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要求下农村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探究*

2022-05-28张何秀钱建仁

学语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整本书问卷素养

□ 张何秀 钱建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1]4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被新课标放在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之首。但是在农村高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单篇教学上,这就无法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为了让农村高中的整本书阅读尽快落到实处,尽可能达到核心素养要求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要求,我们对农村高中的整本书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进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

一、农村高中整本书阅读现状调查

我们设计了两份问卷,一份问卷是针对学生的;一份问卷是针对教师的。学生问卷主要从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和影响整本书阅读的因素等方面设计问题,目的是了解学生在高中阶段对整本书阅读的真实想法。教师问卷主要是了解教师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认识、落实情况,及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由于高中统编版新教材目前只有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已经使用,所以本次问卷调查就安排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进行。学生问卷共设置了28道题,其中单选21个,多选6个,开放题1个。调查对象是从安徽省浮山中学、会宫中学和横埠中学三所农村高中随机抽取的1000名学生。教师问卷共设置了20道题,其中单选17个,多选2个,开放题1个。调查对象是从以上三所农村高中随机抽取的20位高一、高二年级教师。两份问卷均以发放纸质问卷的形式进行。依据课题组的问卷调查,目前农村高中整本书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农村高中整本书阅读数量不够。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阅读数量偏少。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2.4%的学生一年整本书的阅读量只有1到2本,只有0.8%超过5本,还有6.7%一年都不读一本书。农村学生的阅读量明显不足。

2.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足。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在0.5-1 小时的占51.7%,30.3%超过1 小时,还有18%不到0.5 小时。随着年级越来越高,阅读时间还在不断缩短。

3.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在“你一般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多选)”问卷调查中,选择“教材教辅”资料的占75.3%,选择“玄幻、言情、武侠、漫画”类的占50.4%,选择“文学名著”类的只占37.7%。农村学生选择阅读书籍的内容有限,主要集中在“教材教辅”和“玄幻、言情”等类的小说上。

其次,农村高中整本书阅读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阅读动机短视化。69.6%的学生认为阅读整本书有助于开阔视野,45.7%认为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38.1%认为对写作有帮助,只有11.5%认为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

2.学生的阅读方式单一化。在老师的要求下开始阅读的学生占61.3%,自己主动阅读的只有15.1%。50.7%的学生在阅读时毫无计划,随心所欲;30.4%有阅读计划,但执行不了;只有18.9%有阅读计划,并能够严格执行。阅读方式中浏览占51.5%,跳读有20.8%,在精彩部分细读占25.3%。此外,47.3%的学生不能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来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

3.学生的阅读收获有限。55.3%的学生处于看过便罢的状态,主动撰写读后感或读书笔记的只有20.1%。读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的有85.6%,不能的占15.3%。读后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评价占49.8%,45.3%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农村高中整本书阅读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学生自身原因。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农村高中生,从小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其实整本书的阅读,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根据有关报道,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完整阅读过四大名著的小学生,已经不在少数。而在我们这里的农村高中生,却很少有学生完成了四大名著的整本阅读。阅读是一种习惯,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农村学生输在了起跑线上。

进入高中之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理科学科上,放在语文学科上的时间,随着年级的增长越来越少,放在阅读上的时间则更少了。

同时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只能意识到阅读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以及对写作的帮助,却不能认识到整本书阅读对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影响。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停留在表面。

家长及家庭环境因素。农村高中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以打工谋生,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往往是希望孩子读书改变命运,不再重复自己的生活道路。他们认识不到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他们认为读书就是学习课本知识,考试成绩好就是读书有效果。所以,有些家长明确反对孩子读课外书。调查显示,只有31.3%的家长支持学生阅读整本书,而有42.5%的反对孩子读课外书。家长的观念直接影响了他们孩子对读书的态度。此外,大多数农村家庭,能够阅读的书籍太少,家庭阅读环境也不佳。

教师及学校原因。相对于城市中学提倡素质教育而言,大部分农村中学教师,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他们都能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但家长的要求及社会的压力,使得他们只能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无论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还是已有二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更多地停留在对整本书经典部分的讲解上,注重对每一段内容的理解、对每一种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这样的教学缺乏对文章整体逻辑上的鉴赏,无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社会与学校衡量一个老师的标准,却只是高考的成绩。农村高中教师生活环境相对艰苦,又要面临教学考核、职称晋升等压力,不得不把精力集中在辅导学生应考上。除了少数主动向老师请教整本书阅读的学生,其他大部分学生,老师无法对他们的整本书阅读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

学校是提供学生学习的场所,但农村高中学校的图书馆,虽然相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仍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农村高中学校图书馆规模普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对图书的需求。另外,学生排课很满,阅读时间被挤占,有限的图书资源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农村高中整本书阅读优化策略

依据农村高中整本书阅读的实际情况,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我们摸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改变目前的阅读现状。

首先,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教师在推荐阅读书目之前,可以先对作者进行介绍。经典作品都出自优秀的作家,这些作家自身丰富的人生经历,较高的文学素养,都值得学生去进一步探究。例如,高一必修上册教材要求阅读的是《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他一生“致力于用社会学知识去改变中国农村的贫困落后状况”[2]2。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值得学生学习。

同时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借助媒体资源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课题组在进行《红楼梦》“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3]141专题教学时,以其中的灯谜为例,先播放87 版红楼梦中猜灯谜的片段,吸引学生的兴趣。再带领学生精读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关于灯谜的描述。学生在阅读纸质版书籍时就能仔细品悟,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灯谜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其次,教授阅读方法。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法,变传授知识为传授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依据阅读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浏览、略读、跳读或精读等不同的读书方式;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要适当圈点标注。例如,在分析《红楼梦》中贾雨村这一人物形象时,我们首先让学生通过目录找到小说第一回《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和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通过浏览这两回内容,找到第二回和第四回内容。略读小说内容,不难发现相关情节还有第三十二回、第九十二回、第九十五回、第一百三回、第一百四回、第一百七回、第一百十七回和第一百二十回。精读这些回目,就能全面分析贾雨村的形象了。这样,学生在分析其他人物时就能够综合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了。

整本书阅读相较于片段式阅读,阅读量会大得多,这就需要学生除了掌握一般性的阅读方法外,还要掌握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比如思维导图或者构建全书知识框架等。以《乡土中国·乡土本色》为例,可以绘制这样的思维导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充分利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知识架构和完整的学习情境,从而有助于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4]93

第三,制定阅读计划。整本书阅读的内容比较复杂,周期长,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读书计划。如为完成小说《边城》的整本书阅读,课题组是这样设置任务的:用3天的时间读完第1-5章,要求学生做到用自己的语言对每章情节进行概括,借以了解边城特有的民俗风情,梳理出翠翠与傩送及天宝的相识过程。用5天阅读第6-10 章,读完之后梳理翠翠对待感情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分析爷爷的人物性格。用5 天阅读第11-16章,理解傩送、天保兄弟二人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不同方式。用4天阅读17-19章,要求先概括各章节的内容,再分析傩送这一人物形象。最后用2 天阅读20-21 章,尝试分析导致翠翠与傩送爱情悲剧的原因,进而剖析作者的立意,感悟作者在作品中展现的人情美、人性美,从而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第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老师要及时检查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进度及成果,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笔,边读边记,逐步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选择不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对笔记做得好的同学可以给予实质性的奖励。在阅读完整本书后,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交流,“不仅是检验学生阅读情况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训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主要标尺。”[4]93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演讲比赛、整本书阅读知识竞赛、辩论赛、戏剧表演等等,让学生有机会交流心得体会,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学生在此过程中会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达到维持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整本书阅读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农村高中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克服困难,找到方法,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文化视野,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语言理解和建构能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整本书问卷素养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