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刍议

2022-05-28李倩文

学语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题型作业设计

□ 李倩文

“三新”指的是: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其中,使用“新教材”,能够强化教师的学科德育意识;推进“新课标”,能够强化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施“新高考”,能够引领素质教育深入。在这“三新”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单元核心任务和学习任务,统筹单元的学习资源的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并在探索、实践、反思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而与之匹配的大单元作业设计,理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与研讨。

一、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实现由方法习惯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作业,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力抓手。立足整个单元,设计出科学化、系统化的单元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延伸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语文能力。以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性读物学习为例,为了引导学生“遨游学术之海,发扬科探精神”,设计如下单元作业:

?

学生在完成本单元作业的过程中,训练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能力,提升了审美鉴赏、表达交流等能力,充分有效地发展了思维能力,由此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得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无论是在语言运用和思维发展方面,还是在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方面,都能在有机整合中得到发展。所以,推进单元作业设计是培养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匹配单元整体教学,促进教师教学

随着部编教材投入使用,单元整体教学成为热点话题。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当下,单元整体教学为新教材的体系架构创新提供模式,助益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循环性关系的处理。“教,学,评”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其中,评的地位很重要,没有评价的教学会指向盲目,没有评价的学习会走向虚浮。所以,为了匹配单元整体教学,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与教学创新能力提高,以评促教,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单元作业的设计与探究十分必要。

例如,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是围绕中国从魏晋至唐宋时期的八首经典诗词展开,可以以时间为轴,设计与单元教学进度相匹配的单元作业,丰富单元教学。

情境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我们在诗中感受了魏晋风度、领略了大唐气象、目睹了两宋离乱,走过了烟雨江南,跋涉了烽燧塞外,看春华秋实,观云动风来。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诗歌让我们广结良友,增长见识,开阔心胸。让我们一同遨游诗海,品诗赏词,探寻生命的诗意,寻找中华大地的文化密码。

?

三、关注单元作业设计,微探设计模式

当下,普通高中教育已经进入到”重内涵、提质量”的发展阶段,“三新”改革对于教学、评价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们需要创新教育教学实践,除了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也要加快大单元作业模式的设计。但相对于大单元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研讨相对滞后,基于此,在初步的模式摸索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围绕单元目标,确定作业目标

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脉相承,确定作业目标是设计的第一要义,目标的确定能够为作业设计指明方向和明确具体内容。基于此,我们需要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学情,关注学生需要掌握何种知识或能力,以及需要达到何种掌握程度,在“内容标准”和“程度标准”的综合考量中,将目标分解到相关单元章节和课时,最终梳理出单元作业目标和课时作业目标。以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的单元学习目标和单元作业目标为例:

?

?

(二)选择语言材料,彰显育人功能

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我们应该博采古今语言材料,彰显试题立德树人的功能。首先,作业设计中选用的语言材料需要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唤醒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其次,还需要关注具有传统价值的语言材料,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精神品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等方面的作用。最后要考虑到每个单元所对应的人文主题,在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前提下,选择与单元主题贴近的语言材料。例如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课后学习任务中提到“古代诗歌语言暗示性”是值得探究的问题,那么可以联系东奥闭幕式“折柳送别”的歌舞表演,引发学生探究“诗歌语言暗示性”,设计如下题型。

2022年2月20日晚,第24 届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这一场持续19 天的盛宴给世界带来太多惊喜和感动,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闭幕式上的“折柳送别”舞蹈节目。在“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悠扬骊歌声中,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人们手捧“柳枝”,汇聚在场地中央,将一株株绿柳送给即将远去的客人们。这一告别方式既含蓄浪漫又饱含诗意,充满了中国式的脉脉温情,但是你的外国朋友Tony却看不懂,他向你发微信求教,请你用不超过60 字的简洁语言向他解释节目背后的含义。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递给国际社会的一张名片,张艺谋导演的开闭幕式演出,尽显中华文化的浪漫。从如此盛事中选择语言材料设计作业,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脉联至时事思考,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生活、参与生活,实现育人功能的潜移默化。

(三)根据材料内容,设计作业题型

大单元作业设计与推广的滞后性,导致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学仍然按照传统的照本宣科模式进行定量作业布置,题型单一,形式落后,对于单元教学活动开展和学生能力提升,无甚助益。所以,根据材料内容,设计不同的作业题型,在整个单元作业设计中尤其值得关注。

1.立足核心素养,设置综合性题型

新课标中将“综合考查”作为重要的命题导向,单元作业设计也要考虑考查的综合性。所以,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要以一个单元为单位,综合考虑一个单元的目标性、结构性、针对性、科学性、多样性等,所以在题型设置上,需要多角度多层面解读语言材料,由此设置有内在联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综合性测试题型。在题型安排上,多设置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有意识地规避应试模式的形成。以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主题为“丰富的心灵”,其中《玩偶之家》中娜拉的丰富心灵以及觉醒反抗,是作业设计的重点考查内容。“女性的觉醒与反抗”一直是教材中的宏大命题,所以在题型设计上,可以联系以往所学,设计主观性、开放性比较强的综合性题型,如下:

放眼中西方文学史的长河,对于女性反抗母题的书写从古到今绵延不断。在第二课时的作业中,我们已经整理了以窦娥、繁漪、美狄亚、娜拉为代表的女性发出的反抗宣言,并由此了解了她们的反抗原因、反抗困境和价值追求。那么分别作为中国与西方、古代与现代的女性代表,她们的反抗方式和反抗结局有什么不同呢?这背后又蕴含者怎样的文化意义呢?请同学们结合先前的梳理内容,任选一个话题,写一篇探究性的小论文。

图5表明了使用自适应阈值,检测结果比整个图像的固定阈值稍差。另一个方法尝试通过调整阈值来改进SUSAN算法,结果亦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由于该类算法主要采集检测建筑物边缘和角点特征,所以,对其检测步骤进行细化,能够提高检测准确度,消除虚假警报并恢复错过的特征信息。在拐角的情况下,特征之间彼此不连通,使用边缘信息理论以实现建筑物特征点稀疏化的过程。

话题一:结合《窦娥冤》和《美狄亚》,比较中西悲剧女性不同的自救模式,探究其反映的不同民族文化心理。

话题二:在结局上,《美狄亚》是一悲到底的单一结局,而《窦娥冤》则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双重结局,探究不同结局背后反映的不同文化体系下的审美追求。

话题三:《玩偶之家》中娜拉和《雷雨》中繁漪都是现代社会有强烈时代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探究她们形象的异同点及原因。

话题四:美狄亚与娜拉都是文学史上有名的弃妇形象,作为被抛弃的女性,她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了有力的反抗,探究娜拉对美狄亚的继承与发展。

2.立足学生层次,设置个性化题型

学生个体发展存在差异性,发展水平就会不一样。对于接受知识速度比较慢的同学,难度较大的作业完成不了,容易自我否定产生焦虑心理;而对于接受知识速度比较快的学生,同样作业对其而言简单易做,却被迫花时间在上面,造成作业量上的负担。针对此,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学生的能力与兴趣层面,在作业的题型设置上,考虑多层次的弹性题型,多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题目。以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戏剧单元为例,本单元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戏剧代表作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的价值内涵。所以在单元作业的题型设计上,考虑到单元特色,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考虑如下个性化题型设置:

?

新课标强调情境任务,指出要以情境任务为载体,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体验感,由此呈现学生的多样化语文素养。所以,我们应该在国家教育教学政策与校园师生实际生活中,自主寻找、研究、创设单元作业的情境,通过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探究、表达。因此,在单元情境下的实践活动是题型选择与设置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作业题型的设置上,需要考虑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际的语文知识。以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单元作业设计为例,在“红楼文化艺术节”的大单元作业情境之下,可安排如下实践性题型。

?

?

(四)制定评价量表,优化评价方式

新课标中倡导课程评价要有整体发展意识,要方式恰当,主体多元,因此,在对学生的单元作业完成度进行评价过程中,要制定具体的评价量表,并尽可能地依据量表进行评价,其中,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和学习品质也是关注的重点。评价主体可以是包括老师、同学、自己、父母在内的多类人群,评价方式也依据不同的任务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还借助了信息技术的手段,使评价更为高效和直观。以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作业设计中的“诗歌朗诵比赛评价量表”为例。

?

设计说明:朗诵比赛的是真实的学习探索情境,学生要掌握本首诗诗歌写作背景、创作技巧,并用按特殊要求用文字表达出来,再上台进行朗诵,在此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能体现出来,同时落实了“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在朗诵的过程中能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汲取精神力量,培养意志品质,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系统地按上述步骤完成朗诵比赛,能够引导教学发生质的提升。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作业,从学生的角度看,可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培养习惯,从教师的角度看可以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三新”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学科核心素养的一贯要求,单元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推进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也至关重要。再者,我们也应看到在目前单元作业设计中确实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因此对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现状进行反思,并进一步研讨或设计单元作业设计模式,具有极大的教研意义。

猜你喜欢

题型作业设计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