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小衔接教育现状与幼儿入学准备研究
2022-05-28卓燕平
卓燕平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幼儿教育与城镇幼儿教育仍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师资力量、教师专业素养上,更体现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导致农村幼小衔接教育形式大于价值,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独立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习惯与能力,没有做好升入小学的心理准备。因此,在幼小衔接教育中进行入学准备教育,培养幼儿良好适应能力和行为习惯,从而为其未来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幼小衔接的特点与变化
对于幼小衔接教育,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过诸多研究,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如有些学者认为通过幼小衔接教育,要让幼儿做足基础知识储备,从而顺利适应小学生活。而有些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在幼小衔接教育中针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规则意识等的培养更为重要。无论哪种观点,都认可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要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的无缝衔接,帮助幼儿顺利实现角色转换,降低幼儿升入小学后的不适应性。
德国教育学家哈克教授的“断层理论”可为我们研究幼小衔接教育提供有效的指导。他指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分属两个阶段,对于幼儿而言,这两个阶段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易出现人际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学习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断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断层理论对幼小衔接易出现的“断层”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幼儿园与小学两个生活阶段中的人际关系会出现断层。幼儿在幼儿园三年生活中,与周边小朋友、教师已经形成良好、稳定的关系,相互之间十分熟悉,脾气性格也较为了解。教师对幼儿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进入小学后,学生会面临着新的同学、新的教师,同时,由于学科知识的体系化教学要求,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会相对严格。这种人际关系的断层是导致幼儿不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幼儿个人社会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发展不足。
2. 学习方式的变化与断层。幼儿园阶段的学习方式主要以游戏为主,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游戏过程也相对自由、轻松。而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一般时间固定在40分钟左右。这种变化与断层,对于幼儿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课堂教学中需要端正坐姿、禁止交头接耳、桌面文具书本摆放整齐等,这些要求都明显高于幼儿园。幼儿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
3. 行为规范方面的变化与断层。幼儿园生活相对自由,约束较少。农村幼儿园也仅仅有园规、教师规范等,对于幼儿明显缺乏行為准则的约束。进入小学后,学生会受到课堂秩序、文明用语、不准迟到、课间活动秩序等准则要求。这些行为规范和校园准则,在学生进入小学后教师即会告知,并要求遵守。如果在幼小衔接阶段未能有效进行规则意识与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那么幼儿进入小学后就很难适应小学的规范要求,对小学生活产生抵触情绪和焦虑心理。
4. 学习环境的变化与断层。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极其重要,幼儿园宽松、自由的环境满足了幼儿自由探索、活泼好动的天性。幼儿园中桌椅摆放相对随意,作息制度也相对自由,教室内布置充满童趣,游戏角也会摆放幼儿喜欢的玩具。在小学教室内,这些都是不被允许的。学习环境的变化也需要幼儿去适应。
二、做好幼小衔接入学准备的具体路径
1. 幼小深度合作,提升衔接教育成效。如果幼儿园与小学共属一个校园,则在衔接教育中具有较大优势。在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中可以鼓励幼儿园与小学进行深度的合作,进而提升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性。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幼小之间的深度合作。幼儿园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可以组织大班幼儿进入小学教室内进行参观、学习,提前了解小学教室环境与学习方式。通过互动,还可以拉近幼儿与小学教师心理上的距离,消除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陌生感。通过幼小的深度合作,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其次,幼小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可让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开展交流与合作,让幼儿园教师深入了解小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点,然后据此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模拟小学课堂或小学生活,提前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2. 优化衔接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应基于小学生活特点和幼儿发展规律,制定针对性的幼小衔接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首先,幼儿纪律规范意识的培养需要重点关注,这是幼儿升入小学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对于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学生来说,面对小学中各种行为规则、规范,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避免这种情况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教育,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纪律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有意识地灌输规则意识,如在游戏过程中讲明规则,如若谁违反了规则就得出局,在游戏中锻炼他们的自制力及规则意识。
其次,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包含倾听习惯、独立学习习惯、时间观念等。如针对幼儿时间观念缺乏的问题,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制订计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时间观念。
最后,幼儿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实践教育,让幼儿具备良好的学习自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如教师给幼儿设置某些任务,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可以是学习任务,也可以是游戏任务,目的在于提升幼儿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3. 转变教学方式,让幼儿提前感受小学生活。针对幼小之间学习方式的差异,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时需要转变以往的幼儿园教学模式,借鉴小学课堂教学特点,让幼儿提前感受小学生活,进而做好入学的心理及行为准备。
首先,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小学课堂,准备一年级的书本让幼儿翻阅,了解小学学习有哪些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不能过度进行小学化教育,避免引起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抵触心理。
其次,在模拟小学课堂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好铅笔盒、橡皮等文具,让幼儿自己独立对书包进行整理,培养幼儿准备及整理学习用品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与幼儿做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扮演教师角色来制定课堂规则。如上课不能随意喧哗,不能四处走动等。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会提前适应小学课堂生活,缩小幼儿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差异。
最后,需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幼儿焦虑心理。笔者在调查与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幼儿对小学生活有着期盼,又存在很强的恐惧和焦虑心理,这是人类个体面对陌生事物时的正常反应。如果能够针对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心理的特点,制订针对性的干预计划,那么无疑能够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期盼度,消除幼儿的焦虑心理,进而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西城中心幼儿园?摇?摇?摇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