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2022-05-28陈振荣
陈振荣
小学数学属于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基工程,题海战术容易扼杀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分层作业设计刻不容缓。众所周知,分层作业设计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将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应用于不同层次学习力的学生。那么怎么判断作业难易程度,如何根据学生的学情布置分层作业,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呢?笔者将在下文中展开论述。
一、看见差异,精准分层,对症下药
“课后服务”实施后,学生个性、学习力、作业完成速度等方面的差异逐渐显现,尤其是作业完成情况的差异更为显著,这时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呢?笔者认为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对症下药。对于做事磨蹭但聪明的学生,他们学习习惯不好,或边学边玩,或时常发呆,需要先引导他们整理书桌,桌面上只能有一项作业的材料,其余整理干净,再要求学生低头专注地做一项作业,直到完成为止,让他感受到专注做一件事的好处,并刻意练习、强化,形成学习力。对于学习力不足的学生,这类学生的阅读理解、动手操作、分析、表达等能力可能都偏弱,是真正需要教师、家长支持的,对他们而言,可以布置“说例题”“说错题”的任务,课上教师讲的例题、练习他们可能没有完全吸收,通过课后说题进行复习、反刍,以输出的方式倒逼他们更有效地输入,将知识遗漏点补全。对于天资聪慧,学习力也强,但较为懒惰、爱耍小聪明的学生需要不断地鼓励,可以对他们说:“今天这道题,你写了两种不同的解法,思路很清晰!”还可以说:“这道题的解答过程完整,看来是下足了功夫的。”诸如此类的鼓励,不断地引导他们感受努力就可以做得很好,可以提升他们的意志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学习力强、速度快,有多余的时间,可以鼓励他们挑战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如单元或主题知识思维导图、思维拓展练习、实践性作业等,并将研究成果与全班同学分享,成为班级数学学习的“领头羊”。
学生差异化的存在需要教师用心观察、分析,才能精准地“对症下药”,实现因材施教,但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学习研究才能做到。除此以外,分层作业设计,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研究作业设计的难易程度。
二、參照课本,紧扣例题,夯实基础
由于小学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留作业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协助学生整合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但教师的作业设计应该重质轻量,将作业设计聚焦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课本中的例题是每位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础,教师需要精心研究例题,读懂例题的设计意图,以及所蕴含的知识的本质内容。紧扣例题设计作业,使学生通过基础的作业练习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以执教“长方体的体积”为例,传统的作业设计注重结果,关注学生对体积的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及学生是否能准确计算出图形的体积。例如:一个长方体盒子,长是40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0厘米,求它的体积。新的作业设计内容更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关注说理,厘清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改编后如下:把一个长是5分米,宽是4分米,高是3分米的长方体,切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可以切几块?想一想,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为什么这样计算?此题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生成过程进行设计,考核学生对长方体体积公式形成过程的理解及概念的掌握。
三、注重思维培养,把握难度,精准设计
如果只是紧扣例题设计基础作业,学习能力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学生是“吃不饱”的,改编例题或课本的练习,扣紧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有难度梯度的作业,是分层作业设计的重点。
1. 逆向思考,在转换中提升思维。
众所周知,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人的两条不同的思维路径,顺向思维更符合人的思维习惯,更为简单一些;逆向思维是反其道而行,与人的思维习惯路径是相反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以设计让学生的思维由顺向转变为逆向的作业题,效果会截然不同。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课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小正方形的数量是整体的三分之一,见图1,请在方格图上补一补,画一画,补画出整体。(至少画出两种)
本题作业的设计,由顺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指向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由部分推导出整体,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提交上来的答案精彩纷呈,答案由唯一变成多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2. 融入文化,在变化中层层递进。
我国的数学文化底蕴深厚,小学数学教材中,多处呈现了这种富含数学文化的知识。但对这些知识的编排属于课外拓展的部分,常常容易被忽视。笔者觉得,在这些介绍数学文化的内容中,往往含有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可以在作业设计时进行深入研究,设计一题多变的变式题或层层递进的题组。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课后的“你知道吗?”所介绍的“出入相补”原理,笔者利用该部分内容中的插图,设计和改编了下面两道填空题:
(1)如图2,把一个底为a,高为h的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剪拼后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高是 ,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接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填倍数)。
(2)如图3,把一个上底是a,下底是b,高是h的梯形,剪拼成长方形。剪拼后长方形的长是 ,宽是 。
以上作业题考查学生对于图形割补转化后,对各种数量关系之间的理解,两道题考查的知识点相似,但难易程度有差异,且层层递进,解题方法稍有变化,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深度。
总之,分层作业的设计,路径很多,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写数学日记、做研究性学习等等,需要广大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适合他们的作业,应用一定的评价制度加以促进,实现真正的提质增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莲东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宋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