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优质问题导学的实践探索

2022-05-28王虎

新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分配律导学优质

王虎

【编者按】对于问题引领教学,一线教师们并不陌生,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总是伴随着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下,问题引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也摆在了教师面前,如核心问题如何提炼加工?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启发?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落实?等等。本期话题围绕问题引领教学展开探讨。

当前的数学课堂,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甚少。学生即使有问题,也因为没有“外显”机会而未能持续思考与深入学习。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下,如何通过优质问题导学来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优质问题导学的内涵特征

以“优质问题”为载体。所谓优质问题,其实质是从诸多数学问题中提炼出具有思维价值、最利于学生深度思考、最能揭示数学本质的问题。这里的优质问题既要能整合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和重点,并派生出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具有一定的生长性和自由度,又要能够以优质问题为载体,给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聚焦于数学本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以“问题导学”为途径。优质问题导学,是基于学生真实问题开展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既关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又将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途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深度的思考与自信的表达中,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提高其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其逐步实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二、优质问题导学的基本模型

优质问题导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学习模式,而是对学生优质的学习过程的真实还原。为了避免出现程式化的现象,并不要求所有的学习都有固定的程序,只需要体现优质问题引领深度学习的核心要素即可。在基本模型(如下图所示)启示下,具体的形式、时长等都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设计。

上图呈现了一个优质的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尝试体验,由于情境与已有知识、经验产生冲突会不断产生疑问,进而经过思考,将这些疑问转化为可以继续探究与讨论的优质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中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分享自己个性化、多样化的思维路径,从而充分地经历优质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并在分享中激活内需,积累知识、方法和经验,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同时,学生在与同伴分享中,反思情境与问题,修正结论或拓展迁移,广泛地建立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深度学习。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不仅仅是在情境体验的基础上产生问题,他们在不断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分享与倾听的过程中,在反思总结的过程中,也将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又可以作为新一轮学习的开始。

三、优质问题导学的实践策略

1. 创设优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优质问题导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用优质问题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数学课堂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呢?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学情选择合适的方式,创设情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教师应善于利用生活或学习素材,创设优质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思想方法,让他们对数学课堂产生期待,为深度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活动情境,学生随便说一个两位数乘 101,教师能快速地说出得数,再引导学生尝试解释“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这样的情境既能沟通师生情感,更能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深度学习的热情。

2. 开发优质导学工具,引领学生探学生疑。

优质问题导学主张先学后教,在利用优质问题引领学习的过程中,一般将“先学”活动移至课前,与传统的部分作业时间进行置换,并研制出与之相匹配的“一探二学三生疑”的“先研先学”策略。“探”是避免把自学等同于看书的简单做法,防止学生的预备学习变成了被动接受或简单模仿。教师一般先安排一道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在探而不得或探而不明的时候,再安排他们看书、操作、实验或是查阅资料,这样可让学生的探索学习贯穿预习的始终。“学”是在探索之后的行动,因人而异,这时的学,可能是对“探得”后的进一步“确定”,也可能是“探不得”后的“充电”,学生自主探究后的学,就不是索然无味的、可有可无的学,而是某种带有“揭秘”欲望的并伴随着心理预期的学习。“生疑”是更深层次学习的体现,是学后的反思、质疑与追问,疑问的深度,反映了预习和思考的深度。学生把疑问带到课堂,又使得后续的学习变得动力强劲。

针对不同的课题,“先研”的内容和方式都会有所调整。如新授类的会增加探究的成分,复习类的会增加整理的成分,体验类的会增加观察、实验的成分,实践类的可增加操作、制作的成分,等等。结合研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学生还可以根据情境、表达式、图表、模型等提出内容、难度不同的问题,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足够的挑战。

3. 聚焦优质问题提炼,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在优质问题导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先学”过程中提出的细碎零乱的小问题进行梳理,提炼成1~3个具有共性的焦点问题作为优质问题,顺学而导,再次引领学生深入探究,从而扩大优质问题的驱动效应,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学生在先学过程中已经提出了“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怎么不说是加法分配律”等诸多问题,如果放任学生自行选择问题探究,那么这样的探究便停留在浅层次。运算定律的学习离不开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运算的本质意义,把握理与法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对学生所提的“真问题”进行深度加工,引导学生在众多的问题中梳理提炼更为优质的焦点问题,比如“什么是乘法分配律,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它”,同时引领每一个学生都能再次进入深度思考和探究。對学生来说,这个算理的解释并非易事,需要学生充分调动、关联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学习经验,在理解算式意义的基础上有序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论,教师则要学会等待。

4. 分享优质问题思维路径,催生学生创新活力。

“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既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优质问题导学的重要抓手。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提炼的优质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导学过程还体现在当学生有了想法并进行分享時,教师不急于评价或讲解,而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收获或存在困惑,再次深入思考,或为他人的观点和结论提供证据,或反思自己的结论是否完整简洁,或打开思维路径,探索有没有更多的、不同的方法与思路,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有所收获。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后,其中一个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解释探究的结论:“4个小朋友和 2个大人去乘船,每个人需要4元,一共要花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算一共有(4+2)个人,再乘4元,算出总金额,也就是(4+2)×4。也可以分开算,先算小朋友需要 (4×4)元,大人需要(2×4)元,最后再合起来,也就是 4×4+2×4,结果都是一样的。”在个别优秀学生分享个性化理解的同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或评价,而是顺势提出更有挑战性的优质问题:“你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释吗?”教师继续等待。不久,学生又用多种方式,如结合点阵图、周长及面积计算、乘法的意义等,表述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在分享环节,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储备,既有独立探究,又有同伴合作,集思广益,更好地解决问题和解释结论。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停留在自己提出的“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等知识层面问题上,而是通过分享平台,充分表达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自身的能力水平,不断修正、补充自己的研究结论,产生更多的方法诠释与推导结论,从而深度理解了知识本质。

5. 开放优质问题导学平台,多种形式拉长思考时间。

从教学的角度看,我们究竟是应当突出强调问题的“真”,还是应当更加重视问题的自然性与合理性?教学中我们是否应当满足学生“好问”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为了保护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兴趣,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回应”。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每个学生建立一个问题本,将自己的困惑、发现和想法,以及希望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在班级中形成一个约定,如果在一个星期内问题本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就可以放在班级建立的问题角中。问题角上的问题可以全班共享,也可以全年级共享,甚至是跨年级共享。如果有学生能够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多种形式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形成更为开放的优质问题导学平台,从而拉长思考时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足够的挑战。

(作者单位:重庆高新区大学城树人小学)

猜你喜欢

分配律导学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除法中有“分配律”吗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