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
2022-05-29陈姝姝
陈姝姝
丰县中医医院麻醉科,江苏丰县 221700
腹腔镜下的全子宫切除术在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广泛, 而且在治疗效果方面具有较强优势[1]。 通过腹腔镜,能够有效缩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创伤面积,治疗水平较高,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效果更佳,患者术后的不适感比较小,疼痛缓解的效果比较高,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比较快[2]。 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进行期间, 患者的呼吸与循环系统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麻醉方案的制订和实施需要保证科学性和安全性[3]。腹腔镜手术中麻醉常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方式, 利用肌松药物对患者气腹所致IAP 值进行有效控制[4]。在手术中麻醉常规应用丙泊酚,能够实现快速麻醉,该麻醉药物的镇痛药效比较微弱,并且该药品用量需要进行合理地控制,过多会导致术后并发症概率增高[5]。瑞芬太尼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麻醉中同步应用, 能够有效改善麻醉效果,有益于术后患者的病情恢复和改善[6]。 该文选取2019 年4 月—2021 年6 月在该院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 例, 对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 例,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研究组年龄32~58岁,平 均(44.28±3.86)岁;体 质 量48~64 kg,平 均(55.8±6.1)kg。 对照组年龄34~60 岁,平均(46.45±4.2)岁;体质量45~66 kg,平均(57.7±5.9)kg。 上述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经过该院确诊,确认符合子宫全切除指征, 主治医生确定治疗方案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方案,ASA 为I~Ⅱ级, 并且患者及家属全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重要器官存在重大疾病、存在某药物的过敏症状、具有功能障碍(如凝血功能障碍)、消化道系统损伤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的6 h 之内不能食用任何食物和水,并停止使用临床治疗的药物,在手术前提前将患者静脉通道打开,为麻药药剂注入做准备。
研究组患者在做术中麻醉时, 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197),静脉持续滴注给药,药量为25 μg/mL。 照组患者先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42022076,规格2 mL:0.1 mg),采用静脉持续滴注,用量1~2 mg/kg。
观察两组患者的意识状态,患者进入意识消失的状态后,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1843),在手术过程中丙泊酚持续静脉注入,1 h 的用量控制在6 mg/kg。
静脉注射达到60 s 后,观察患者的血脑平衡的状态,确定麻醉的药效,之后在术后对麻醉药效消失时间和完全脱离麻醉状态的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对患者意识恢复的效果和身体机能恢复情况进行监测。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包括优、良、差,优为患者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的肢体动作;良为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过肢体动作, 但是并没有对手术造成不良的干扰影响; 差为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肢体动作,并且对手术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干扰影响。 ②对比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③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 ④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意识、定向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
?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随着时间延长逐渐缓解,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对比[(±s),分]
?
2.4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概率为3.33%, 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概率26.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 讨论
腹腔镜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手术中, 为了保证患者处于安静稳定的状态,需要通过有效、安全的麻醉让患者进入深度麻醉状态,保证手术治疗顺畅性,因而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给予麻醉药物, 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消除意识,感知不到疼痛感[7-8]。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中通过静脉注射相应的麻醉镇痛药物, 麻醉药物的应用不仅能够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痛状态, 术后的一段时间内也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创伤的痛苦感[9]。 而麻醉药物的选用是保证麻醉镇痛效果及用药安全的关键,同时还要保证术中麻醉效果发挥快速,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不会发生不良反应情况[10]。
丙泊酚麻醉药品是手术麻醉常用的药物, 能够快速地发挥麻醉药效, 并且药效持续时间相对比较短,停止用药后患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清醒,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持续静脉滴入,控制好用量[11]。丙泊酚属于现代手术麻醉中的首选药品, 麻醉的效果优良但镇痛药效比较弱, 如果单纯使用丙泊酚一种麻醉药品需要大幅度提高用药量, 药量增加的作用下对患者身体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影响, 如心率加快、呼吸不畅等,术中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因而通常会选择联合其他的辅助麻醉药品[12]。 芬太尼药品在麻醉科手术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 具有良好的镇痛药效, 作为丙泊酚的辅助麻醉药品能够有效预防术后谵妄[13]。 瑞芬太尼是芬太尼系列药品中的一种,具有加强的代谢功能,其药品组成成分归属于哌啶衍生物,是苯胺哌啶结构的“升级版本”,通过静脉进入患者体内后遇到酯酶会产生分解动作, 药效发挥效率比较高,不会产生蓄积[14]。 瑞芬太尼为中央室容积,规格较小,提高至效应室峰值需要的时间并不长。若是患者持续接受瑞芬太尼,依然能够达到最短时-量半衰期的状态[15]。 瑞芬太尼药物组成结构中,哌啶环结构中有N 酰基链,其与甲基酯基团进行组合,让其遇到酯酶的分解能力显著增强。与其他类型的芬太尼系列麻醉药品相比, 在蓄积问题解决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 药品的组成结构能够与患者体内的μ 受体之间保持优良的亲和力,能够在A 受体与K 受体之间保持良好的隔离效果[16]。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药品同步使用期间,不会相互产生不良作用,瑞芬太尼能够有效地强化整体的麻醉效果, 而且能够发挥良好的镇痛药效, 这能够补足丙泊酚镇痛药效较弱的问题。 瑞芬太尼药品是人工合成的μ 受体类激动药物,麻醉镇痛药效发挥速度比较快,通过静脉进入患者血液中后,遇到非特异性酯酶后会立刻开始分解,在分解代谢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17]。瑞芬太尼药品消除半衰期的时间最短为3 min,最长的消除时间也不会超过10 min,因而大大减少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 其与丙泊酚同步应用于手术麻醉优势非常明显。
该文研究显示, 研究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为(6.1±1.3)min,短于对照组(8.3±1.5)min(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6、24 h 的VAS 评分分别为 (1.9±0.7)分、(1.4±0.3)分、(1.1±0.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2±1.1)分、(2.9±1.7)分、(2.5±0.7))分(P<0.05)。在马敏[18]对瑞芬太尼的麻醉应用效果研究中,实验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患者苏醒时间为(6.57±1.14)min,短于对照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7.86±1.26)min(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2.24±1.16)分,低于对照组的(4.75±1.38)分(P<0.05),这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似。 另外,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概率为3.33%,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27%(P<0.05)。 证明了瑞芬太尼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麻醉的总优良率, 加快患者身体恢复的速度,更快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进行同步应用麻醉,能够弥补丙泊酚麻醉药效中的不足,改善麻醉镇痛效果,在手术过程中防止患者出现四肢乱动, 保证手术正常顺利进行,帮助患者减少术后疼痛感,让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 相对于联合应用芬太尼与丙泊酚,瑞芬太尼更具优势,芬太尼在麻醉过程中会出现积蓄问题,患者意识、定向力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导致对照组患者的住院与恢复时间比较长。
综上所述,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优势显著, 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意识与定向力恢复的时间,让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出院,同时用药的安全性良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优良率较高, 值得加大推广应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