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宜婷:幼儿教育领域中游戏理论的实践研究
2022-05-29毛宜婷
毛宜婷
摘 要:在对于幼儿的教育中,游戏化教育无疑是非常适合孩子学习的一个教育形式,在与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既能够使想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实现,又能够让孩子们对学习充满了兴趣。但是现在很多的幼儿游戏教学经常会出现游戏与知识点偏离等不稳定因素,导致最终的知识点传授效果不理想。基于此,以下对幼儿教育领域中游戏理论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领域;游戏理论;实践研究
引言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可以充分将幼儿的目光吸引过来。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可以融入教育元素,促使幼儿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从而提升幼儿对于社会、生活的认知与了解。当然,幼儿游戏的设置不仅仅是简单地引用,还要着眼于幼儿实际情况及身心特点,规划合理的情境氛围,促使幼儿能够在多样化游戏中体会乐趣、发展能力。
一、加强教师引导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老师能够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那么游戏教学可以达到更好效果。在幼儿进行游戏之前,老师可以帮助幼儿选择游戏种类,在幼儿明确想要做哪一种游戏后,老师要根据游戏具体内容,为幼儿准备游戏材料、游戏道具,同时为幼儿整理游戏场地,为幼儿游戏的更好展开创造条件。在幼儿参与游戏过程中,老师需要在一旁保护幼儿安全,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老师要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表现情况,在游戏结束后,老师能够对每一名幼儿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作出总结与评价。在对幼儿的评价中,要以积极评价为主,如果幼儿确实存在很大不足,那么老师要以委婉的方式指出,并给出相应改正措施,这样可以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针对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老师要认真分析,并给出相应改正措施,避免在未来游戏中出现此类情况。除此之外,在游戏完成后,老师还要引导幼儿对自身的具体表现进行总结,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与总结方式,不但能够促使幼儿明确自身不足,而且老师也可以发现自身在游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后续工作中,能够在对幼儿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完善游戏教学方式。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引导,避免过度干预。通过该种方式,幼儿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等都可以得到提升,促使游戏教学能够达到更好效果,为幼儿未来更好学习与发展提供保障。
二、树立正确的游戏教学观
其一,幼儿教师应重视游戏活动。很多幼儿教师在思想层面并不重视游戏活动,尤其是一些年纪稍长的教师,习惯于传统知识型的教育方式,对游戏活动常常持排斥的态度。因此,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在幼儿教育中正视游戏活动的价值,是确保幼儿教育游戏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其二,幼儿教师应保障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游戏活动是释放儿童天性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如果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过度被束缚、被支配,其选择权、主动权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制约游戏活动的效果。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应保障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大胆地参与、探索以及互动,促使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与提升。2.提高幼儿教师游戏化教学的能力幼儿教师游戏化教学的能力决定教学的效果。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幼儿,因年龄小、活泼好动的个性,在集体活動中常常会游离于活动之外,要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非易事。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组织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立足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笔者在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借助“抖音”等短视频软件,学习一些新颖的、富有花样的游戏活动,如“花样体育游戏”中“花样篮球”游戏等,不仅符合幼儿的天性,也有助于锻炼幼儿身体以及反应力。
三、游戏教学中家长与幼儿园应当合作
想要培养幼儿的各种意识素养,在幼儿园内进行游戏化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着关键的作用。想要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单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时候,家长也应挺身而出,积极地与幼儿园教师合作。家长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合作,合作的意义在哪里,家长应当意识到自己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当幼儿不在幼儿园时,家长应给幼儿们树立起一个正面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创造出幼儿的玩耍空间,让幼儿积极与小伙伴一起玩耍,让幼儿多多交朋友。这样在幼儿园中进行游戏化教学的时候不至于孤单一人,而且还可以让幼儿在与小伙伴玩耍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如何解决与小伙伴相处过程中引发的矛盾冲突。教师也可以制定出方案,帮助家长与幼儿互动合作,在家完成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完成游戏后家长要及时地给予幼儿夸奖与鼓励,幼儿也可以在这种活动中多与家长进行接触沟通,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而且在完成一系列的游戏任务之后,幼儿自身心理也能得到满足,孩子的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比较深刻的意义。
结束语
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教师认知的偏差、组织实施游戏活动能力的不足、“游戏精神”以及教育考核评价机制的缺失等,影响了幼儿教育游戏化教学的效果。针对以上问题,幼儿教师应从思想、能力上入手,将“游戏精神”贯穿幼儿游戏活动的始终,不断优化幼儿游戏环节的创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幼儿游戏化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旭红.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C]//.2021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2021:1209-1213.
[2]滕春燕.有意义游戏的幼儿教育构想[D].南京师范大学,2021.
[3]汪家园.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探讨[J].天津教育,2020(3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