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知识快餐”冲淡了思考

2022-05-29史志鹏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普用户

史志鹏

从文字书籍、广播电视到移动互联网,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不断演变。如今,短视频发展如火如荼,知识付费方兴未艾,各种各样的知识正变得随处可见、随手可学。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各大平台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数量呈稳步增长趋势,其视频作品的传播效力远高于平台整体平均水平。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网民知识需求多元的背景下,新型传播方式给知识本身带来深刻变化。在极短时间内,“网红教授”“网红科学家”通过视频,将高深的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的形式传递给大众,一下子拉近了公众与科学文化知识的距离。知识付费平台上,只要点击鼠标、花费一定费用,就能寻到若干自己需要的答案。知识“边界”拓展了,知识传播的门槛降低了,知识不仅属于学术机构、专家学者,普通人也能分享生活经验,参与知识传播。

获取知识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一些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新型知识传播方式具有碎片化、娱乐性等特点,通过这些途径能真正学到知识吗?1

其实,在新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的当下,除了拿出整段时间学习之外,“碎片化”学习并非没有意义,简单以“碎片化”为由否定短视频等新型知识传播形态并不可取。但同时,也不宜将其万能化,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的内容生产者一味追求传播效应,不惜以偏概全,误导公众;有的人则将网络视为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对短视频、知识付费等平台产生严重依赖等,以上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应当承认,新型知识传播仍是一种“知识快餐”,无法取代系统的专业学习,是课堂教育、书本学习的有益补充。2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获取知识,都离不开思考分析的过程。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向来相辅相成。借助互联网,人们每天都能接触海量的知识和信息,只有通过思考,知识才能真正转换成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当我们习惯于肤浅化、感官化的信息与表达,思维认知活动就会长期停留在感知阶段,分析、判断等高级思维能力也将慢慢退化。现实中,有的人经常“刷”各类短视频,游逛于各大知识付费平台,可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困惑不已,最终又寄希望于在网上一搜了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考分析、消化吸收的过程。3

实践证明,知识的丰富不必然带来能力的提升。数字经济时代,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应用不断发展,知识传播途径日益多元,但经过长期的阅读积累、思考分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路子不会变。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应努力让思考成为获取知识的自觉行为。唯有如此,方能在纷繁海量的信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更好地充实自我。4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2月21日第09版)

①本段是一个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文阐述了新型知识传播形态发展得如火如荼、大受欢迎,这里就犹如泼了一盆冷水,带领读者迅速进入冷思考。

②本段先是肯定了新型知识传播形态在当下的价值,然后列举实例,指出这种传播形态亦存在问题,“不宜将其万能化”。这样的论述客观、理性,充分彰显了作者的辩证思维能力。

③“思考”是文章的中心词,本段详细阐述了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在这个获取知识如何方便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保持思考的习惯。本段论述精当、剖析深刻,在写作与“思考”相关的作文时,同学们可以合理进行引用、化用。

④文章的结尾再次点题并重申论点,很好地收束了全文。思辨性是本文的一大看点,像本文作者一样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是写好一篇思辨类作文的关键。

〈素材延伸1〉

知识付费:2022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00亿元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我国知识付费的市场规模在2017年还是49.1亿元,到了2018年就增至148.3亿元,暴涨了2倍多。据估算,2022年知识付费用户预计可达5.27亿人,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元。

2016年下半年,知识付费跃然进入大众视野,短短几年的时间,便涌现出了一眾服务平台。有综合或垂直的内容平台,以贩卖课程、有声读物为主,例如得到App、喜马拉雅FM等;也有提供软件服务工具的小鹅通、短书、格子匠等;还有社交问答类的平台,例如知乎、分答等。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规模达392亿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有63.1%的中国用户购买过知识付费产品。截至2021年10月,我国和知识付费关联的企业已多达3763家。

巨量算数发布的《“求知”2.0时代——2021中国泛知识付费行业报告》也显示,中国泛知识付费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曾在2018年达到202%,近年来一直维持着40%以上的增幅。其中,“短视频+直播”成了最受欢迎的主流阵地之一,有超过七成用户通过短视频学习。根据2021抖音泛知识付费用户调研数据,泛知识付费用户男性更多,低线区域市场蕴含着更大潜力。随着行业发展,未来在受众面上会有所扩展,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高品质的知识买单。

〈素材延伸2〉

王爽:做好科普的关键是善于比喻

2019年4月10日,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面世,全球多地天文学机构、媒体同步发布。当天,一篇题目为《人类认知和发现黑洞的过程中有着怎样漫长而曲折的故事》的文章在微博走红,短短数小时内,阅读量超千万。文章的作者就是“网红”科普达人,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爽。在微博上,王爽的粉丝超过300万,博文总阅读量超过12亿。他的作品,可以面向知识渊博的宇宙天文学爱好者,也可以面向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朋友;可以解答漫威粉丝对“平行宇宙”的执念,也可以聚集网友一起“吃瓜”。

尽管工作忙碌,但王爽还是坚持做科普。他认为,科普作品可以面向大众,将瑰丽的风景带给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的人。

在王爽看来,做好科普的关键便是善于比喻。例如对“量子世界”的理解,王爽就用日本动画片《火影忍者》打了个比方:微观粒子本质上就是《火影忍者》中漩涡鸣人常用的多重影分身之术的状态——每一个微观世界的粒子都施展了多重影分身之术,不再是单独的点存在于一个地方,而是存在于空间或者说是弥散在空间的很多角落,构成了量子世界最核心的物理图形。

猜你喜欢

科普用户
科普达人养成记
关注用户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