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2022-05-29王婧

民族文汇 2022年20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王婧

摘 要: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职院校作为专门为社会输出人才的教育基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上日程。积极心理学是指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的新兴科学,在这一视野下,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本文重点对现阶段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做出总结,进而结合问题详细论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以期提升教育效率,促进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依然存在部分教师与家长关注学生成绩的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很少受到关注。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较大改变,认为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健康教育不容有失,故此各大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职院校必须改变教育角度,改善教育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

中职生对于文化知识学习本就不擅长,而家长与教师关注这一点无疑使中职生的心理压力更大,加之部分中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并不理想,更阻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之路。关于现阶段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下述三点分析:第一,中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中侧重于技术,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力求为学生顺利就业谋求教育福祉。实践教育的侧重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缺乏积极性,更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逐渐出现混日子的情况;第二,家庭教育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同样影响巨大。现阶段部分学生家长自身缺乏足够的教育经验,文化程度也不高,对于学生的教育缺乏耐心引导,而是一味的指责和比较。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自身认同感越来越低,内心得不到关爱将会更加叛逆,这一现象不及时关注将会导致学生走向极端路线;第三,中职生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控能力较差,对于学习或是生活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缺乏自身认知能力,在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的同时,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将会被不良因素带偏,而这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重重一击[1]。

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一)改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认知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教育误解,认为这一教育就是一门普通的课程。随着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加严重,教师必须在教育中尝试改善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为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落实夯实基础。传統教师多以讲述式教育为主,而理论性的内容本就难以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情境法、案例式教育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点,将知识的传输转换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师生互动中落实教育目标。素质教育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门倡导教师必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脱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互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情况逐步引导,在案例分析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整合知识点,在情境法教学中拉进学生与心理知识的距离,提升学生的认可度[2]。只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实践教学中并发挥其教育作用。

(二)强化中职生师资力量

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具备直观性的影响,因此强化师资力量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落实的先决条件。为提升教师的教育素质,学校应安排学习与培训机会,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其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更好地实施教育夯实基础。一方面,中职生在引进心理教师时应对其进行多方位考核,确保其各项素质符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在岗教师应加大培训力度,或邀请专业人员以讲座的形式培训教师,或以网络培训为主,多方面培训确保教师接受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并将这一教育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尝试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长此以往,提升的不仅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是学生对于心理知识的学习态度[3]。强化师资力量是现阶段中职院校亟需研究的课题,由于不同的院校教育实效性有所不同,具体还需要学校相关人员结合教育现状设计培训方案,以提升师资力量为抓手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率。

(三)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施教育的核心要素,结合实验教科书教育的同时还需中职院校制定特色校本课程,确保教育更加符合中职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关于中职院校建立健全教育课程,可以尝试从网络平台汲取教育资源,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将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元素汲取出来,与教材知识进行整合,拓展教育空间,丰富学生视野,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落实。抑或者借鉴一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将其融入课程教育中,弥补教材教学短板,最大限度开启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心理健康教育本就是一项系统化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树立也具有一定的影响[4]。故此中职教师必须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汲取丰富的教育元素健全课程体系,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特色校本课程,完善这一教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落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立健全课程体系是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亟需研究的课题,只有完善课程教育体系,才能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阶段国家教育部门与社会群体重点关注的内容,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善教学方式,更新教育理念,将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充分凸显。只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在课程教育在学生的积极响应中全面落实。本文主要从改善教育理念,强化师资力量,建立健全课程教育体系三方面展开了详细论述,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还需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与改进,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教学日程。

参考文献

[1]刘程程.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48):166-167.

[2]梁贤英.心理学视阈下中职生心理健康偏颇及教育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30):5-6.

[3]王姣,贾磊.2003—2018年我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回顾——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22):144-146.

[4]陈燕.心理教育在中职生职业素养中的重要性及教育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3):40-41.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及对策建议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成长辅导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