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2022-05-29杨聂慧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杨聂慧

【摘要】本文对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进行研究,在阐明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涵义的基础上,以南宁外国语学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为例,分析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优势,展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成效,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5-0111-05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指导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位,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而挖掘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使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知识,引发学生思考,实现认知新突破,提高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笔者通过教学发现,建立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基础上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并最终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得到落实。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含义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已不再局限于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让信息技术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和过程之中,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充分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并非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如在教学导入部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或其他形式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衔接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联系语文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及时切换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动态模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关键是要准确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这是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也是语文教学目标的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和建构、思维品质的发展、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审美的鉴赏和创造。只有全面理解语文核心素养、体会其内在的语文教育理念,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語文教学的融合发展,而信息技术又能够帮助教师搜索、获取、展现更广泛的内容,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优势

建立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基础上的“智慧课堂”,通常是让学生按照课前任务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完成导学案,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解决课前的疑惑。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智慧课堂”更注重的是课堂的延伸与发展。

第一,信息技术平台资源库内容丰富且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需要,以微课的形式,通过平台把文件、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优质资源发布给不同的学生,满足学生群体和个体的需求,达到分层教育的效果。教师所选微课视频,应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时间短、针对性强。微课视频短的只有几分钟,长的也不过十几分钟,但内容均比较翔实。一个微课视频一般只针对一个问题,针对性极强,学生使用起来方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多次观看视频或者在某个环节暂停做笔记,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分层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另外,微课视频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教学成本(如图1所示)。

第二,教学信息展现得清晰明确。“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录像不一样,在这里,教师不需要出现在教学视频中,学生只能看到教师的手在进行层层引导操作。教师可用不同颜色的笔在电子黑板系统上书写,并配合书写的内容进行讲解。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室环境、学生情况都出现在教学录像中,这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智慧课堂”课前发布任务的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智慧课堂”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任务分为网上任务和网下任务,网上任务不宜过多,一般以三到四个最佳。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微课自学课程,把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在信息平台留言板上留下自己的理解与困惑(如表1所示)。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与困惑进行二次备课,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让学生在自学中不断内化思考,并通过自学掌握学习方法。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向基础薄弱的同组学生讲解难点,进而帮助自身加深理解,让“智慧”在高效课堂上开花。

第四,可自动、精确地统计和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信息平台能够及时将作业的批改结果以可视化的图表形式反馈给学生。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自行完成三道练习题,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信息平台的自动分析功能也能帮学生查漏补缺,督促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及时反馈,或再次观看微课,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师则可以通过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以便进行二次备课(如图2所示)。

对学生而言,资源的共享具有针对性、丰富性、优质性、准确性以及随时性。学生可在论坛分享成果,从中获得满足感,使学习信心大增;内向的学生也更愿意通过网上留言的形式发声,这在客观上能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关系好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智慧课堂”上,教师更能顾及每一位学生,并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交流空间和时间,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课堂”模式

“教育不是灌溉,而是点燃火焰。”“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延伸——它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自主学习基本的知识点,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同学的帮助内化吸收。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单一,而是多元的。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设计

以南宁外国语学校“智慧课堂”为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设计模板如下:

1.课前四步骤:一次备课、发布任务、获取学情及二次备课

第一步,一次备课,包括备教学目标、备学情、备教学资源。

第二步,发布任务,即发布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包括网上任务和网下任务。布置的任务既要符合学情,又要考虑学生层次。教师需要确定任务类型、内容,任务完成时间,并注意任务描述的准确性,预计学生完成任务的平均时间。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设计意图要落实哪条目标,期望知识传递的程度,以便为课堂高阶目标作铺垫。

第三步,获取学情,包括学生问题的反馈与学生问题的归纳。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及时、准确、快速地获取学生完成任务的数量(完成率)及质量(收获、困惑、问题),分析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之后,再根据学生的问题归纳总结,为二次备课作铺垫,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兴趣点、关注点有更准确的认识。

第四步,二次备课,根据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情,结合三维目标,确定课堂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时间分配等。

2.课中五环节:学情反馈(先学后教)、聚焦问题(问题导学)、合作释疑(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积极展示)、检测提升(及时矫正)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课例

现以南宁外国语学校“智慧课堂”公开课《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1.课前任务——做好预习

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任务二:朗读课文,录制音频。

任务三:疏通文意,拍照上传。

任务四:画情景画:亭下景色。

2.学情反馈——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小结

表扬课前任务完成得特别好的学生,给这些学生平时分每人加2分。通过学情反馈,了解学生的收获与疑惑(如图3和表2所示)。

3.聚焦问题——巩固基础

关注、剖析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图4所示),找出学生习作中的易错点,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4.自学展示——了解学生自学成果

自学展示1:走近苏轼,完成填空。

自学展示2:播放录音,读出韵味。

自学展示3:当堂检测,疏通文意。

5.合作释疑,展示交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展示学生画作并赏析写景的句子。说说哪幅画更符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境(如图5所示)。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成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明显。以南宁外国语学校智慧班语文学科实施情况为例,学校2018级设4个智慧班,分别为6班、7班、8班、9班。从学习后的成绩对比发现,智慧班6班、7班、9班语文及格率高于年级语文及格率,其中,7班语文及格率为年级最高,只有8班比非智慧班3班低0.97分(如图6所示)。智慧班6班、7班、8班、9班语文平均分较入学时分别提升1.58分、3.37分、0.15分和0.87分。

从语文科目各个分数段的分析来看,整个年级的分数主要集中在60—100分区间,智慧班的分数主要集中在中高分层次上(如图7所示)。

对比分析发现,年级语文及格率为85.05%,智慧班7班语文及格率最高,非智慧班5班语文及格率最低(如图8所示)。

五、当前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能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但是当前在二者融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信息技术代替师生课堂活动——本末倒置

雖然我们提倡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教学方式手段的转变来实现语文的育人价值,但是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要有个度,不能本末倒置。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把握好融合的度,课堂教学中出现信息技术全面代替师生课堂活动的情况。如有些教师由于课件制作精美,内容较为丰富,因此从导入、读课文到插图展现,整个教学过程都全用多媒体呈现,学生只要跟着读就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课件呈现占据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只起到辅助解说的作用,而学生更是只单纯地看课件,缺少自己思考的过程。这样以信息技术为主、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的角色错位,多媒体演示代替了教师的生动讲解,学生被动的看代替了主动思考和探究,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末倒置,这并不是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二)多媒体讲授代替教师讲授——教学方式未变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部分教师存在这样的错误认知:为了实现教学手段和方式的转变,充分实现信息技术的价值,课件应越多越好,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错误认知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反复呈现多个多媒体课件。实际上,这样的教学并不能创设高质量的教学课堂。“智慧课堂”中的“智慧”不仅指运用全新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智慧。如果课件过多的话,那么不仅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而且还有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茫然,分不清重点和主次,将无用信息认为是有用信息加以吸收。一堂课下来,学生会感觉到疲惫,教师也没有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提高。过多的课件会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上,无心关注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也无心去思考和探究。因此,这样的教学看似新颖,其实并没有转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也没有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改善建议

(一)创新转变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旧有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智慧课堂”中教学方法的转变,关键是要将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并且思考如何高效快速地引入。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时,创设动画演示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萌发想要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篇幅较长的课文内容时,教师朗读时,可以配上音乐,通过声音触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这样的朗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审美、升华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既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又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师深入研究,提高教学能力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除了转变教学方法,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要熟悉并善于利用当前教学中运用比较频繁的网站和网络资源库;其次,教师要做到准确运用信息技术、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再次,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最后,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平台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利用丰富的学习材料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剖析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由于其独特的学科属性,一些重点难点不是简单的解说就能够讲明白的,这就需要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通过静态图片或者动态图片展示教学内容的前后关系、因果联系、内在逻辑,分析时代背景和人物特征;同时,创设情境体会人物心理,深入剖析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此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还要把握好几个方面:(1)学校要精心统筹规划课程、合理排课。教研团队要积极合作,使集体合作层次更高;教学团队要不断建设试题库,并进行资源共享;智慧班教师要潜心钻研,积极探索;信息平台资源要不断更新,同时鼓励教师多走出去看看,多吸收新知识;要严格执行学生管理制度,提供现代信息技术的保障。(2)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严格监督学生的平板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通过创建“智慧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是当前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目标之一。“智慧课堂”的建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最终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朋.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術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尝试[J].广西教育,2019(9).

[2]成志刚.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学语文,2018(30).

[3]刘红香.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大东方,2016(8).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编号:2019B149)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