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恋,不仅仅是对于一个人

2022-05-28王卫军

中国铁路文艺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南彩霞之恋

王卫军

没有接触作品之前,单看篇名,我一直以为中篇小说《3202之恋》(载于《中国铁路文艺》2021年5月刊)反映的是象牙塔里青年大学生的爱情故事,“3202”可能是一间教室或者学生宿舍的代号。

可是,当我怀着虔诚的心情阅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我不禁为自己的主观误判感到好笑,也为自己对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的缺乏了解感到羞赧。

“3202”,这是一个英雄的代号,它有着传奇的历史,而《3202之恋》,又是一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读后让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太焦铁路北起山西太原,南至河南焦作,全长434公里,是一条穿行在巍巍太行山间的战备铁路,与同蒲、京包、石太、京广以及陇海等主要干线相连,担负着联通华北和中南地区的主要作用。

为了使这条战备铁路实现保密性,在战时发挥主要作用,太焦铁路从开工到建设,再到开通,对外都未做任何宣传报道,更是在地图上未做出任何标记。几十年过去,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3202”这条秘密的战备铁路才在和平年代启用了自己的正式名字——太焦铁路。

正如作家林小静所说的,这些年,由于工作的原因,她多次乘坐太焦铁路线上的慢火车,了解沿途革命老区人民通过这条铁路走出大山、脱贫致富的故事。每当她行走在这条充满传奇悲壮的铁路线上,眺望远处的山脉、近处的沟壑,还有那连绵的隧道群时,都会不由地一次次穿越时光的隧道,在心中勾画出那群为建设、守护这条铁路而付出心血甚至生命的铁路建设者的轮廓。在这条铁路上走的时间长了,林小静便听到了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先是一段段,后是一串串,于是不禁萌发了为他们创作的冲动。

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事角度。它也可称为视角,是一篇小说叙述的立足点,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如果作家站在自己所叙述的故事的“局外”来讲述故事,那实际就是站在全知视角的角度,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去讲述故事。我们读到的小说,无论长篇、中篇,还是短篇,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相反,如果作家站在自己所叙述的故事的“局内”来讲述故事,那就表明是站在有限视角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去讲述故事。

小说家们一般是根据审美的需要和预先设定的阅读效果来选择人称的。全知视角的小说,正是因了它的“全知”,所以叙述起来就比较自由,放得开,故事的背景、人物的命运,甚至作家所要发表的议论,都能在“全知”的条件下自如地进行。有限视角的小说则不同,第一人称的叙述往往给人以叙说亲身经历的感觉,给人一种亲切可感的感觉,显得真实可信,因此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尤其是自传体小说或书信体小说,更是这样。

在许多学者和批评家来看,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而这一贡献主要是由西方小说家作出的。在有限的视角中,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少,这在侦探类小说中尤为常见;二是叙述者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和人物是重叠的,“我”作为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完全以自己的世界观和立场出发叙事,“我”的内心活动更容易真切地表现出来。当然,同一篇小说中视角灵活转接的情况也是有的。

作为卓有文学实绩的知名作家,林小静深谙小说创作的门道。在《3202之恋》中,作家有意识地回避了正面表现小南和英子的父辈,为了太焦铁路的建设和守护而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品质,从有限视角出发,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我”在不斷接近丁彩霞的过程中执着寻找英子的内容为线索,将丁彩霞(即英子)置于小说的主场位置,生动表现了老一代铁路建设者在思想、精神、品质等方面,对年轻一代铁路工人的深刻影响,突出了那些远离亲人、扎根大山的铁路工人,为了建设和守护好太焦铁路而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品质。

从总体结构看,《3202之恋》是一个过去完成时的故事框架,作家是以追叙的方式,通过22岁的“我”,向读者讲述高铁建设之前,曾经发生在3202,也就是太焦铁路线上的“我”和英子的故事。这从整部小说的最后一段即可看出,无须赘言。

但是,小说的精妙就在于,它的开头、主体和结尾,又是参差变化的,这正应了“文似看山不喜平”那句古话,一方面使读者为作家摇曳多姿、曲折有致的艺术处理所叹服,另一方面又使读者为作家深情委婉、催人泪下的讲述所吸引,随着故事情节的演变推进,而被人物的情感、命运紧紧牵系着,不忍释卷。

在小说中,除了开头部分以较少的篇幅简要交代了“我”与“3202”的关系以及与英子相识交往的内容外,作家林小静以一种现在进行时的方式,将绝大多数笔墨用在了讲述“我”(张峰,即小南)成年后,特别是参加铁路工作后,因为一个偶然原因而接触丁彩霞,进而执着地苦苦寻找英子、爱恋英子的动人故事上。这种错综复杂的艺术处理,在小说创作实践中是不乏成功先例的。

《3202之恋》在叙述视角、结构布局等艺术处理方面的成功,正是作家林小静广泛借鉴、吸纳其他优秀文学作品成功经验的结果。有限视角的成功运用,使得《3202之恋》的故事更曲折、更生动,叙述者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人物知道什么,叙述者就知道什么;人物不知道什么,叙述者也就不知道什么。这样,叙述者所讲述的故事就更好看、更耐看,也更吸引人了。同时,“我”和英子的故事不从全知视角的角度展开,也可以有效避免全知视角下,作家的议论万一处理不当而难免会造成的思想大于形象的创作弊端。由此看来,《3202之恋》在叙述视角、结构布局的艺术处理上,作家林小静的酝酿和构思都是非常成熟和精心的,呈现给读者的这个故事也是相当精彩的。

但是,《3202之恋》显然又不是要仅仅表现“我”对英子的爱恋,而是赋予这爱恋以更加深广的内涵,通过曲折而复杂的接触、寻找、不舍的相互交往经过,在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中,完成了对丁彩霞(英子)这位扎根在巍巍太行山腹地,为了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赓续父辈投身铁路建设、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而忘我工作坚守岗位,最终为守护太焦铁路献出自己年轻而宝贵生命的普通女养路工的形象塑造。

《3202之恋》表达的不仅仅是对于一个人的爱恋,它的内涵是那样丰富、那样深广、那样厚重。《3202之恋》表达的是对具有忠于祖国、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品质的老一代铁路建设者的爱恋。

小南的父亲是东北人,英子的父亲是陕西渭南人。在新中国成立仅仅十余年的艰苦年代里,他们和其他老一辈铁路工人一样,为了国家战备铁路的修建,远离故土,来到太行山深处,来到3202工地,风餐露宿,忘我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如果不是心中怀有对新中国的赤诚感情,如果不是心中怀有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他们怎么可能在太行山深处扎根下来!

虽然《3202之恋》没有正面表现老一代铁路建设者的动人故事,只是把他们放在了小说背景的层面上,而不是置于小说的主场位置,但是读者仍可以强烈感受到老一代铁路建设者形象的崇高和精神的伟大,作家林小静以满腔的热情讴歌这些平凡的劳动者、建设者,讴歌这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他们的敬佩、感念和爱恋,他们也成为英子、小南、孟班长等年轻一代铁路工人做好本职工作的不竭精神源泉。

《3202之恋》表达的是对继承父辈精神,发扬革命传统,爱岗敬业,尽职履责,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年轻一代铁路工人的爱恋。

毫无疑问,这一代年轻铁路工人的典型代表,就是丁彩霞,也就是英子。这位年轻的女养路工,从小生活在3202工地,目睹了当年父辈们为了国家,在太行山深处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那段生活,目睹父亲为了守护好3202而英勇牺牲的情景。她的身体里注入了父亲的基因,她的血液里流淌着父亲的精神,她立志要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参加工作三年来,作为太焦铁路线上唯一的女养路工,丁彩霞在艰苦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履责,默默工作。她就像太行山上随处可见的野丁香一样普通,普通得甚至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没有人知道她的事迹,更没有人知道她的身世。但所有这些,都不影响丁彩霞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认真工作,都不影响丁彩霞对太焦铁路的尽心守护。

在我国的每一条铁路线上,正是因为有无数像丁彩霞一样的养路工人,千百万旅客的生命安全和难以估价的国家财产才得以保护。

综观整部小说,作家林小静对丁彩霞这位血肉丰满的年轻女养路工形象的成功塑造,就在于没有把她概念化、标签化,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细节和一个又一个平凡普通的事迹来完成的。列车从石疙瘩养路工区通过时,她会被列车发出的巨大汽笛声吓得捂住耳朵;老旧的平房宿舍里,她会在窗台上摆放一个插有野丁香的瓶子来装扮,让屋里芳香四溢;遇到陌生人光临她的工作岗位时,她既紧张又警惕;当她的先进事迹要向社会进行宣传报道时,她会惴惴不安;当别人对她主动到石疙瘩养路班工作的动机刨根问底时,她会以个人私事为借口而婉拒……丁彩霞的身上,确实有太多普通铁路工人所具有的那种普通而可贵的品质。她工作踏实,能吃苦,不爱出风头,爱读书,爱美,更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上,只要能保护好广大旅客的生命安全,保护好国家财产安全,丁彩霞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无所顾惜,所以当险情发生、山石坠落时,她才能从纤弱的躯体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把危险留给自己……

作家林小静为读者深情讲述的英子的故事,生动塑造的丁彩霞的形象,是一曲对平凡而杰出的铁路工人伟大精神的赞歌。虽然小说是以悲剧结束,但恰恰因为是悲剧,作品才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动人心魄的力量。《3202之恋》表达的是对守诺践约、执着专一的纯洁友谊和爱情的美好人性的爱恋。

自从相识以后,小南和英子就结下了纯洁深厚的友谊。这份在艰苦岁月里结下的纯洁友谊,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不仅没有丝毫减退,反而与日俱增,越来越深厚,越来越难舍。

十多年后,这份纯洁深厚的友谊,转化成了两个年轻人对对方难以忘怀、深情爱恋的美好爱情。从英子的角度说,她不能忘记小时候和小南一同玩耍、学习的生活,不能忘记和小南长大后一同坐火车去北京看天安门的约定。她深爱着小南,但女性特有的羞怯和矜持,又使她参加工作后无法做出寻找小南的实际举动。她只能通过阅读舒婷诗集和写日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小南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爱恋。从小南的角度说,他和英子一样,也不能忘记小时候和英子一起玩耍、学习的生活,不能忘记长大后和英子一同坐火车去北京看天安门的约定。他在心底里强烈思念着英子,先后四次去英子的渭南老家寻找英子。特别是他无意中看到赵队长坟头培填的新土、墓碑前摆放整齐的山果以及初次接触丁彩霞时对她相貌的观察,他对英子的思念和爱恋就更加强烈、更加深刻了。

作家林小静有意把赵队长坟头培填的新土和墓碑前整齊摆放的山果这个细节埋下,成为小说的一个伏笔;同时有意不及早点破丁彩霞的身世,不仅极大地调动起小南对丁彩霞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中秋节前去丁彩霞的家乡陌上村看望她的父母,多次找借口去石疙瘩养路班,名义上是为了搜集素材撰写通讯稿,实际上是心里放不下丁彩霞,情不自禁地要把丁彩霞和英子联系在一起,而且使整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曲折、更生动、更吸引人。这,就是张弛有度的艺术创作的魅力;这,也是深厚友谊和纯洁爱情的魅力。

可是,就在孟班长都觉得丁彩霞和张峰是一对非常合适的恋人时,小说又陡生波澜,以丁彩霞和张峰各自都有了心上人这个情节交代,使读者不禁为两个实际上彼此深爱的年轻人能否最终相认并结合捏了一把汗,牵挂不已。

凡是优秀的小说,在情节推进上都不能太过急促,不能像一支箭似的,一下子就结束射程,射中目标,而是要把握好节奏,这样小说才耐看。当读者都感觉到丁彩霞就是英子,小南也通过梁阿姨之口证实了这一事实后,赵队长坟头培填的新土和墓碑前整齐摆放的山果的那个细节和伏笔,便已经有了着落。但是,因山西地区出现连日暴雨而导致张峰乘坐的列车在华山附近滞留的情节,又为石疙瘩养路工区出现险情、丁彩霞最终牺牲在2号防洪值守点埋下了伏笔。

这时,作家林小静一边加快了救援队对塌方现场进行处置和抢救丁彩霞生命的情节推进,一边加快了小南和英子相认的情节交代,读者无不为英子的生命安危所深深牵动着,为小南和英子的爱情结果所深深牵动着,为小说情节的曲折发展所深深牵动着,小说的艺术效果更加凸显,吸引力也更加强烈。

唯一能够让读者感到欣慰的是,英子在牺牲前已经和小南彼此相认,她的心终于停靠在了自己的“岸”边。

然而,英子的最终牺牲不仅让深爱她的小南伤痛不已,而且让广大读者唏嘘叹惋、潸然泪下。两个年轻人展现出的对纯洁美好爱情的强烈向往和美好人性,随着英子的牺牲得到升华,小南和英子的爱情故事像一曲哀婉动人的挽歌,长久地回荡在太行山深处,回荡在太焦铁路线上,回荡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

《3202之恋》深情讲述的小南和英子的故事结束了,但是,在太焦铁路的不远处,一条装备现代化的高铁正在修建时,当整个中国已经全面进入高铁时代时,我们相信,在东西南北纵横贯通、布局成网的中国铁路线上,仍会有无数个小南和英子的故事发生,打动每一位读者,打动每一位善良的人,打动每一位关注并期盼中国铁路发展壮大的人。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每一位心里装着祖国和人民的有道德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优秀作家,都应该像习近平总书记希望的那样,“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为深耕铁路题材创作的铁路作家,就是要聚焦中国铁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把笔尖对准千千万万个普通铁路工人和他们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用情用力讲好中国铁路故事,向读者、向人民、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铁路人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于可爱的祖国,无愧于英雄的人民。

我们热切期待知名铁路女作家林小静为广大读者讲述更多精彩的中国铁路故事,以她卓越的艺术才华和生花妙笔,用情用力,塑造并展现出更多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铁路人形象。

猜你喜欢

小南彩霞之恋
月牙花
没有爱不能到达的地方
海之恋
不能什么都吃
海之恋
我该辞职吗?
Graphene 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彼岸花开
漫画阅读(一)
四月之恋