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言语情境促有序表达
——四下《我学会了_______》(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2022-05-28执教任敏点评巫新秋
执教|任敏 点评|巫新秋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尧辰路校区)
【教学目标】
1.能在学会做的事情中,选择一件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写。
2.能按学习的顺序把自己学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3.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
4.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并根据习作要求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文。
【教学流程】
一、扩充图片情境,唤醒生活体验
师: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学会了很多本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习作6。齐读课题。
(指名读习作提示)
师:(出示书上插图)看,这是六位同学学会的“最有成就感”的那件事,谁来说一说?
生:第一幅图是一个小女孩学会了弹钢琴;第二幅图是一个小男孩学会了拍照,第三幅图是一个小女孩学会了挤牛奶,第四幅图是一个男孩学会了如何去借书,第五幅图是一个小女孩学会了如何洗碗,第六幅图是一个小男孩学会了种花。
师:这些本领当中,你最佩服的是哪一项?说说理由。
生:挤牛奶。因为挤牛奶让人很有成就感。
师:勇于挑战让我们有成就感。还有吗?
生:我最佩服的是第一幅图,小女孩在弹钢琴。因为弹钢琴是一个坚持的过程,她能坚持下来,很了不起!
师:学会坚持让我们有成就感。
生:我比较佩服第四幅图,小男孩借书。因为借书是要敢于和陌生人交流的,要学会礼貌地说清楚自己的要求。
师:挑战自我让我们有成就感。
生:我比较喜欢摄影。因为要学会摄影需要弄清楚很多步骤。
师:是啊,克服困难让我们有成就感。
生:我也觉得摄影比较有成就感,因为在摄影中,需要等待那些漂亮的事物,比如喇叭花,要等待它开放,再比如说拍小虫子。
师:学会耐心、记录美好也会让我们有成就感。
师:那么,你学会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哪一件呢?会不会藏在下面的图片中?仔细看,会的同学举手。
PPT 滚动播放:骑马、游泳、划船、购物、买菜(砍价)、给妈妈按摩、照顾小妹妹、养蚕……
师:有这么多小朋友举手,你们可真棒!那么现在你能告诉老师,你学会的最有成就感的是哪一件事吗?(生答)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下面就把你学会的最有成就感的那件事,写在课题的横线上。
【点评:本篇习作是半命题形式,看起来不难,似乎可以指向学生学会的任何一件事。那如何在广泛的那一些事例当中,寻找到独特的“那一件”事呢?教师运用统编教材创设的图片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读图,读懂“最有成就感”的内在含义。教材精选的六幅图,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涉及的范围较广,为学生指引了习作方向,开拓了思路。然而,和学生丰富独特的个人体验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统编教材考虑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孩子,因此,图上有的内容,我们的学生是很少经历的,比如挤牛奶。而图上没有的内容,诸如买菜、砍价、当志愿者等真实而特别的个性体验,图上又无法一一涉及。此时,教师通过PPT 滚动播放图片的补充,将学生引向生活中更为丰富的画面,在开阔思路的同时,唤醒学生的回忆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共鸣和共情。】
二、步入问题情境,自悟习作要求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写作内容,那么该怎么来写呢?从这些问题中,你能找到写作方法吗?
出示书上的问题:
你是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的?
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
生:“你是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的”这个问题,告诉我们要一步一步按照顺序写清楚。
师:对,学会是一个过程,我们要按照顺序一步一步写,把这个过程写清楚。(板书:按顺序,有过程)
生:还要写出学习中有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师:对,我们要把克服困难的过程写清楚。(板书:克服困难)
生:我们还要写出学会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板书:心情变化)
生:我们还可以写出有趣的经历。(板书:有趣经历)
师:小朋友们好棒啊!不仅找到了写作内容,还找到了写作方法。
【点评:统编教材细心地将习作指导方法融于教学提示中,常常借助于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智慧地没有“教”写法,而是后退一步,将学生引入这些问题情境中,让其在认真读问题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去“找”习作方法。教学中,教师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相机提炼学生的回答,形成简明清晰的板书,巧妙地将习作内容中“最有成就感”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克服困难、有趣经历、心情变化”等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表达的内容,帮助学生找到了记叙“最有成就感”的抓手。】
三、提供范文情境,感知表达特点
师:同学们,这个题目也让老师想到了小时候学会的最有成就感的那件事——骑自行车。
师:(出示骑自行车图)看,这就是老师学骑的那辆自行车。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的弟弟妹妹也要上小学了。从我家到学校要走60 多分钟。这辆大的自行车,可以让弟弟坐在前面,妹妹坐在后面。这样,我就可以骑着车,带着他们去上学。那我又是怎样学会骑自行车的呢?请同学们竖起耳朵听。
教师读学骑车的习作片段:我心里有些紧张,双手握住车把手,右脚从大杠下伸过去踩住脚踏,使劲骑了起来。可车头像个不听话的小孩,左摇右晃,我身子一歪,一下子就摔了个“屁股蹲”。好疼啊!我的眼泪差点儿被疼出来,心里忍不住打起了退堂鼓。这时,爸爸走过来,帮我扶起车,又把我扶起来。他笑着对我说:“你身子在左边,车子就要往右边偏一些,这样才能保持平衡。没事,大胆骑,爸爸在后面保护你。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爸爸的话给了我勇气,我重新站在车旁,扶住车把手,像爸爸说的那样,身子在左边,车子就往右边偏一些,用两只脚不停地踩踏板。车轮顺利地滚动起来。啊!我终于骑起来了!风在耳边呼呼响,好像在给我鼓掌。我心里高兴极了!
师:你们能对照习作要求评价一下老师的习作片段吗?
生:我觉得挺好的,因为写出了您是怎么克服重心不稳的困难的。
生:还写出了您心情的变化:摔跤的时候,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成功的时候,心里很高兴。
生:上面还写了您有趣的经历:“可车头像个不听话的小孩,左摇右晃,我身子一歪,一下子就摔了个‘屁股蹲’。”
师:是啊,现在想起来,依然会忍俊不禁呢!
生:您写得很有顺序,写出了您从不会骑自行车到骑得很好的过程。
【点评:有了选材,如何组材?此时,学生的脑海中还是比较混沌的。教师“下水文”的适机出示,让学生在进入范文情境的同时,引发共鸣和思考,体会范文的表达特点。教学中,教师贴近学生习作起点,率先“打头阵”,用学生的思维思考,用习作提示的写作方法练笔,正如崔峦老师所说:“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
四、迁移思维支架,理清表达 顺序
师:谢谢同学们!那现在你能看懂这幅“台阶图”吗?
(出示“台阶图”)
生:首先是您不会骑自行车,然后摔跤很疼,经过爸爸的指导,鼓起勇气按照爸爸的指导来学习,最后终于会骑了,心里特别高兴。
师:你真是我的小知音!同学们,现在,请你回想自己学习的过程,试着完成属于你自己的“台阶图”。(学生完成“台阶图”)
师:谁来跟大家分享你的“台阶图”?
(学生1 分享)
生:我刚开始游泳的时候,一直不敢下水,心里很害怕。下水游泳时,一不小心鼻子又进了水,当时感觉难过极了。这时教练看到,就过来细心地指导我,让我做调整,我因为前面的失败,心里还是很紧张。最后,我按照教练的指导,成功游了起来,我当时快乐极了!
师:大家看,一步一步很清楚。非常期待你的作文!
(学生2 分享)
生:我学会了拉二胡。一开始我只是在学校上社团,不是太会,对二胡也不是太理解,心里忍不住打起了退堂鼓。后来,老师指导了我,爸爸妈妈也鼓励我,我又鼓起勇气。我在家里反复练习,得到大家的肯定,开始有了自信。后来我越拉越好,还参加了比赛。
师:享受了成功的快乐,心里高兴至极。为你骄傲!
师:同学们,你们的“台阶图”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点评:教师“台阶图”的设计,非常契合本课的习作内容:《我学会了_________》这一题材。指向教学目标“有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搭建习作框架,理清写作顺序,指导学生梳理自己的“学会”步骤。一阶一阶的台阶设计,呈现的是学生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攀登的过程。它在帮助学生理清“学会”过程的同时,也理清了习作的思路。学生由“仿”到“创”,在完成“台阶图”的过程中,梳理清晰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习作步骤,为学生后面“有顺序”地记叙提供了支架,做好了铺垫。】
五、建构评价路径,促进自能评改
师:有了“台阶图”,我们就可以在它的基础上,把我们的习作写清楚。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习作片段要求。
指名读要求:1.根据“台阶图”,按顺序把学会过程写清楚。2.书写工整。3.写完后读一读,修改不通顺的地方。
师:同学们可以从最困难或者最有趣的地方开始写,像老师那样,完成一个习作片段。
(学生自主完成习作片段)
师:好,时间到,请放笔。下面我们进行伙伴互评,请同桌互换作文纸。谁来读读互评标准?
指名读互评标准:1.按顺序把学做的过程写清楚,三星。2.写出了克服困难的过程,一星。3.写出了有趣的经历,一星。4.写出了心情的变化,一星。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评价标准,一边读同桌的习作片段,一边用红笔把符合要求的内容用波浪线画出来。
(学生互评,教师巡视。)
师:好,我们来展示一下吧。请互评小伙伴也一起上台。
生朗读自己习作片段《我学会了跳舞》:“现在,我们练习劈叉。”老师说道。我慢慢地把腿往下压,可是,却感觉自己的腿不听使唤,根本劈不下去。我试了一次又一次,可是没有一次成功,我失望极了。看着别的同学劈得笔直笔直的,我更伤心了,心想:我永远都学不会了。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和蔼地说:“没事,你第一次学,不太顺利是难免的。只要你每天坚持练习,一定能成功的!”
第二天,我鼓起勇气,开始练习。尽管一次又一次失败,但我心里想着妈妈的话“只要你每天坚持练习,一定能成功的”。终于,到了上课的时间,我成功地劈了下去。我开心极了,自豪地大声说:“我学会了!”
师:请同桌给她评价一下。
生:她写出了自己心情的变化,从“失望”到“伤心”,然后“鼓起勇气”,最后学会了,感到很“开心”。还写出了自己是怎么克服困难的。她先写自己不会劈叉,到后来克服困难,慢慢学会了劈叉,很有顺序!
师:写得特别棒,评价得也特别好。其实咱们班还有很多五星小作家。请五星小作家起立,向大家展示你们的作品。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师:同学们课后可以加上起因和结果,还有题目,形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师:现在,你知道怎样写学会的一件事了吗?
生:知道了!
师:从学到会,就是成长。希望同学们能用笔,记录下自己成长的每一步。
【点评:课标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统编教材在各年级的习作教学板块非常重视对“修改”作出具体的要求。本次习作在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修改习作的要求:一是自我修改,通过朗读自己的习作,修改不通顺的地方;二是相互评改,主要围绕是否按一定顺序写、是否把过程写清楚进行评价。
对学生而言,互评是需要指导和方法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很有层次性:第一步,早在前面教师朗读自己的“下水文”后,就引导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评价,为后面学生的互评做好铺垫;第二步,根据习作要求制定互评标准,在评价之前进一步明确评价标准,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目标非常集中;第三步,给予学生充分的互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第四步,展示学生优秀习作片段的同时展现互评学生的评价,这是评价成果的呈现,也为学生如何评价作了非常好的示范。
尤为可贵的是,虽然因时间有限,课堂呈现的是习作片段,但教师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引导学生课后加上起因、结果和题目,形成一篇完整的习作,帮助学生树立习作整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