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2022-05-29李宬纹
李宬纹
【摘要】本文基于跨媒介阅读的内容和形式论述“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指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凭借沟通与交流方式的多样性,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有巨大优势,能够突破传统纸媒的局限性,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高中写作教学 媒介素养 写作能力 议论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5-0123-04
写作是思维的外化,写作素材的积累与学生的人生阅历关系密切。然而现在很多高中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生活阅历的不足,让高中生的写作变得内容单薄、没有思想深度,这就导致他们的习作很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状况。面对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读经历,很难引发学生的写作共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介多渠道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阅读媒介多样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高中生借助新型阅读方式来进行学习和写作也会成为一种趋势。跨媒介阅读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其内容和形式可延伸到图像、表格、声音、视频、App等媒介上,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让学生更高效便捷地进行信息的归类与获取。笔者认为,跨媒介阅读在信息时代将会成为传统纸媒的有益补充和提高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现状分析
(一)写作热情淡薄,缺乏写作的内驱力与创作的欲望
写作是需要冲动和内驱力的,写作热情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后产生的想要一吐为快的冲动,只有在心头奔涌而出的一行行火热文字,才够鲜活,才有温度,也才能打动读者。但在现实中,高中生由于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和课业负担,在疲于应试之余,很难保持大量的课外阅读与多样的人生体验,因而也很难产生丰富的情感并发散独特的思维,这种困境,无疑会影响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写作素材有限,常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要想写出好文章,多读书、多体验是正道。但部分高中生对议论文写作,常常为无素材可用而苦恼。其实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缺乏的不是写作材料,而是缺乏发现好材料的眼力。
(三)论据和论点分离,常常“以叙代议”或“例而不议”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在提出一个论点,举一个或几个事例之后,就无话可说了,然后文章便草草收尾。由于写作过程中缺乏对具体事件的认知和辨析能力,忽视对所引用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分析和议论,没能在论点和论据中搭建沟通的桥梁,结果造成论证过程缺失,论据和论点游离,最终使文章出现“以叙代议”“例而不议”的现象。
(四)说理浅薄,缺乏清晰的逻辑层次和说理的深度
一个人说理能力的高低与其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教师让学生在保持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有高度敏感性的同时,还需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就事论事、就事说理、批判质疑、思辨性思维等能力。
(五)论证方法单一,较少综合运用议论方式
由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听得少、看得少、读得少、说得少、动笔摘抄记少等缘故,学生在落笔写作的时候,就很难驾轻就熟地综合运用比喻说理、引用说理、类比说理、探因说理等论证方式。
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对高中语文教学明确提出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排在第三的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由此可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高中生必须完成的重要学习任务之一。
(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背景及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互联网、云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它们迅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甚至还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而《课标》中提到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这一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真实性,感受跨媒介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的运用状况,提高学生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多种媒介、有效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因此,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的培养,实际上是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消除信息的鸿沟,以促进教育的公平,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在以后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平等且有尊严地生活。由此可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跨媒介阅读的能力已经发展成为当代青年必备的一种新的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二)传统纸媒阅读与交流的特点及局限性
传统的纸媒主要是把图像、图表、声音、视频等各种各样的媒介内容,通过语言文字尽可能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它的局限性在于:表现形式相对单一,主要通过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方式是单向、静态的传输等。
(三)“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特点及不足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融合了声音、动画、图像、图表、摄影等多种信息资源,能为学生呈现具有及时性、现场感、对话感、具象感、动感、个性化等新特征的阅读资源。它的不足是有可能对沉浸式阅读、深度阅读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总的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已经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跨媒介閱读与交流”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的应用
(一)利用跨媒介阅读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许多高中生都谈“作文”色变,尤其在考场上时间紧迫、考试压力大的情况下,提笔下文就变得更为不易。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始于兴趣,终于坚持”,如果我们的写作教学也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那么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跨媒介阅读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声音、图像、文字上天然具备创设适合写作的情境,能在视觉和思维上为学生搭建起一个有感而发的平台,从而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
例如,在进行“诉亲情”写作单元的教学时,如果学生因羞于表达对父母的爱或一时无话可说或无从说起,教师可借助跨媒介阅读资源,播放与感恩相关的歌曲《父亲写的散文诗》来拉开教学序幕。当学生聆听着清澈悦耳的音乐,欣赏着歌手深情款款地用歌声演绎出的父母对孩子的深沉的爱,他们心中对父母、对家人的情感也会顺着诗一般的语言细细流淌出来。爱是可以传递的,此刻,爱就在教室里、在歌声中传递。这个时候再让学生从感恩角度切入,调换成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去写作,学生提笔写作会倍感轻松。
(二)利用跨媒介阅读资源学习思辨与说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新媒介资源提供的信息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可选择性等多种特点。学生通过跨媒介阅读,能极大提升自己对信息、材料、事件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这不光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素材空间,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写作思维。写作就像用心雕琢一件艺术品,当学生在观摩中品鉴别人是如何把精心雕琢的作品呈现出来的时候,其实也在不知不觉间学到了如何巧妙构思文章(作品)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议论文的行文思路和结构”的内容时,很多学生对如何合理安排论点、论据之间的顺序以及论证结构等缺乏一个清晰的脉络。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想到哪写到哪,文章结构安排显得比较随性。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演讲或辩论资料。比如《超级演说家》一期北大才女刘媛媛的命题演讲《寒门贵子》,本身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演讲稿。
其演讲思路如下:
开头:提出问题引发听众思考,点明中心观点。
主体部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先举例论证,举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和英国《人生七年》的纪录片来证明现实生活中寒门弟子逆袭的例子数不胜数。紧接着是道理论证。
结尾:掷地有声呼告“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这个借助跨媒介阅读的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布局谋篇和训练写作思维的过程。
(三)利用跨媒介阅读的直观优势,从新媒介资源中学习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果学生没有大量的写作输出、写作实践,写作技巧便容易成为纸上谈兵。跨媒介阅读凭借它的直观性和可视性等优势,可以把比较抽象的写作技巧还原成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深入体会和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解读和鉴赏,进而掌握写作技巧。
例如,笔者在高中戏剧单元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活动任务:通过原著和电影版《雷雨》的对比阅读,了解不同媒介的叙事方式和结构特点;对比分析不同媒介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以及其在不同情景下的实际运用,之后练笔提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阅读了曹禺先生的话剧剧本《雷雨》和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孙道临执导的电影《雷雨》,并完成原著(纸质)阅读与影视视频(跨媒介)閱读的对比表格。
学生在不同媒介的对比阅读中,对周朴园这一主要人物的形象有了更深刻、更独特的理解。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文字作品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而影像媒介则主要是通过演员的眼神和嘴角等一系列局部动作、特写镜头、近景远景的交替使用等方式来刻画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特写镜头相当于文本写作手法里的细节描写,为了达到聚焦的效果,影视作品甚至采用虚化背景的方式,把读者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演员的局部动作或表情上,从而体现主人公的具体情绪。由此可以迁移到学生的文字写作上,无论进行景物描写还是人物刻画,都可以用这种聚焦一点、虚化旁余的细节描写,从而凸显主要情节和主体人物。
(四)利用跨媒介阅读的技术优势提供展示平台,帮助学生进行习作批改与升格
俗话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哪怕是知名作家,也时常大刀阔斧数易其稿,作品才得以与读者见面,更何况学生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考场上,在时间紧、压力大的情况下写的,各种纰漏层出不穷。考试完成后,学生要想突破自己的写作瓶颈,就得对作品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和升格训练。而新媒介资源的介入,使作文的评改更便捷和直观。如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修改前与修改后的习作,能直击学生习作中的痛点,扎扎实实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在一次期中考试的作文讲评中,笔者利用希沃授课助手软件,对学生的考场作文进行点评示范,学生同步进行修改与升格训练。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页表2、表3所示。
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和技术进行作文评讲和修改,利用高中生渴望展示自我和交流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然后利用互联网上传到班级公众号中展示,让更多的同龄人第一时间点击浏览。无论留言区收到的是赞美还是意见,这都将促使学生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次练笔,在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五)利用跨媒介阅读提供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边做边学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格外强调真实情景中的学习与应用。教师要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充分体验,边做边学,边体验边学。比如,在进行口语交际与写作单元的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让高二学生向高一新生介绍自己的校园。任务一:用文字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校园;任务二:用口头表达的方式介绍和宣传自己的校园;任务三:用拍摄电影微镜头的方式介绍和宣传自己的校园。三个不同的任务设计,让学生借助三种不同的媒介资源进行学习,三种媒介各自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综合运用跨媒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和体验会更为深刻。而这样贴近生活的跨媒介学习,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真实的情境,让他们通过比较“纯文本阅读与交流”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之间的差异,从而摸索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学习规律,最终让“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变成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综上所述,跨媒介阅读方式与传统纸媒相结合,为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注入了巨大的活力,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而是以新颖丰富且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这些声音、图像、文字整合利用的背后,培养的是学生筛选、理解、表达、运用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跨媒体阅读与交流”有着更深远、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如加拿大现代媒介之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所说:“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在交会的时刻,即是我们从平常的恍惚和麻木状态中获得自由解放的时刻。”笔者相信,这种来自灵魂的“解放”,将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责编 蓝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