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中医三甲医院3年间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数据分析*

2022-05-28温州市中医院325000

中国卫生统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病种入院科室

温州市中医院(325000)

徐伟丽△

【提 要】 目的 分析某中医三甲医院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从病案系统、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平台中提取2018-2020年出院转归为死亡,并且实际住院天数小于或等于1天的患者,共369例。结果 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共369例,占死亡病例的19.09%。男性患者231例,女性患者138例,男女之比为1.67∶1,以≥8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入院24小时死亡病例以急诊入院所占比例最高,占77.24%,其他医疗机构转入所占比例最低。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病种排名前3位为脑出血、重症肺炎、急性心肌梗死;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数前3位科室是EICU、综合ICU、心内科,78.86%的病例属于高风险组。结论 分析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的数据能发现高危人群,可反映出医院质量与安全监测与缺陷管理的重点,应加强对此类数据的长期监控和内涵分析。

死亡病例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住院病死率是评价医院服务水平与医疗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1]。然而患者死亡除与医疗服务水平相关外,与疾病严重程度、患者自身情况密切相关,因此仅仅用粗住院病死率作为医院评价指标并不客观。入院后24小时内死亡的病例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和进展快等特点,需要临床医师在短时间内判断病情并制定诊疗方案,是医院风险危机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为了解该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加强对该类病例的质量管理,减少和杜绝可能引发的医疗纠纷,对某中医三甲医院2018-2020年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资源来源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某中医三甲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病案首页、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平台中出院转归为死亡,并且实际住院天数小于或等于1天的患者,共369例。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2. 相关指标解释

死亡病例风险分级根据DRGs组病例的住院病死率进行标准化处理来实现[3],将住院病死率分布按照负一倍标准差、均值、正一倍标准差为分割点分为4个区间,由低到高分别定义为低、中低、中高、高风险死亡病例组。

3.统计方法

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行乘列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即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一般情况及入院科室

2018-2020年某院死亡病例共1932例。入院24小时内死亡369例(占全部死亡病例的19.09%),分别住入37个临床科室,其中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居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EICU(31.71%)、综合ICU(16.80%)、心内科(4.88%)。入院24小时内死亡患者369例,男性患者231例,女性患者138例,男女之比为1.67∶1;最小年龄为出生后8个月,最大年龄96岁,中位年龄为63.64岁。以≥8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详见表1。

表1 24小时内入院死亡病例性别、年龄构成分布

2.入院方式

24小时死亡病例以急诊入院所占比例最高,占77.24%,其他医疗机构转入所占比例最低。将24小时内入院死亡病例与同期其余死亡病例入院方式比较,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56,P<0.001),详见表2。

表2 24小时内入院死亡病例与同期其余死亡病例入院方式比较

3.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疾病病种排位

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排名前3位病种分别为:脑出血、重症肺炎、急性心肌梗死,详见表3。

表3 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病种排名前8位

4.手术情况

入院24小时内死亡的369例病例中有46例入院后行急诊手术,其中术后死亡居前3位的手术分别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剖腹探查术、脑动脉造影,详见表4。

表4 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手术情况

5.死因风险级别及发生季节构成比

经Fisher确切概率法,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与同期其余死亡病例死亡风险分级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高风险组的构成比更高,78.86%的病例属于高风险组,详见表5。从季节趋势看,24小时死亡病例以冬季所占比例最高(37.40%),其次分别为夏季(24.66%)、春季(18.97%)和秋季(18.97%)。

表5 2018-2020年不同死亡病例死亡风险级别构成比[n(%)]

讨 论

某院24小时内入院死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67∶1,与其他研究类似[4]。出现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承担责任较重、生活工作压力大,且男性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发生率高于女性等因素有关[5]。因此,在发展经济文化的同时,应做好居民的健康宣教,关注男性健康;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社会和家庭负担[6]。死亡患者各年龄段均有分布,7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多,主要死因为循环、呼吸系统疾病。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老年化社会,老年人身体机能日益衰退,且大多数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一旦发病,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因此,医院应了解本地区老年患者发病及死亡的一般规律及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并优化对老年患者疾病的监控及诊疗[7]。

入院24小时内死亡患者病种以脑出血为主,手术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居首位。这与既往研究结果显示入院24小时死亡原因多以车祸、外伤、脑外伤等疾病略有不同[8]。本研究样本为一家中医医院,未开设单独的神经外科,重点专科为中医内科和骨伤科,对脑外伤的救治能力相对不足。从季节趋势分析,以冬季死亡率最高,夏季次之。浙江省有春、秋季短,夏、冬季长的特点,而且季节之间气候变化较大,盛夏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隆冬极端最低气温可达零下几度。在气候变化很大的情况下,机体不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易导致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急性加重[9]、死亡率高,提示医院应该根据疾病的季节分布情况加强对重点病种的管理。

从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的死亡风险分级分析,约78.86%患者属于高风险死亡病例,但仍有18.16%属于中高风险组及1.83%中低风险组死亡病例。同时,本次研究发现,24小时内入院死亡患者中70%以上都是经急诊入院,另有21.14%死亡患者以门诊入院。对于这部分中低风险和门诊入院的死亡患者,应作为医疗风险管理的重点人群[10]。入院时看似病情平稳的患者,可能其病情已十分危重,在短时间内会发生急剧变化,提示门诊医师应加强对病人病情的判断,对获取的阳性体征、阳性结果和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体征,需在归纳分析和进行鉴别诊断的基础上,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置,提高预见性。除皮肤、耳鼻喉、眼科、泌尿外科外,某院24小时内入院死亡病例分布在各个收治科室,这就要求各科室医护人员均需熟悉并掌握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尤其是对于平常收治病人相对较轻或平稳的科室需要特别引起重视,定专人定

期检查急救药品,加强医护人员对急救操作的训练,做到防患于未然。

死亡病例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和信息价值,“死亡”作为危重病例出院转归最客观的指标,在评估医院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方面已越来越被重视[11]。此外,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死亡病例缺陷的发生率是普通病例的2倍左右[12]。完整、准确记录病例是医疗质量评价结果可靠性的基本保证。因此,医院在提高诊疗和救治危重患者的同时,也要将入院24小时死亡病例的病历书写质量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病种入院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湖南省:按病种收付费新增胃息肉等54个病种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病种”等十五则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看病花钱,心里“有数”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