下发展而来的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一门学科,循证护理会影响手术进程,并且能够针对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资料搜集,依据最新的护理理论基础和医院实际情况,患者的个体需求,来提供具有可行性的护理对策,提升了护理的针对性和高效性[17-18]。
在本次试验中,据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评分为(36.17±3.05)分、抑郁评分为(35.93±2.5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46.89±4.23)分和(45.86±3.91)分。这表明,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减患者手术后的负面情绪,护理效果明显。此外,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上,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效率,要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其护理效果显著。循证护理和传统护理做对比可见循证护理能够对患者进行术前随访,评估患者病情状况,了解患者的手术诉求和手术疑惑,能够针对其心理状态,生命体征进行全面评估,并解释手术基本操作流程以及手术安全性等,而这些都是通过查阅资料以及结合专家学者意见得出的护理结论,在充分的整合下能够调整护理方案。由此符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手术需求,不仅能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还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依从性[19-20]。
综上所述,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治疗压力,给予更多的安全性保障和心理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优质的护理结局,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